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造反
作者:法半夏   九宁传最新章节     
    一群半大的孩子,在练武场上跟着季九宁练习军拳。
    三十六招式,招招生风。
    在福暖县快速发展的时候,远在京都的朝廷上,却乱做一团。
    地方州府一封接着一封的求救信,送往御前书案。
    勤政殿里,气氛压抑,紧张。
    皇帝看着奏折,脸色黑的厉害,宫人们吓的大气不敢出。
    外面阳光明媚,大殿里却如飘雪寒冬。
    一名腰间插着黄旗的传信兵,手拿奏报,穿过乾清门疾跑而来,嘴里大喊着:“报!前线急报!”
    守在勤政殿门外的大太监黄公公,急忙转身进入殿内通报:“陛下,前线有急报送来。”
    “传。”
    黄公公退出殿内,恰巧那传信兵正好跑上台阶,忙把人带进大殿。
    传信兵双手举过头顶,呈上急报,黄公公接过,转呈给皇帝。
    皇帝接过奏报,打开一看,不消片刻,突然变了脸色,猛的起身,将手中奏报狠狠的摔到地上,暴喝一声:
    “放肆!”
    “陛下,陛下息怒。”
    皇帝气急攻心,用力过猛,身子直接站不稳,向后倒去,黄公公眼疾手快的上前一把扶住皇帝。
    “陛下,陛下?您可要注意身体呀!”黄公公担心的为皇帝顺气,将人扶着重新坐下。
    “去,去把太子和左相,还有护国公,给朕叫来。”
    “诺,奴才这就去。”
    黄公公忙跑到殿外,传旨。
    进来时,顺手把奏报捡起,只扫了一眼,便瞳孔紧缩,只是很快眼底的神色就恢复正常,脸上的表情更是没有变过。
    只是伺候皇帝的时候,越发的小心翼翼起来。
    太子和左相以及护国公来后,皇帝才重新振作起来:“去年,乌兰察布被占,如今连渝州府也已经沦陷!这个秦安,他是干什么吃的!连丢五城,朕要他何用?”
    三人全都一惊!
    左相最先出列:“陛下,当务之急,是派兵拦截南邑骑兵,防止他们再继续北上,侵占我国土啊。”
    “这朕如何不知?可派谁去?谁能拦住南邑铁骑?”
    太子此刻也不敢多话,只默默的站到一旁,生怕皇帝的怒气撒到他身上。
    殿内气氛一时有些低,半晌,护国公才出列:“陛下,臣以为前线之所以兵败,乃是兵马和粮草不足的原因,陛下可再派去三万大军支援,同时要备足粮草。”
    可是护国公的话音还未落,就遭到了左相的反对:“此言差矣,渝州府,驻军就有八万了,秦安又带去五万大军,走时粮草更是备充足一起带走的,如今才过去多久,依臣看,分明就是秦安领兵能力不足,才会节节败退。”
    此刻太子也终于出声了:“是啊,父皇,如今国库已经所剩无几了,再从何处去凑那么多粮草?”
    这时,左相突然上前一步道:“陛下?臣有个建议。”
    “说!”皇帝声音冰冷。
    左相立即道:“陛下,是否能打胜仗,将领很重要,臣以为,秦安连失五城,已是我西燕罪人,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倒也可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但,如此危急关头,他不可再统领全军,陛下,应当再派一位能力更强的将军过去领兵御敌。”
    “再派一位?如今朝廷,还有谁能领兵?”皇帝说到这事就来气,他养这些朝臣真是白养了,当用时一个顶用的都没有。
    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书到用时方恨少,到了这位皇帝跟前则是将到用时方恨少。
    左相竟然慢慢的转头,看向护国公。
    见他如此,皇帝也是一愣,护国公吗?年轻时,跟随先帝打天下的老将军,若说当今朝廷有谁能与护国公比?那怕是只有邺王了。
    可护国公年岁已高,如今都八十岁的高龄了,如何还能领兵作战?
    被三人齐刷刷盯着的护国公,则是心中冷笑,眼里也毫不掩饰的看向左相:“老夫还以为,左相是有什么高见呢,原是推我这个杖朝之年的老头子去边关御敌,知道的人,会夸老夫一声忠心耿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皇上如今无人可用呢!”
    皇帝:……
    他还能说什么?他现在可不就是无人可用吗?
