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奇谋
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最新章节     
    曾几何时,蒙古军队不可一世,拥有成吉思汗、术赤、察合台、拖雷、拔都、蒙哥、忽必烈这样的统帅,还拥有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速不台等名将。
    蒙古军队常胜的原因除了拥有这些杰出的将帅之外,还因为士卒总比敌人训练有素。
    他们生来就是骑在马背之上的民族,贫瘠的蒙古高原养活不了他们,四处劫掠成为他们最好的生存方式。
    他们抢一切能抢到的东西,粮食、布匹、盐、铁锅、金银珠宝、牲畜、儿童、女人。
    他们像蝗虫一样,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他们远征万里,却不需要携带军粮,他们以人肉为军粮,打到哪,吃到哪。
    他们曾经那么强悍,但当他们入主中原,将生活方式从游牧改为定居之后,他们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堕落退化了。
    胡虏无百年国运。
    元顺帝妥懽帖木儿是个庸懦之主,整天吃斋念佛,不管国事。
    北元政权在爱猷识理达腊手上曾经短暂回光返照,但爱猷很快死球了。
    随后继位的脱古思帖木儿则更倒霉,在捕鱼儿海遭遇杀神蓝玉,逃跑之后又撞到也速迭木儿刀口之上。
    朱棣在元军中的眼线传来消息,也速迭木儿手下目前尚有九万骑兵,屯积在上都的约有三万骑兵,屯积在和林的约有一万骑兵,屯积在忽兰忽失温的有三万骑兵,剩余两万骑兵零星分散在漠南漠北各个绿洲游牧。
    干垮过九万骑兵,蒙古人就彻底完了。
    根据这一情报,朱标、朱棣、蓝玉、王弼、孙恪商议了半夜,最后由蓝玉拟定了一个规模极其庞大的作战方案。
    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少量兵力迷惑牵制在开平的蒙军主力,然后以主力千里迂回围歼和林的蒙古守军。
    具体的作战部署是:
    (1),由燕王朱棣率一万骑兵出古北口正面佯攻,宁王朱权率一万骑兵出松亭关右侧翼助攻。
    (2),晋王朱棡率二千骑出野狐岭,在开平西北方向二百里处的广武城设伏。那里有一个险要的隘口,是也速迭木儿向西救援和林的必经之路。
    (3),以曹震、朱寿、张翼、陈桓为先锋,各带五千重甲骑兵、五千轻甲骑兵共四万人,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围攻和林。
    (4),蓝玉、王弼、孙恪则率领主力部队,押运粮草、辎重,消灭忽兰忽失温蒙古军
    然后迅速与曹震等会合,歼灭和林鞑子军,占领和林,再以和林为中心清剿鞑子,夷其种族,永绝后患。
    主打一个声东击西,千里迂回,各个击破。
    这是一个全新的战略设计,如果成功,那么将创造史无前例的辉煌。
    洪武五年,朱元璋定下三路北伐战略。
    然而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惨败!
    李文忠的东路军遭遇北元的和林中央军——太保哈喇章、太尉蛮子,被打得灰头土脸。
    激战中,李文忠中箭负伤,只得下马与蒙古人近身打斗,险遭不测,东路军光高级将官就战死一个侯,三个指挥使。
    李文忠被围困在大漠中月余,音讯沓无,六月底,李文忠军报传到南京,朱元璋才松了一口气。
    徐达的中路军遭到王保保重创,损失惨重,幸亏蓝玉及时赶到,在土刺河又重创王保保,然后掩护主力队伍回师。
    谁知途中突降大雪,明军饿死冻死者不计其数,极其惨烈,朝廷上下历来对这次惨败讳莫如深。
    北平~大同三大主帅,徐达、李文忠、汤和全成败军之将,在军中威信不再。
    事后,朱元璋召集众将检讨此次北伐失败原因,认为主要是中路军与东路军到达土剌河的时间有先后,没能形成有效配合。
    这一次战败,给朱元璋造成了极大的震慑,迫使他放弃了毕其功于一役灭亡北元的想法。
    朱标反复审阅蓝玉拟定的作战方案,不敢擅自决断。
    因为这其中的风险实在太大了,稍有疏忽,就极有可能重蹈洪武五年的覆辙。
    他问朱棣:\&你以为如何?\&
    朱棣不假思索说道:\&这个方案看起来不错,但过于庞大,一个环节出问题,有可能全盘崩溃"。
    "比如,老三截不住也速迭木儿的回援队伍怎么办?四支先头部队不能同时赶到和林怎么办?同时赶到了却围不住怎么办?怎么保证在和林与忽兰忽失温同时开打?"
