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音讯隔绝
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最新章节     
    睡到后半夜,突然刮起凛冽的风,土城上空被乌黑的彤云密不透风的裹着。
    坏了!要下雪了!
    蓝玉从土坯床上跳了下来,叫醒了王弼和孙恪,说道:
    "变天了,要下雪了。赶紧清点人马!\&
    \&我和王弼带三千轻骑打头阵,余下的人交给孙恪指挥,随后跟上。\&
    \&我们必须在下大雪前攻下忽兰忽失温,才能度过严冬,不然就全冻死在这了!事不宜迟,不然鞑子放火烧了忽兰忽失温,我们就叫天不灵叫地地不灵了。"
    一下子要独立指挥七八万人,而且是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孙恪十分心虚。
    "大将军,要不我和王弼打头阵,你留下来指挥大军?"
    蓝玉的语气不可置疑:"不行!我,王弼,曹宁,曹泰,叶昇,察罕立即攻入忽兰忽失温;余下的人,交给你指挥。"
    孙恪忙道:"大将军教我!"
    蓝玉:"三成留守,看守粮草辎重,七成轻装攻打忽兰忽失温。如果我失利了,你不要怕,不顾一切攻入忽兰忽失温。如果忽兰忽失温没有被焚,就据守过冬;如果被焚了,就率部去往和林。"
    忽兰忽失温相距和林八百里,粮草断绝,还要防备鞑子袭击,漫天风雪中将大军带往和林,究竟能有多少人活着走过去。
    孙恪声音都在抖,"大将军保重!"
    蓝玉拍了拍孙恪肩膀,正色说道:
    "不要怕,你也是百战老将了。我走了之后,你就是三军之主了,镇定点。我给你做的都是最坏的打算,如果我们一举攻下忽兰忽失温,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你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孙恪:"是!
    蓝玉又吩咐王弼,挑选最精锐的三千骑,一律轻装,每人带一副盾,配一条火铳,一条火枪,一副弓,三百支箭,五尺长的大砍刀两把,带够三天的干粮,立即出发。
    三座土城的将士都被叫醒,紧急行动起来了。
    蓝玉最放心不下染病的将士,亲自去看,竟然全都大为减轻了。
    蓝玉欣喜若狂,连声叫好。
    先遣队伍很快集结完毕,蓝玉勒着马在队伍前方巡行,突然大声说道:
    \&马上要下大雪了,只有夺下忽兰忽失温,大军才有活路。你们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个任务只能交给你们。\&
    \&我和你们一同前往,我冲在最前前。如果我死了,你们就听王弼指挥,如果王弼也死了,就归曹宁、曹泰,叶昇,察罕指挥。\&
    \&将有必死之志,士无偷生之心,才能在这一场较量中取胜。我一生,历大战十七,小战不计其数。″
    \&遍览古今,封公封侯者,都是看透了生死的。怎么死不是死?站着死是死,跪着死就不是死吗?\&
    \&就像我们淮西人常说的,要死鸟朝上,不死万万年。\&
    \&出征前本应该喝酒壮行的,但现在连尿都拉不出一泡了。\&
    众人大笑。
    蓝玉喝道:\&笑个鸟!这顿酒,先欠下,等回了南京,老子把醉仙居包下来,大醉七日,行不行?\&
    众人齐声高呼:\&大将军威武!大明武武!\&
    蓝玉眼中泛着泪花,拱了拱手,\&袍泽弟兄们,走!杀鞑子去!\&
    ……
    朱标望着北平城里飘飘洒洒的雪花,忧心如焚。
    十几万大军生死未卜,任谁也坐不住。
    蓝玉、曹震分率两路大军,远征忽兰忽失、和林,至今己四月有余,却一直沓无音信。
    是得手了?还是失利了?
    好歹叫人送个信回来啊!这等得让人何其心焦。
    朱棣推门而入,头上衣服上落满了雪。
    \&大哥,老十七已经攻入开平了,也速迭木儿跑到了应昌,那厮坏透了,临走前把开平一把大火烧得精光了。\&
    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没什么好稀奇的。
    朱标急切地问道:\&老四,你说蓝玉怎么还不派人回来送信呢?\&
    朱棣掸了掸衣襟上的雪,说道:\&谁知道呢,也不知道漠北战况如何。北平都这么冷了,他们吃什么,穿什么,能扛得住吗?\&
    朱标闻言,心里开始后悔没有听朱棣的,而是听了蓝玉的。
    十三万大军,迂回数千里,劳师远袭,太草率了。
    一旦失手,就是弥天大祸,他这个坐镇北平临机指挥的监国太子,可就是难辞其咎了!
    朱允熥就站在朱标身侧,将他脸上的表情变化看得一清二楚,忙安慰道:
    \&蓝大将军身经百战,一定能逢凶化吉的。\&
    朱棣:\&但愿吧。大哥也不要太忧心,我已经派张玉、邱福各带一千人,向和林、忽兰忽失方向去了。\&
    朱标:\&漠北肯定大雪封山了,他们走不过去的。\&
    朱棣:\&碰碰运气吧,现在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了。\&
    朱标更加发愁了。
    到了第二天,李景隆从南京来了。
    朱标问道:\&父皇身体还好吗?\&
    李景隆答道:\&陛下身体很好。陛下遣臣来,有三件事。第一件事,陛下问蓝玉有没有消息。\&
    朱标道:\&目前尚无,燕王己经派得力人手去打听了。\&
    李景隆:\&第二件事,陛下命臣亲眼看看太子还好吗?\&
    朱标:\&孤很好,你转告父皇,不必挂念。\&
    李景隆:\&遵命!第三件事,陛下命臣带太孙回去。\&
    朱允熥一听就急了,\&我不回去。\&
    李景隆:\&臣是奉陛下命来的,太孙有什么话等回了南京跟陛下说好了。\&
    好你个李景隆,官腔打得真足!
    朱允熥本想回怼过去,但瞅瞅朱标,又硬生生咽了回去,说出来的却是:\&国公,能不能缓两三天?\&
    李景隆:\&陛下有言在先,旨到即行,不得延误。\&
    朱允熥撅起了嘴,板着脸不说话。
    朱标道:\&你待在北平除了给我添乱,顶不了任何事,回去还可以照顾照顾爷爷。\&
    自秦皇汉武到如今,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扰从来没有停歇过,既使强盛如汉唐,也是无可奈何。
    终明一朝,北方边患一直是堵不住的出血口,数十万边军每年耗费的军粮军饷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朱允熥急切地盼着蓝玉的消息,怎么甘心回去?但是父命难违,又怎么赖得了?
    他突然计上心头,说道:\&我总得跟四婶说一声,然后明后天出发,总行了吧。\&
    李景隆:\&也行。太子有什么话,可具折交臣带回。\&
    第三天,李景隆催促朱标,赶紧让朱允熥启程。
    朱标命人去传。
    徐妙云对来人说道:\&太孙病了,不能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