    原本燃起的一丁点儿希望,也没了。
    左相却不依不饶的道:“护国公,陛下知您年迈,自是不舍您再去前线冒险,可,如今南邑猖狂至极,已经连破五城,若是再拦不住他们,那我西燕危矣呀!您与先皇一起打下的江山,难道就忍心?都说虎父无犬子,您是老了,但您不是还有一个儿子吗?”
    一听左相提起自己唯一的儿子,护国公就不淡定了,好个老狐狸,心思险恶至极!
    谁人不知他老来得子,他跟着先皇在战场上拼杀了大半辈子,以前人人都说他杀戮太重,虽有五个女儿,却无一子,定是老天罚他无子。
    可他六十五那年,老妻突然老蚌怀珠,生了儿子,全家如珠如宝的疼着,现在还没成亲呢,会的三脚猫功夫,如何能上战场,杀敌?
    再说了,他已经答应老妻,不再上战场,他当年痛快的把兵符交还给先帝,就是为了给儿子积福德。
    气急败坏的护国公立马就急眼了:“陛下,老臣如何不知……”
    “报!前线八百里加急!”门口突然传来报信兵的声音。
    几人齐齐回头,就见插着黄旗的传信兵跌跪在了大殿门口,极快的说道:“启禀陛下,南疆府州牧李超起兵造反,已与南邑骑兵联合,向宁川府方向攻去!”
    “什么?”皇帝顿时两眼一抹黑,气晕了过去。
    “陛下!”
    “陛下!快,快传太医!”黄公公急忙扶起皇帝。
    太子也被李超造反的消息震惊的呆愣住了,听得黄公公叫喊,才回神,忙上前扶住皇帝:“父皇,父皇,您可别吓儿臣啊,父皇!”
    “陛下,陛下!”左相与护国公也顾不得互相挤兑了,忙上前查探皇帝的情况。
    太医们很快就提着药箱来了,一一为皇帝诊脉,最后开出些药来:
    “陛下气急攻心,这才晕了过去,好好休息些时日,再配以汤药,应无大碍。”
    当今皇帝正值壮年,四十出头的年纪,膝下已有九子,公主六位!
    平日里身体也康健,常常流连于后宫众嫔妃宫中,第二日还能准时上朝,朝臣们上表的奏折,也基本上能够按时批阅完,所以皇帝一直认为自己很是辛苦,为了江山与百姓辛劳不已,他觉得自己是一位勤劳的好皇帝。
    但如今,朝臣与百姓却对不起他的辛苦付出。
    年前是百姓揭竿而起造反,如今他信任的朝臣李超也造反了。
    他昏昏沉沉间似乎看到了南疆王季恒,他浑身鲜血淋漓,竟然冲着自己一步一步走来,他的脸上还带着嘲笑,他嘲笑自己……
    “不,不……”皇帝懵的惊醒!满头大汗。
    “陛下?陛下,您醒了!可太好了,吓死奴才了。”黄忠听到声音,急忙跑了进来。
    将御床前的帘子拉开挂好,扶着皇帝靠在床头,这才发现皇帝满脸的汗珠,忙又掏出帕子来,为皇帝擦汗。
    轻声安慰道:“陛下心忧社稷,定是又做噩梦了,太医开了养神护肝的汤药,奴才一直温着呢,陛下喝了药,就会好了的。”
    皇帝这才缓缓的点点头:“把汤药端来吧。”
    “把汤药端来!”黄公公冲着侧殿喊道。
    不多时,一位婢女端着一碗黑乎乎的汤药过来,那汤药还冒着热气儿呢,黄公公端起,亲自用勺子舀着,尝了尝,许是有些烫,他又轻轻的吹了吹。
    皇帝见他如此,不耐烦的抬手端过来,一仰头直接一口气干了。
    “陛下?小心烫。”黄公公心疼担忧的提醒着。
    皇帝却不以为意:“烫不死朕!”
    他这话的语气,多少有些咬牙切齿!
    “瞧您说的,若是烫着了您,奴才自领二十板子去。”
    “朕知你是故意逗朕开心,可是黄忠啊,朕开心不起来,朕为了天下做了那么多,可到头来,竟然换来的是背叛,如今这满朝文武,怕是也没几个真心替朕着想,恐也就你懂朕的不易了。”
    “陛下,您如今不易多思多虑,身体要紧。”
    “太子呢?”皇帝突然提起太子。
    黄忠忙起身:“哎吆,瞧奴才都忘了,您晕倒后,太医开过药,说您没有大碍,两位大人就出宫了,说是陛下您若醒了,派人通知他们,倒是太子殿下一直都在外头侯着呢,陛下,奴才这就去通知太子殿下,您现在可是要见?”
