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开辟新的酒坊
作者:商专老七   谍与战最新章节     
    “没有,绝对没有。我们都有几个徒弟,也快出徒了。”在强势的枪口之下,小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不行也得行啊。真要是被送到南山铁矿,还有个屁的活路。
    “那就好!给你们一个月时间,每个人要教出一个拿手的弟子,否则……”
    “东家!必须的啊,我教导的弟子要是不能独立操作,您尽管收拾我。”三个老师傅必须诚恳表态啊,面对大批警察的枪口,不认怂?找死呢!
    “希望你们够识趣。周泰,以后这里交给你了,不老实的,直接送进警务科里,我先打个半死再说。”吴子墨觉得自己立威的差不多了。
    “少爷放心!这个月的产量,起码增加三成,保质保量!”周泰拍着胸脯保证。
    “周泰啊,我的一个表弟在大桥村公干,说是那个村子边上的山涧水还算是甘甜可口。回头呢,你找几个明白的酒坊老师傅和你的亲信兄弟去大桥村看看,那里的山涧水适合酿酒不?
    大桥村重建有段日子里,那边适合耕种的土地就很多了,周边的村屯粮食产量也不错。酿酒的话,原材料就近就能搜集……”
    制约酿酒产量的不单单是水,原材料是粮食啊。就大桥村在小地方,人口不多,耕地也不多,粮食产量太有限了。
    这个年头,交通不发达,原材料只能就近搜集。远程运输的成本就太高了,不划算啊。
    大桥村虽说要大力发展罂粟的种植,毕竟,罂粟种植的土地适合的也有限。这时代的农村当然还是以种植粮食为主。
    东北啥最出名,大豆和高粱啊。高粱就是极好的烧酒的原材料吗。
    大桥村和周边的几个村子盛产的是红高粱。
    有人说了,糯高粱是公认的最好的酿酒原料。
    其实呢,红高粱的谷粒较大,米粒充实,含有较高的淀粉和较少的蛋白质,这使得酿造出的白酒更加香醇浓郁,品质更佳。
    相比之下,糯高粱的谷粒较小,米质粘稠,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酿造出的酒质相对平庸。
    吴子墨是没种植过高粱,也不大懂的酿酒,大致就是前世的网络上查到的而已。
    行不行的,让专业的酿酒老师傅去看看呗。
    按照吴子墨的想法,酿酒这么玩意,粮食的品质应该比水的品质重要。
    总之,酿酒是正经生意,吴子墨觉得还是蛮有前途的。
    当然,以后,随着战争的进展,东北的粮食被小鬼子控制的越来越严格了,那时候,小鬼子还让不让酿酒了,吴子墨也不清楚。
    东北粮食管控不是还有几年呢吗,到时候,小鬼子真的不让酿酒,再说呗。
    “少爷!你要是想扩大酒坊的规模和产量,要不要多找几个有经验的酿酒老师傅?”周泰问道。
    “哦?你有门路?”要知道,酿酒也是技术工种,这个时代,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手艺人,真正的手艺人,很少的。
    “少爷,这清泉村以前可是三家姓氏,都是以酿酒为根基的家族。以前的刘家和李家的人虽说被排挤出了清泉村,可是,酿酒的手艺还在……”周泰在这清泉村还真的没白混。
    “如此甚好,你去找,至于咋和他们刘家和李家的酿酒师傅谈,你做主。”吴子墨也没必要啥都事必躬亲的吗,手下有周泰这样能办事的,当然要用好了。
    “另外,周泰,你带的人,或者其他的什么人的,多培养一下。酒坊要扩大规模,光指望你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少爷放心!”周泰是了解吴子墨的,吴子墨很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哪怕是底层混混出身的,也愿意培养识字算数的。
    ‘娄记酒馆’里的大师傅敢不尽心尽力的培养弟子厨师的,吴子墨真收拾你。在吴子墨的产业里,是不允许敝帚自珍的。包括现在的‘杏林小烧’,酿酒大师傅敢不培养出管用的弟子,你看吴子墨收拾你不?
    手艺人啊,在真正的强权面前,真心啥都不是。类似吴子墨这样的强权警官,是真的有能力弄的你家破人亡的。当然,吴子墨对真正的手艺人,开的薪水和奖金也高啊,‘娄记酒馆’的大厨,薪水不比‘福林酒馆’差的。
    吴子墨让周泰培养酒坊管理人员,这本身就是对周泰最大的认可。
    周泰看吴子墨这架势,酒坊还要开好几家呢。这么看的话,在酒坊做管事,也是蛮有前途的。周泰找吴子墨,本身就想转正途的吗。
    有了新的希望,周泰的干劲儿也更足了。未来的几个酒坊的总管事啊,神气啊!
    对清泉村三家族老的抄家所得,吴子墨真心看不上,土鳖的土财主,家里的那点财产(清泉村本身就穷吗),大洋三家加起来才几百块而已,可怜的很。
    粮食让王小哥分给清泉村贫苦的村民,收买人心;钱财吗,按照等级和惯例,所有参与办事的警察都分分,皆大欢喜吗。
    吴子墨对自家‘杏林小烧’酒坊的人也没小气,许诺,下个月产量要是增加三成,酒师、学徒,所有人等也都涨薪三成,多劳多得吗。
    这点钱对吴子墨不算啥,可是,对穷逼的清泉村的‘杏林小烧’酒坊工人,动力十足啊。
    吴子墨带人走了,剩下的,都交给周泰了。
    回到县城,吴子墨找来蓝鸟,周泰那边需要蓝鸟尽量的配合,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蓝鸟主动去清泉村找周泰,起码,去大桥村联系吴子阳得蓝鸟带着去。真要是大桥村适合酿酒,开酒坊需要人力物力的,蓝鸟都要跟着预算,协助购买才行。
    蓝鸟回来汇报,周泰还真的从原来的清泉村的刘家和李家请来了几个酿酒大师傅,还有几个徒弟活计的,组团去了大桥村。
    对大桥村的红高粱和山涧水,几个酿酒老师傅还是很满意的,尤其是这里产的红高龄,粒大饱满,比清泉村的高粱还优质一些。
    这就成了吗?成不成的,试试呗!
    开建一个新酒坊,需要的资金也不少,好在,‘娄记酒馆’赚的也不少,家底还是有的,那就拨款呗。
    至于刘家和李家出酿酒人员和烧酒配方的条件,需要东家在大桥村给两家安置一百亩地,大桥村的吴子阳牌长就给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