第135章 马超出征 天下局势
作者:随风扶摇九万里   东汉不三国最新章节     
    徐晃顺利完成任务后,返回了西凉。与此同时,西凉这边的部队正在迅速地进行集结,粮草也在源源不断地汇聚而来。此时的马超可谓是万事俱备,只等兵马粮草都征集完毕,便能够开启对东羌的讨伐行动。
    在冬至日这一天,马超率领着四万大军在点将台集结。这四万人军容严整,气势恢宏,他们整齐地排列着,如同一座座钢铁长城,铠甲闪耀着冷冽的光芒,兵器在阳光下泛着寒芒。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带着坚毅和决绝,他们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一场大战,但他们毫不畏惧,眼神中满是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
    马超昂然站立在点将台上,他身着威武的战甲,手持龙骑枪,那战甲上的雕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龙骑枪的枪尖闪烁着寒芒,仿佛要刺破苍穹。他身姿挺拔如松,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般不可撼动,目光炯炯有神,如同燃烧的火焰,浑身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气息,仿佛是战神降临。在他的身旁,是他的得力将领们,庞德、张绣、徐晃和马岱。
    祭旗仪式开始,马超神色庄重地登上点将台,他的步伐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带着坚定的决心。焚香祭天之时,那袅袅上升的香烟仿佛带着众人的期盼直达天际。他在台上声音洪亮地诵读祭文,那声音仿佛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祈求上天保佑此次出征顺利,护佑我西凉健儿,让我们能旗开得胜,为了正义与和平而战……”台下的将士们也跟着齐声高呼,声浪排空,如滚滚惊雷,展示着他们的坚定决心和团结一致的力量。
    祭旗仪式结束后,马超开始点将。他望向庞德,大声说道:“庞德听令!”庞德立刻跨前一步,挺直了身躯,他头盔上的缨穗微微晃动。马超接着道:“命你为先锋,率五千精兵先行开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你可敢担当此重任?”庞德目光坚定,拱手大声回应道:“末将遵命!必不辱使命!”他的眼神中满是坚毅和果敢,仿佛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接着,马超看向张绣,张绣此时尚显青涩的脸上满是严肃,他的呼吸微微急促,显示出内心的紧张与激动。马超说道:“张绣听令!你率领三千骑兵为左翼。”张绣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得令!”他的声音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其中的坚决却不容小觑。
    然后马超转向徐晃,徐晃面色沉稳,目光坚定地看着马超。马超道:“徐晃听令!你率三千骑兵为右翼。”徐晃同样拱手,声音响亮地回道:“是,将军!”那干脆利落的回答显示出他的干练与自信。
    这时,马超的目光落在了马岱身上,马岱年轻的面庞上还带着几分稚气,那青涩的模样让人不禁想起初出茅庐的小牛犊。但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倔强和不服输,仿佛在向众人宣告他的勇敢与无畏。马超语重心长地说道:“马岱听令!你率领两千辎重兵保护粮道,这可是关乎全军安危的重任,莫要让我失望!”马岱挺起胸膛,如同即将展翅的雏鹰,大声道:“堂兄放心,我定不辱使命!”马超微微点头,眼中满是对马岱的期望和信任,他知道马岱虽然年轻,但有着无限的潜力。
    点将完毕后,马超下达了出征的命令。四万大军在马超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的步伐整齐而有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踏上了征程。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激昂的战歌。
    这些时日,中原大地可谓是风起云涌、变化莫测。随着小皇帝刘协被正式拥立为新君,董卓的权势便如那熊熊烈火般越发旺盛,几乎不可阻挡,一路高歌猛进,水涨船高,董氏家族对于董卓的行为至此已经全然没有了任何约束的能力。而分布于各地的诸侯们对于朝廷颁布下来的政令,统统都是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虚伪至极。
    就在这一段时间里,各地的诸侯纷纷积极地招兵买马,大力地招贤纳士,都已经逐渐呈现出羽翼丰满、实力雄厚的状态,而且他们所操练的兵马也已经颇具规模,军容严整。
    由于天子刘辩以及卢植身在何处的相关消息被刘虞牢牢地封锁在了幽州之地,以至于一直未能被众人确切地打探知晓,这便使得众人好似缺少了一个正当的出师之名,各方势力都显得有些束手束脚。各地的信使在各个地方往来穿梭不停歇,暗中相互约定要共同结盟来应对,但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恰当合理的理由。
    此时此刻的袁绍,内心之中亦是格外焦急,由于出师无名这个关键问题,他便无法成为首先倡导义军的那个人,不能作为带头去讨伐董卓的首倡者,这让他感到非常苦恼和纠结,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无奈之中。
    此时的袁绍与他手下的谋士们齐聚一堂,正在严肃地商议着当前的局势与未来的走向。袁绍高坐在主位之上,面色凝重,他的谋士们分列两旁,个个表情严肃,认真思索着各种可能。
    袁绍目光深沉地说道:“如今董卓专权,汉室倾危,吾等当思应对之策。”谋士们纷纷点头附和,开始各抒己见。有的谋士提出应当积极扩充势力,有的则认为需寻找合适的时机出手。
    此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也在这厅堂之中。原来,此前刘备等人在乱世中闯荡,袁绍被吕布追杀遭遇危难,恰巧被三人所救。袁绍心怀感激,邀请三人同行,刘备知道袁绍在冀州背景雄厚,便决定带着关羽、张飞跟随袁绍,一来寻找天子,二来也寻求一个安身之所。他们虽为客军,但刘备一直希望能有机会为平定天下之乱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谋士们议论纷纷之时,袁绍又提及了拥立刘虞为帝的想法,众人陷入了沉思。这时,一直静静聆听的刘备站了出来,他拱手说道:“袁公,吾有一言。”袁绍看向刘备,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刘备言辞恳切地说道:“吾以为,此时拥立刘虞为帝,虽可在名义上与董卓对抗,但恐会引发诸多争议与混乱。且当下之急,乃是团结各方力量,共讨董卓。吾愿前往帮助劝解刘虞,并为刘虞解除后顾之忧,使其能前来结盟,共同对抗董卓。”
    袁绍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玄德,此去风险不小,你可有把握?”刘备坚定地回答道:“袁公,吾虽不才,但愿以赤诚之心一试,为天下苍生出力。”关羽和张飞也在一旁齐声说道:“吾等愿随兄长一同前往。”袁绍见刘备等人如此坚决,心中有所触动,最终点头同意。
    在这段时间里,公孙瓒为了能将天子在幽州的消息传递出去,毫不犹豫地率领着他的精锐部队,持续不断地对刘虞所精心设置的包围圈发起猛烈冲击。刘虞面对公孙瓒如此这般凶猛异常的攻击,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内心慌乱不已。
    而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键时刻,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恰好火速赶到了这里。当他们踏入刘虞的辖地后,没有丝毫迟疑,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协助刘虞稳定当前混乱局面的行动之中。
    实际上,刘虞内心深处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心思,他心中有鬼,以至于刻意对刘备隐瞒了关于幽州的战争详细情况,许多关键的信息都被他藏匿起来,没有向刘备透露哪怕一星半点,只含糊的解释为幽州叛乱。而刘备这边呢,他完全处于一种茫然无知的状态,根本就无法想象得到天子竟然会出现在幽州这个地方,而且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与刘虞进行交战的那个人竟然会是自己昔日的师兄公孙瓒。他满心满脑子只是想着要尽快地帮助刘虞将幽州这边动荡不安的叛乱局势给稳定住,然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劝解刘虞前往与他人结为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