    听闻太子一直侯在殿外,皇帝心里舒服了些,点点头道:“让太子进来吧。”
    “诺!”黄公公得了话,立马去殿外请太子。
    “太子殿下,陛下醒了,传您进去呢。”
    太子正被太阳晒的烦躁呢,就听到黄公公的声音,忙回身迎了上去。
    他本来想先回东宫等着消息的,结果,左相给自己使眼色,非要他留下等着父皇醒来,可这都三四个时辰了,也不见父皇醒来。
    正想着要不要先离开呢,就听到黄公公说父皇醒了,他心知左相叫他留下来的原因,所以也有些激动。
    “父皇,您怎么样了?今儿可把儿臣吓着了,所以儿臣一步也不敢离开,您如今醒了,身子可还有哪里不舒服的?”
    “别担心,朕休息休息就没事了,你有这份孝心,朕很欣慰!扶儿,如今我西燕,可谓是千疮百孔,你身为太子,一定要多听多思,以便练习国政之事,如何断,如何理。人如何用!”
    皇帝也不知道,太子听进去多少,但他说着说着,恍惚间响起先帝在时,对于先太子就是如此教育的。
    “父皇,儿臣明白,儿臣定会多向诸位大人请教,如今您身子不适,应当好好修养,朝堂上的事情,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嗯,那你说说,如今该如何应对?”
    太子愣了一下,想到左相的话,他努力组织语言道:“父皇,儿臣以为,应该对李超造反一事,下旨通报,谁若诛杀反贼李超成功,就赏他黄金千两,或者予以官衔。另外,最好是,能派出一人,领兵前往宁川府支援!”
    “好,你去替朕拟旨吧。”
    “诺。”太子去到一旁的御案,由黄公公伺候着,开始拟旨昭告天下,南疆府州牧李超造反!捉拿逆贼,赏黄金千两,再封官衔!
    想了想,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
    “封护国公之子,严安顺,为赤峰将军,领军八万,于三日后出发,前往宁川府,剿灭反贼与南邑练兵,命李君逸,为右督尉,整顿粮草,随军出发前线收腹失地!”
    圣旨很快被传了下去。
    护国公一听圣旨,当即气的背了过去,严安顺更是吓的要死:“爹,爹,快传太医来!”
    “老爷!”
    护国公府中,鸡飞狗跳,一团乱。
    李府!
    至从去年,黎鸾清母子扶灵回京后,李家的气氛就不太好。
    李重启乃是老太爷与已故先妻的儿子,李府的嫡次子。
    如今李家掌家的是李重启的亲大哥李重阳,但后院里做主的还有续弦的老太太杨氏。
    杨老太太,生了三个孩子,两儿一女,如今都已成家,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起。
    黎氏带着孩子们回府后,处境一直不是很好,没了丈夫本就打击很大,如今还碰到一个处处刁难克扣的后婆婆。
    大伯哥一家倒是有心帮衬,但事情一多难免也有无奈的时候。
    李君逸正是李重阳的嫡长子,今年已经二十六岁!本在兵部任职,今被皇帝下旨,护送粮草去往前线抗敌!
    全家人的反应各有不同,李重启则是担忧儿子安慰,李老爷子则是语重心长的叮嘱孙子,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为李家争光,让李家在京都的权贵面前挣口气,顺便再往上爬一爬!
    杨老太太则是躲在屋里,与亲孙子诅咒继孙子。
    唯有李勉和李凌跑去找了李君逸:“大哥,我可以跟着你一起去宁川府吗?”
    “你?”李君逸不解的看向李凌。
    李凌则是有些心虚,他不会武,跟着大哥,算是添乱,可他想去找季九宁!
    季九宁既然季恒的女儿,那她一定会回南疆,起码也在宁川府一带,他记得,她曾经问过自己,宁川府的情况。
    可如今,南疆州牧造反,又南邑联军功向宁川府,岂不是有危险!
    与她分开后,他才明白自己的心,有多喜欢她,多担心她!所以他想去找她,找到她,保护她和她的两个弟弟!
    “大哥,我不会给你拖后腿的。”李凌保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