    "散居各处的蒙古兵集结起来对我进行反攻怎么办?粮草、辎重被劫被烧毁了怎么办?突然天降大雪怎么办?"
    "战线长达数千里,消息传达不便,各路军队要想默契配合,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因此我认为,此事须慎重。\&
    朱标问朱棣:"你认为应该怎么打?"
    朱棣道:"我军共可集结二十六万人马,对开平的三万蒙古兵占有绝对优势,可以考虑将其围而歼之。此种方案简单易操作,至少能立于不败之地。"
    蓝玉道:"燕王此言差矣!孙子兵法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二十六人万未必围得住三万人,只要有一处留有缺口,也速迭木儿就逃出生天了,或许还会顺手重创我军。
    也速迭木儿如果害怕被围,完全可以在我军合围前往北逃往应昌,当年李文忠就是被牵着鼻子走了大半年,最终一无所获。"
    朱棣将蓝玉的作战计划批得一文不值了,蓝玉又反过来将朱棣的作战计划批得一文不值。
    朱标问王弼和孙恪的意见,两人支支吾吾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这就是一个无解的千古难题。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北方游牧民族主打一个来去如风,在横亘万里的大草原大河漠上,你可以将他打得满天飞,可以将他打得跪地求饶,但你要将他斩草除根,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你强盛时,他挨打;你衰落了,他能打死你。
    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打了上千年,打完匈奴人,再打突厥人,打完突厥人,再打蒙古人。
    演员一直在换,剧本却从来没有换过。
    朱标只好对蓝玉和朱棣说道:"你们各写一封奏疏,连夜送往南京,交父皇圣裁。"
    又对王弼、孙恪说道:"你们负责整训大军,随时准备出战。"
    蓝玉和朱棣伏案疾书,各呈己见,等奏疏写好后,天已经大亮了。
    朱棣回到燕王府,朱允熥才刚刚起床,正在和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用早膳。
    朱棣一宿未睡,满脸倦色。
    朱允熥不用猜,就知道是在商议肃清蒙古之策,一问,果然没猜错。
    朱允熥笑道:"我有一个法子,可以将蒙古人连根拔起,永远不能为患。"
    朱棣虎躯一震,睡意全无,惊问道:"当真?"
    朱允熥道:"我的法子简单易行,先夺回开平,再将开平建成一座粮城,然后整修开平至北平道路,每半里设一座堡楼,内设五十名火器兵驻守,初步推进至应昌,乃至于锡林浩特,形成一条长一千五百里,宽五里的隔离带,阻断东蒙古和西蒙古的联系。。“
    朱棣笑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好法子呢,从前在这条线路上设置了数百个驿站,根本守不住,鞑子一来就全摧毁了。你每半里设一堡楼,以五十名士兵驻守,我问你,粮草从何处来?如何养得起?\&
    朱允熥道:\&四叔问到点子上了。每次费劲巴拉打进沙漠,都是大砍大杀一通之后撤走,过不了几年,蒙古人就又神气开了。\&
    \&所以这一次,咱们打进去就不走了。
    \&能够打败魔法的,永远只有魔法。蒙古人之所以难缠,是因为他们的生存方式是游牧,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
    \&而我们的生存方式是农耕,有恒产有恒业,最不喜迁徙。\&
    \&对于蒙古人来说,最好的活命方式是南下打劫中原汉人,越往南打越暖和,越往南打越富庶。\&
    \&对我们来说,蒙古乃是偏远苦寒化外之地,即使打下来也不能守住,即使守住了也毫无益处。\&
    \&所以千百年来,都是胡人往南攻,汉人凭关隘苦守。\&
    \&要想打败蒙古人,最根本的办法是让他们定居下来。只是他们肯定居下来,就等于折断了他们的翅膀,打断了他们的蹄子,他们就会变得温顺如绵羊。\&
    \&因此,我主张在塞外广修堡塞,以堡塞连成线,以线连成面,在蒙古草原上打造一片片坚如磐石的中原汉人聚居区,然后逐步向四面八方扩展,连成一张大大的网,积三五十年之功,用各种软刀子硬刀子,迫使蒙古人全部放弃游牧生活,而改为定居生活。\&
    朱棣初听觉得极荒唐,细想觉得还算有理,再一想又觉得太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