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左支右绌
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最新章节     
    朱标己经卧病辍朝整整一个月了。
    朝野上下无不惴惴不安。
    今天是个大朝会,听说陛下要临朝,大臣们在文华殿中焦急地等着。已经日晒三竿了,却迟迟不见朱标来,大殿之中响起窃窃私语之声
    蜀王朱椿、楚王朱桢终于一前一后来了。
    大臣们一起迎上,徐辉祖率先问道:\"王爷,陛下龙体康复了吗?\"
    朱椿含笑答道:\"皇兄己康健如常,一会儿就要来了。\"
    大臣们这才长舒了一口气,文左武右各就各位排列好。
    过了约摸半刻钟,朱标果然身着衮服,迈着四平八稳的步伐,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些许的倦容。
    朱允熥亦步亦趋地跟身后。
    大殿之中顿时恢复了安静。
    朱标走上御阶,在龙椅上坐定,目视前方。
    朱允熥站在他的身侧。
    功勋显贵、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一齐高呼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标环顾了一圈殿下的众人,开口说道:\"众卿平身,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这时,户部尚书夏元吉出列,躬身行礼后说道:
    “陛下,臣有本要奏。近日广东连降暴雨,梅州惠州等地水灾严重,十余万百姓流离失所,恳请陛下拨款赈灾。”
    朱标微微皱眉,沉思片刻道:“朕已知晓此事,着户部尽快调拨钱粮运往灾区,以解百姓燃眉之急。”
    夏元吉道:
    \"在广东水灾之前,河南也普降七十年一遇的大雨,黄河开封段决堤,水淹开封及周边九县,变灾民众达百万之众,户部己向开封发放了近二百万石救灾粮,若再向广东发粮,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朱标微微皱起了眉头,\"户部太仓中就没有存银买粮了吗?\"
    夏元吉道:
    \"户部太仓尚有存银三百九十二万两,但这笔存银需要支撑明年九边重镇的军费开支,不可轻动。如今要赈济广东水灾,还需从别的地方想办法。\"
    朱标沉思半晌,开口说道:
    \"广东十万灾民嗷嗷待哺,容不得推诿拖延。这样吧,就从朕的内库中拨银十五万两,在湖广买粮,就近发往广东。\"
    “谢陛下!陛下真乃尧舜之主也!”夏元吉感激涕零地退回队列。
    朱标又说道:\"杨士奇!\"
    杨士奇忙出列,拱手答道:\"臣在!\"
    朱标正色说道:
    \"历来救灾总容易发生贪污救灾款的弊案,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严加监管,切实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争取让每一粒粮食都发放到灾民手中,而不是落在贪官污吏口袋中。\"
    杨士奇:\"臣遵旨。\"
    接着,又有几位大臣相继上奏,提出一些政事上的建议和问题。
    兵部尚书茹瑺奏的是:
    \"缅甸国王与云南边境的土司发生摩擦,打死百余名云南人,黔国公沐晟未及请示朝廷,擅自派遣三千五百余名公府护卫,攻入缅甸境内四百余里,焚毁缅寨八百余座,杀缅人近万。\"
    朱标闻奏大惊,问道:\"太子,沐晟为何如此放肆?\"
    沐晟这样干,是朱允熥默许了的,如今朱标问起来,朱允熥只好说道:
    \"是缅人无礼在先,沐晟纵兵报复在后,儿臣己经去旨责问沐晟了。
    沐英是皇祖义子,战功卓着,沐家忠诚无可质疑。沐晟这次的确失了规矩,但也情有可原,父皇就宽宥他这一回吧。\"
    朱标点了点头,说道:
    \"你告诉沐晟,下次再犯,定不轻饶!\"
    工部尚书刘璟奏报:
    \"疏通会通河需要征用十五万民夫,需银近百万两,营建新都第一期需银六百八十万两,这么大两笔银子,全无着落。\"
    朱标又问道:
    \"太子,这两笔巨款,你打算如何筹措?\"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又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到哪里找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
    朱允熥心里比黄连还苦,只能硬着头皮答道:\"儿臣正在想办法。\"
    礼部尚书白信蹈奏报:
    \"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当初答应向天朝赔偿白银二百九十八万两,限三年内三期交清,可是事实上只交了一期,足利义满却以种种借口,拒绝交付余下的两期,理藩院派员到日本责问,足利义满竟然将使者扣留了。\"
    朱标大怒:\"太子,这又是怎么回事?\"
    朱允熥心里一万匹卧槽马跑过,你们这是嫌我监国不力,集体告御状吗?
    \"倭奴一向言而无信,寡廉鲜耻,畏威不畏德,儿臣己命孙恪调集屯驻大小琉球岛的水师官兵,截断了他们的海上贸易通道,要不了多久,倭奴就会服软的。\"
    议事两个多时辰了,朱标己十分疲倦,便道:“今日朝会就到此吧。若还有何事,交给太子议处吧。”
    说完,他便起驾回宫。
    众人纷纷散去,心中暗自松了口气,好歹朝局还算稳定,只是不知陛下这身体,究竟能否支撑得住多久......
    今天的朝会,朱允熥本来是打算提出筹措钱粮打蒙古的。
    但是,河南要救灾,广东要救灾,山东要疏通运河,北平要营建新都,四面八方都在伸手向朝廷要钱,这个时候,哪里挪得出钱打蒙古?
    朱允熥无奈地摇摇头。
    他明白,当下最要紧的是解决财政问题。
    可是财政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在南直隶推行税制改革,闹得沸反盈天。在全国的推广,也只能稳打稳扎,逐步推进,没有十年之功,恐怕是难以完成的。
    朱允熥给主持澎湖督饷司的陶垕仲写信,问他能筹措到多少银子。
    陶垕仲答曰:\"澎湖督饷司这几年的确挣了不少银子,但十有七八都划转到大琉球岛了,目前只有十九万两存银。\"
    朱允熥又给主持马剌加的马和、刘琮、平安、高煦写信。
    马和回信说:\"臣在马剌加又开办了两家造船厂,高阳郡王招兵买马,花钱如淌流水,这几年所赚的银子己花得所剩无几了。\"
    麻蛋!要用钱的时候,一个都指不上。
    就在他走投无路几近绝望的时候,留守在吕宋岛朱寿回信了。
    \"臣这里多的是金子,殿下要多少,有多少……\"
    这可真是:
    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育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