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仙师授艺
作者:旧檀   古邑侠踪最新章节     
    三人商量了一通对付河野的办法,闭目师父听说秦时月要走,又看燕自立为人忠厚,功夫也不错,便向他们演示了一套拳法。只见他行拳完全不像通常的那样刚猛快捷,而是像病夫一样绵软无力,跟盲人摸象相差无几。
    秦时月问:“师父,这有点像您上次教我的云拳。”
    闭目师父说:“是一体的。只是上次教的是基本功,动作少,招式也相应简单,用以通经络。这次教的完整的拳架,久练不仅可通经络,亦可用于实战。”
    燕自立练惯了叱咤风云的刚猛拳法,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软绵绵的拳,诧异地问:“师父,这拳如此绵软,用来健身养性还差不多,能打人么?”
    闭目师父也不回答,让他与时月一起向他进攻。两人先是象征性地轮番进攻,后来动了真格,也都被师父一一轻松化解。再后来,两个人一起进攻,也占不到一丝便宜,方知此拳通神,只是不明就里。
    闭目师父告诉他们,这是武当山一位云游道士教给他的,称“祖师拳”,说是他们的前辈根据伏羲、黄帝、周文王等人的阴阳五行原理,精研张三丰祖师的《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等着作,并根据张三丰祖师所创之“十三势软手”进行演绎生发而成,此后与绵拳、戚家拳等一起,成为太极拳的母拳。
    此拳步法重阴阳,手法走圆弧,练时全身松沉,以意领气,意与气合。整个行拳过程,皆着意顶天立地,气达天边,无论推拉分合,均在天边云端进行,手心与天地之气相接。
    秦时月的悟性极高,加上每日练功,又有此前练“十三势软手”和云拳基本功的基础,故体验颇深,所以对放松有助于经脉畅通一说绝无异议,但对“祖师拳”的技击作用却有所怀疑。
    他问闭目师父:“少林、南拳等诸拳种,都求刚,求猛,求快,追求劲力通达,排山倒海,如猛虎下山、蛟龙入海、白蛇吐信,可这“祖师拳”练久了,肌肉会不会越来越松?虽说养生功能是具备了,但技击的作用不会弱化么?”
    燕自立听了,也在一旁附和,表示存在同样的疑问。
    闭目师父笑笑,说,这就涉及到一个力量从何处来的问题。
    他启发三人,说,通常以为,劲力是靠练出来的,其实不然。你们注意过一个现象没有:一周岁以内的婴儿,手臂上几乎没有肌肉纤维,但他的抓握力惊人,有的甚至还能悬挂于床沿不掉下来。
    请问,他们的力量来自肌肉吗?显然不是。那来自哪里?气。气来自哪里?意。
    也就是说,人的发力过程,是一个意到、气到、劲到的过程,是一种整劲,而不是通常认为的肌肉收缩的结果。
    如果需要依靠肌肉才能发力,那么,老人与小孩又哪来的力量?而事实情况是,功夫大家,哪怕年事再高,看似瘦弱不堪,依然能够于瞬间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一现象,靠肌肉是解释不通的。
    闭目师父看了看身边的柱子,上面挂着一只布袋。他将袋摘下,把里面的山核桃倒一些在树段拼成的案几上,然后拣起一颗,食指、拇指轻轻一捏,核桃就碎成了数瓣。连捏10颗,请大家品尝。
    秦时月与燕自立好奇,也拿来捏,却哪里有反应?山核桃在自己手里坚硬如铁。
    闭目师父见了,笑笑,再取出几颗山核桃,排于案上,拎起食指一击,山核桃就碎了,然后含笑看着秦时月。
    秦时月和燕自立用食指、中指并拢去敲,甚至用拳头,都无法将山核桃敲开。
    闭目师父再让大家看他的手,单薄纤瘦,跟普通的书生没有什么两样。
    而燕自立的手,由于常打沙包,常干农活,厚实粗壮,手指更是粗得跟红萝卜类似。
    秦时月的手臂,也由于长年练功而分外壮实。由于击打沙袋和长期用拳头做俯卧撑,指关节正面都结成了硬茧。
    “大家明白了没有?看肌肉,你们都比我发达;看手臂,你们都比我粗壮。因此,就肌肉的强度与硬度来讲,你们都要远远超过我。而事实呢?你们的力量远不如我。 这是力量并非来自肌肉的一个有力证明。”闭目师父说。
    他再伸出手指比给大家看,说:“你们再看,这两根手指很平常,也没多少肌肉,更比不上你们的手指健壮,但为什么它们能够捏碎核桃,而你们的手指不能?”
