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师承
作者:朝碧海暮苍梧   人族崛起之峥嵘百家最新章节     
    “另外一件事是什么?”
    江夫子不慌不忙的从袖子里拿出竹简,厉夏也很诧异,江夫子身上随时随地都在带着书吗?
    “这是一件好事,太尉出兵书了,不过他写的太直白了一点,我稍微把他的兵书润色了一下。
    还请大王过目。”
    厉夏刚才还问江夫子下一篇着作的情况,江夫子还告诉他没有。
    结果转过头来,递给了他一卷兵书。
    “明建大营,暗渡沼泽!”
    看到主题,厉夏有点懵了,怎么感觉如此的熟悉呢。
    再看看内容,还真的熟悉。
    这不就是异界版本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嘛。
    简单来说,就是把妖族这次袭击王都的计划,给复盘了出来。
    在妖族偷袭之前,就已经做好了进攻白水城的准备,把大营推到了距离白水城不远的地方,巡逻数量加倍。
    白水城的城主派人查看过情况,但是都无法深入,只知道戒备森严,他们已经做好了应付妖族进攻的准备。
    结果妖族就表面厉害,后方都已经空虚了,而是暗地里组织兵马,从沼泽之地过来。
    如今这妖族也开始玩起兵法来了。
    也可能他们并不懂什么兵法,只是知道了沼泽之地有小道,可以到达内部。
    和炎国对峙了那么久,都没有取得进展,只能采取这种方法,结果还差一点被他们得逞了。
    而太尉就是根据这件事,调查之后所得到的感悟,再加上江夫子这个文人帮忙润色,于是就出现在了厉夏的手中。
    厉夏倒是思考的更多,《三十六计》这本神书,是不是也没有出现,自己是不是可以出一本兵书,也成为一位名人。
    说不定自己一书封神,直接成了圣人呢。
    不过厉夏也只是想一想而已。
    因为三十六计他就知道第一计瞒天过海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最多再加上一个美人计,也只能凑够三计啊。
    但是里面的内容也记不住啊。
    毕竟你说说,哪一个好人会看三十六计啊。
    就跟普通老百姓,哪一个喜欢去研究刑法啊,而能去研究的,就没有一个是普通人。
    厉夏发现自己似乎白穿越了,啥都没记住。
    “写的不错,是想要以炎国的名义发出去吗?”
    厉夏简单的看了一下,其实写的也比较简单,还生涩难懂,只能明白一个大概意思。
    “发出去的话,太尉也算是真正的熬出头了,算是兵家的弟子。
    不过成为兵家的弟子之后,也要有一个师承不是,没有师承的话,很容易被欺负的,名气传播的也慢。”
    师承的好处就是找一个靠山或者背景。
    大将军一类的不怕正面的敌人,但是也要防范后背的敌人,被人诋毁,诬告以及排斥,使小手段等等。
    就像上一世的一些有钱有权的人,都喜欢给自己找一个厉害的祖宗一样,这样才显得自己不是泥腿子,是名门之后。
    好像这样一来,就师出有名了,名望也就打出来了。
    最着名的还是刘皇叔,人家到哪报名号,都是自己是谁的后人,这样才能名正言顺。
    这个时代同样是如此,泥腿子的着作,很难传太远的,但是有了师承走了背景渠道,那么你的着作就传的比较快了。
    毕竟师承的话,也是加入了兵家那个圈子。
    你的着作可能对一般人没大用,但是那个圈子都是同类人,那么东西就有大用了。
    而且有了师承,以后招人也方便,我是某某兵家大贤的弟子,人家一听也比较威风。
    同时自己的师兄师弟也可以来投奔自己,也可以扩大自己的实力,自己真的出事了,师承方面也可能出手,施加压力保你一命。
    每一个圈子,都是一个派系。人是群居的,不可能脱离这些圈子。
    “我记得太尉以前在兵家那里学习过,只是一直没有成为名士而已。”
    “他以前是陈国人,他学习的夫子也是陈国,距离有点远,而且也不一定安全。”
    江夫子这次过来,就是想跟厉夏商讨太尉的师承问题,毕竟好的师承对炎国有利,以后炎国的将军就有了来源,也有了进修的地方。
    这么好的机会,太尉也不会放弃的,毕竟他也希望自己能够走的更远不是。
    “江夫子有好的选择吗?”
    “平山国有一位兵家泰斗,虽然一直没有带兵打仗过,但是曾经挽救过平山国。
    如今年龄大了,他的三位弟子因为参与到了王位之争,被平山国忌惮,因为他的功劳没有杀死他。
    若不大王写信,把他邀请过来,许以高官厚禄,想来他是会来的。把他留在炎国,对我们以后也比较有利。”
    这可是泰斗,能够把他请过来,那么炎国也可以借他的名望招收将才。
    恐怕炎国的名声,还没有这个泰斗的名头大,尤其是在特定的圈子,炎国是什么东西,但是人家是泰斗。
    洛国主要倾向墨家,是因为他们有墨家的泰斗人物,所以不少墨家的名士,都过去拜师一类的,于是就在洛国留了下来。
    炎国完全可以复制这样的操作,很多国家也是这样做的。
    而一旦江夫子再进一步的话,炎国在名望上面,说不定还要压洛国一头呢,这就是江夫子的打算。
    从对炎国的上心程度上来看,江夫子比厉夏要更加尽心尽力,因为周围的很多情况,他都不清楚,但是江夫子都了如指掌。
    这个平山国也算是炎国的邻居,他们有一位兵家泰斗,厉夏就没有了一点都不清楚。
    你要说厉夏刚刚穿越炎国没多久吧,人家江夫子来炎国也不久,也就先王去世那段时间过来的。
    但是对于周围的一切,都了解十分清楚。
    平山国发生了王位之争他都知道,厉夏一点也不清楚。
    厉夏不知道,做为史家的夫子,江夫子对史非常的重视,而且炎国这么小,史也非常的简单,可能一年结束,也只是一句话:安居乐业,无事发生。就给概括过去了。
    他也只能去研究洛国,平山国这些邻居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