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来到金库
作者:一展眉   重生之军政逢援的草根最新章节     
    下午,梁董事长向东湖宾馆租了一辆车,带上女儿和郑秘书跟着宋锦阳来到农业银行。他要先看到汉碑,而后才是商谈价格事宜。
    车到东山支行门前停下来,宋锦阳以金库拒绝外人进入为由,去人事科找到张然,委托他请吴行长一同前往。
    张然不懂,进趟金库麻烦行长亲自出马,这也太夸张了。就问道:“让领导给金库主任去个电话就能办的事,为什么要劳烦行长呢?”他拿出烟递过去。
    宋锦阳挡开张然递过来的烟,说道:“今天这笔交易务必请吴行长帮忙,当时专家鉴定他是见证者,他地位高,说话可信度也高,关键时刻可以帮衬一二。”宋锦阳推他一把,解释,“快去,我还有别的安排。”
    但凡要做成一件大事,总要谋定而后动,事情是一环扣一环,少了某一环节,就会不顺畅。宋锦阳不是鼻孔朝天的人,上层路线固然好走,若是下面关系理不顺,办起事来也会生涩。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还没做,前些日子回老家,二十七岁的二哥找了一个媳妇,人家要三转一响,外加六百元彩礼才同意嫁过来,上一世二哥就是卡在三转一响和彩礼上,那桩婚事终究失败。后来找了个泼妇。
    在农村,二十七岁的小伙子往往会被归入光棍行列。就因为他岁数大了,再加上宋家还有个在外当兵、有能力购置“三转一响”的弟弟,人家才会提出如此苛刻的要求。这样的条件,在农村简直就是天价,连城里人都不可能要到这么高的彩礼!此事在农村已经传得沸沸扬扬,都说宋家找了个媳妇,合着这女人一斤肉要十块钱!
    宋锦阳回到家后,想都没想就替二哥应下了这门亲事。
    现在的他,就算没有这个能力,也必须努力去做到!上一世,二哥被他害得苦不堪言。在宋锦阳被捕之前,为了填补巨额债务的窟窿,他让二哥做担保,从信用社贷款三万。他入狱后,这三万块的债务就全部落在了二哥身上。二哥不仅要承受银行日复一日的催债,还要忍受妻子的打骂。二哥被自己的亲弟弟坑了,自知理亏,也无法跟不讲道理的妻子辩驳,只能任凭老婆欺辱。为了躲债,二哥曾经连续六个春节都不敢回家过年。
    上次回家时,六百块钱已经留下,只等着这三转一响了。现在已经准备齐全,周阳在招待所常有老家人过来,他要请他帮忙联系车辆,尽快找人运回去,让哥嫂成婚。
    他借用银行电话联系好了周阳后,这时张然也进了行长办公室,跟行长说明要去金库,吴行长拿起电话,准备联系金库。
    张然却说道:“行长,香港买家已经在门外等候,我兄弟宋锦阳想请您去帮帮忙,抬抬价。”他递给行长一支烟。
    吴行长心中老大不情愿,手头一堆事儿等着处理呢,哪有闲工夫管这破事儿。他坐在椅子上,抬头笑看着张然:“我又不是商人,咋会帮你兄弟抬价?”
    如今,他对眼前这小伙更重视了。起初,这家伙的爸爸是大军区副司令,他在人事科也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吴行长不愿得罪,不就一个人的工资嘛,无所谓。现在张然又有个当市长的舅舅,这可是东山真正的权贵啊,不仅不能得罪,还得尽力巴结才是。
    银行的管理体系虽说是垂直领导,但银行的发展可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要是和地方官员的关系没搞好,工作肯定难以顺利开展。
    张然恭敬地弯下腰,为吴行长点上烟,然后直起身子说:“李闻重和沈晨两位教授鉴定时你也在现场,你只需把李教授的评价再说一遍就行了。”
    吴行长微微点头,回应道:“好吧,念在你的情分上,我就帮你兄弟这个忙!”说完,他站起身来,张然招呼着宋锦阳,三人一同下楼。
    张然和吴行长乘坐一辆车在前,宋锦阳和梁董事长等人在后,转过两条街来到银行金库前。
    金库门外,站着两名全副武装的警卫,他们神情肃穆,眼神犀利。吴行长出示了相关证件,警卫仔细检查后,放他们进门。
    进了院,金库主任迎出门,带领两名管理人员打开了地下金库厚重的大门。走进金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金属柜子,柜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珍贵物品和文件。金库内灯光昏暗,气氛凝重,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吴行长带领他们沿着通道一直向前走,直到一个厚铁门前,又打开铁门,才看到三个木制包装箱。这就是宋锦阳寄存的汉碑。
    宋锦阳和张然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装箱,他们的目光被一块九十公分宽、两米四长的汉白玉汉碑所吸引。在昏暗的灯光下,汉白玉汉碑宛如一位沉睡的美人,散发着幽幽的光芒,让人不禁为它的美丽所倾倒。
    汉碑的表面光滑如镜,细腻温润,仿佛有着生命的温度,能够映照出人的面容。他们仿佛看到了古代工匠们用心雕琢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再看那碑文,字体苍劲有力,如虬龙盘踞,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千年的历史沉淀。隶书的字形方正,笔画规整,透露出一种端庄稳重之感;笔画间的粗细变化和转折处的圆润流畅,又展现出一种灵动之美。这些字犹如一个个舞者,在汉白玉上翩翩起舞,优雅而灵动,向人们诉说着古代的故事。每一个字都是一段历史,每一个笔画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吴行长满怀着敬意,向梁董事长开始介绍李闻重教授和沈晨教授鉴定的过程。他的声音中带着对两位教授的钦佩和对汉白玉汉碑的珍视,让人不禁沉浸在那段历史的长河中。
    梁董事长听着不停地点头,最后说道:“谢谢吴行长的介绍,”又对宋锦阳道,“宋先生,咱们找个地方谈吧?”
    宋锦阳颔首:“好吧!梁董事长您请。”
    一行人出了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