    “非手指也,气也。”时月说。
    “对了。这就是意生气,气生劲的结果。”闭目师父欣赏地看着时月说。
    小薯不停地搓着食指和大拇指,歪着脑袋琢磨着。
    闭目师父说:“心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力到。这是一个过程,操之过急没有,需要依靠长期的训练。打通全身的经络,就可以调动全身的气力。”
    燕自立问:“师父,那是需要练气功么?”
    闭目师父说,练气功有两种基本的方式。
    一种是静功,如打坐、站桩之类;甚至 是睡觉,也可以练。华山陈抟老祖的气功,就是躺着练的。
    还有一种是动功,通过站桩、做动作或练拳来导引气息的周流。五禽戏、八段锦、真气运行法、少林内劲一指禅,等等,都是这一类,通过站桩和做动作,来打通经脉。拳种里面的太极拳、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八卦掌等,还有刚才教你们的祖师拳,都是。
    “那我们练静功还是动功好呢?”小薯问。
    “都行。但静功需要意守,常守上、中、下丹田等窍穴,问题是容易出偏。一旦走火入魔,很麻烦。如果没有高人援手,人会疯掉或废掉,所以必须十分谨慎。一般而言,无明师在旁,不宜习练。动功则不然,无需意守,依靠动作来导引真气运行,所以很安全。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任何人都可以练出来。一旦任督二脉和全身经脉打通,即可百邪不侵,健康长寿,无疾而终。高明者还能以意运气,以气生力,达到技击效果。”
    说完忽然转身,伸出右掌,缓缓推向五米外一根小腿粗的毛竹,只见毛竹开始凭空摇动,枝叶“哗哗”作响……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反应过来,纷纷鼓掌。
    闭目师父告诉大家,久练祖师拳之后,全身会发生变化。松时如棉,紧时如钢,绵里藏针,刚柔相济,形成一种独特的整劲。
    这整劲的感觉妙不可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功到自然会有体会。
    此劲成后,全身松活弹抖,形成一个整体,无力不可受,无坚不可摧。这是软和硬的辩证法。
    时月抱拳向闭目师父致礼,说:“幸得闭目师父教诲,以后必勤修意气,以求神力。”
    之后三人一起离开天坑,燕自立当先,时月断后,闭目师父不紧不慢地走在后面相送。
    快要离开天坑,在一支圆圆的石峰前拐弯时,秦时月忽然发现闭目师父已不知去向。
    正当三人在四处寻找时,只听一声咆哮,山谷震动。
    回望天坑,只见闭目师父远远地立在天坑去往黄天荡路上的一块岩石上,身边的王彪已经不见,而是换成了一只斑斓猛虎,而闭目师父的手,正抚在那猛虎的头上,恰如庙里的伏虎罗汉一般。
    三人一时看得忘乎所以。
    闭目师父向他们挥了挥手,将腿一抬跨上虎背,消失在密林中。
    闭目师父是什么时候离开队伍的?怎么一下子就到了那么高的地方?那地方,即使是时月、燕大哥这样的身手,上去也得半小时左右吧?换了俞水容那样的轻功高手,也总得一袋烟功夫,可闭目师父说上就上去了,实在是不可思议。
    回想自己分到秦梦以来的所见所历,多少事情又何尝不是不可思议的?既然如此,再遇见新的人和事,又有什么奇怪呢?如果觉得奇怪,只能说明自己的认知局限太大。
    秦时月默默地想着,暗暗下决心要刻苦练功,以破解更多的未解之谜。
    对于时局,旧檀有《丈夫》诗为叹:
    娇娃本自无来历,
    不是囤粮即贩盐。
    浴血烽烟成大器,
    名垂青史判忠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