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黑洞
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最新章节     
    杨士奇在南京各地奔波,不辞辛劳地开办着一家家粥厂。
    饥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对食物的渴望。
    杨士奇亲自为饥民们分发着稀粥,饥民们捧着碗,狼吞虎咽地喝着热粥,暂时忘却了饥饿的痛苦。
    一些老人和孩子,他们颤抖的手接过粥碗,眼中满是感激之情。
    杨士奇忙碌的身影在粥厂中穿梭,他不仅关心着饥民的温饱,还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和安慰。
    在他的努力下,南京各地的饥民们得到了救济,恐慌的情绪得到了初步缓解。
    这时候,杨士奇又向朱允熥提出建议,从官仓中调拨十万石粮食,以略高于正常水平的价格出售。
    这些粮食一经投放,立即被一抢而空。
    紧接着,杨士奇又向朱允熥建议,投放第二波,第三波粮食。
    当投放到第六波时,不仅南京以及南京周边的粮价降到了正常水,而且整个江南地区猛涨起来的粮价也回落到正常水平附近。
    杨士奇的这些操作在事后看来平平无奇,可是在那种纷繁复杂的局面下,却只有他能快速精准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能够完美地执行下去。
    朱允熥单独召见了他,用赞许的眼神望着他,说道:\&卿这一次立了大功,帮孤解了大围。\&
    杨士奇答道:\&殿下言重了,如果没有殿下的赏识和破格提拨,臣还在江湖市井间流浪。殿下的知遇之恩比天还高,比海还深,臣无以为报。\&
    朱允熥微微笑道:\&对于迁都北平,你可有什么好建议?\&
    杨士奇道:\&殿下曾经承诺,移民采取自愿,朝廷不采取强制手段。臣想请问殿下,不采取强制手段,如何将南方人迁移到北方?\&
    朱允熥问道:\&你有办法吗?\&
    杨士奇连连摇头,\&臣没有办法。南方富,而北方穷;南方和暖,而北方寒冷;南方安宁,而北方多战乱。人之常情,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舍弃南方,而背井离乡迁徙到北方呢?\&
    明朝初年,朱元璋清查天下人口,编造黄册,花了整整三年,清查各省人口,最终统计出全国的总人口6652万。
    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最重要的财富莫过于土地和人口。
    但是清查土地、统计人口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不管立下多么严峻的律法,总是会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会被隐匿。
    这些被隐匿的土地和人口,游离于国家财政体系之外,成为严重侵蚀着国家的税基的黑洞。
    朱允熥问道:\&你久在民间,对投献、诡寄之类的伎俩应该很了解吧?\&
    杨士奇答道:\&这些事情,臣略知一二。许多小田主,或为了逃避傜役和差役,或为了逃避苛捐杂税,或为了抵御赃官污吏的盘剥,将自家的田产投献、诡寄到各地的藩王、显贵、官员的名下。
    这样一来,本应流向朝廷的税赋就不翼而飞了。于是藩王、显贵、官员们愈富,而朝廷愈穷。\&
    朱允熥道:\&正是这样的。朝廷给了藩王、显贵、官员免傜役的特权,但他们反过来利用这项特权侵吞朝廷的税基。据你估计,因为这个原因被隐匿下来的人口,全国大概有多少?\&
    杨士奇沉吟半晌,说道:\&臣见识有限,不知道全国有多少人口隐匿下来了。臣在江西宜春教书时,与县衙的户房有交往,他告诉臣,宜春在黄册上有三万户,共十七万人口,不在黄册上的约有四千余户,约二万人。如果照这个比例推算,全国最少有八九百万人口被隐匿起来了!\&
    朱允熥道:\&这个数字,只少不多,说不定有二三千万人。\&
    杨士奇连连啧舌,\&完全有可能。\&
    朱允熥笑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将这些人全部迁到北方,北方的人口立即就充实了一大截?\&
    杨士奇心中一惊,他明白朱允熥的意思,将这些隐匿的人口迁往北方,确实是一个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
    但实施起来绝非易事。
    杨士奇担忧地说道:
    “殿下,这些人口既然能藏起来,就有办法不让朝廷查出来。朝廷如果一定要查,第一个难题一是派不出那么多人去查;即使派得出来,到了地方上也会遇到重重阻碍。
    所谓强龙压不住地头蛇,洪武四年,洪武九年,洪武十七年三次普查全国人口,那些隐匿的人口还不是照样查不出来?以太上皇之英明神武,岂能不知其中猫腻,只不过无可奈何,隐忍不发而已。\&
    朱允熥点了点头,“我自然知晓其中的难处,但若不如此,北方的发展难以推进。我们需想出一个妥善的方案,将这些隐匿的人口全部清查出。\&
    杨士奇苦笑道:“若论隐匿人口和土地,藩王们是大头。
    秦王占有关中最富饶的土地,晋王占有汾河谷地最富饶的土地,楚王占有江汉平原最富饶的土地,蜀王占都江堰灌溉下最富饶的土地。
    这些藩王动辄田连州县,富可敌国。但他们都是皇室宗亲,殿下真的有决心向他们动手吗?\&
    朱允熥沉默了好久。
    宗室是他的基本盘,对宗室动手将会直接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朱允炆就是因为操之过急强行削藩,才将自己作没了的。
    况且刚刚颁布《宗藩条例》,对宗藩爵位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没过多久又清查他们名下的土地和人口,难免给人刻薄寡恩的感觉
    土地兼并对于每一个王朝来说,都是无法治愈的痼疾。
    谁都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却谁都不愿拿自己开刀。
    我只管纵情享受,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朱允熥无可奈何地说道:\&此事容后再议吧,现在说一说怎么向北方迁移人口。\&
    杨士奇说道:\&殿下是怎么打算的?\&
    朱允熥道:\&孤准备在北平建立一所大学堂,计划招收四千名生员,授课的都是翰林。\&
    \&然后朝廷准备在北平建造四千间房屋,每间售价白银一万两。\&
    \&凡从南方迁移到北平的人囗,只要在北平购置房屋间,就可免费进入北平大学堂读书;\&
    杨士奇一拍大腿,\&殿下真乃奇才也,此计一出,谁不趋之若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