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全面建设县城
作者:法半夏   九宁传最新章节     
    魏宁威高喊一声:“行拜师礼!”
    姗鸾和王姚等人带头对着台上的先生们行拜师礼:“弟子拜见老师!”
    “弟子拜见老师!”所有人跟着齐齐躬身行礼,拜师!
    声音洪亮,传出学院,听得人们心情激荡不已!
    整个学院里,除了这八位资历深厚的老先生外,还有二十位老师。这些老师在八位学生面前也甘愿称一声弟子,甚至心中觉得是自己占了大便宜。若非来了书院,他们如何能接触上这些大儒。
    从孩童到师长都很尊重学问高的人!
    季九宁上的第一节课,是吴老先生的课,讲文史。
    老先生讲课并不死板,季九宁也是第一次觉得自己原来还是很爱读书的。
    老先生给小学班上的学生们留了作业,教的一首诗词,让她们抄写五遍。
    小时和小辰也领了作业,同样抄写新学的几个大字,虽然这几个字两人早已会写,但还是很认真的抄写着。
    房如和祝兰看着姐弟三人坐在书房的矮桌上,认真书写,低声商量着,再过两日就回香叶阁的事,毕竟小师妹太忙了,每天忙着处理县城的大事小事,还要管着府中一切,现在更是每日上学,下学了还要写作业,除了吃饭睡觉外都没有闲着。
    她们可不想在此忙中添乱!得知她们要离开,季九宁也只好同意,临走时,送了好些吃食,最后还交给了房羽和祝兰五个手雷,并教会他们如何保存,如何使用。
    两人得知后紧张的不行,同时也激动不已!有如此神器在手,谁也不怕,神神秘秘的藏起来。
    “师姐,师兄,香叶阁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拿出来。”
    “明白!我们绝不让外人知晓!”
    季九宁见两人保证,也没再担心,只叮嘱他们继续在暗中招兵买马,并让鬼市的人收集情报,每隔半月给她发一次信息!
    房羽都一一应下,房如又叮嘱她千万注意身体,见她点头答应,三人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开学虽只有几日,但学生们读书的热情越来越高,如当下的天气一样,越来越热!
    十日后,陈文从邺王那里也回来了!带回一封邺王的亲笔信:
    “吾知你身份,且魏宁威是你亲舅舅一事,本王亦知,如今你们身在北地,只要不做牵连本王之事,本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季九宁看完信直接烧掉,她无声的笑了。自从皇帝削蕃一事后,就往北地派了府州州牧!邺王如今只是有军权,却没有了治理权!
    而她的出现,也算是给邺王递了一把隐形的刀,他们同病相怜,如今朝廷党争激烈,百姓的日子又苦不堪言,多地形势严峻,民不聊生,如此乱世,他们唯有联手,才能保全。
    邺王的表态,让她的心意没有白费,也算正式达成共识,联盟成立!
    那她就要开始大动作了!
    ……
    百姓们已经开始犁地,播种了,到处都是忙忙碌碌的身影,整个福暖县一片欣欣向荣。
    大地也披上了嫩绿的衣衫,冰河融化,河水缓缓流淌起来,穿县而过。
    陈武招兵买马,也终于让兵力增至一万,这件事,还要算郭明秋的头功,当初他发现北地人口增多后,一路勘察,并沿途宣传福暖县的消息,有志男儿心中都想建功立业,很大一部分人被他说的心动,于是悄悄前往福暖县,报名投军。
    季九宁给他算一等功,王玉棠年轻气盛,不想落后,也要出去招兵买马。对此季九宁没有拦着,但下了一道命令,不得公开行事,更不可招揽不明身份之人。
    陈武对此不放心,让张家年跟着一起去了,张家年极其善于洞察人心,为人圆滑,处事不惊又心思细腻。
    两人也算有勇有谋的组合了,效果还算不错……被季九宁立了二等功。
    就在书院开学一个月后,城墙全部完工!
    三处大门全部敞开,陈武这县尉,正式公开上任,而张家年被立为主簿,李春则成了训练新兵的总教头!
    县衙招收的人才中,也有一批人被选中,提拔。
    其中一位年仅三十二岁的举人薛敬宗,因遭遇战乱,从青塘城来此,被魏宁威招揽后,做了秦大勇的师爷!
    私下里,魏宁威对此人也多有观察,发现他确有才能,且很懂为人处世之道。
    得知他对当今朝廷的不满后,没少私下找他交谈,确定不是作假,才把他引荐给了季九宁。
    薛敬宗见到季九宁后,并未有丝毫惊讶与异样,甚至主动表露自己刚到县里,就暗中打探过,早已得知,城中声望最高的不是县令,而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姑娘,百姓亲切的称之为小东家。
    他对季九宁是从心底的敬重,也毫不掩饰自己野心:“属下愿追随主子建功立业!”
    对于他的识趣,季九宁自然欣喜,但也没有骄傲,更未表露出来半分。
    如薛敬宗这样的人才,也越来越多,能够不看身份,只看才能的地方,是所有人都向往的。
    加上有王玉棠在外不遗余力的宣传,不少人都开始了北上迁徙之路。
    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商业街上的生意也越来越成熟。
    甚至开始了不少先前稀缺的铺子,如酒铺,山货铺,药材铺,首饰铺子,因着书院的开设,不少跑商的商人们,打起了学子们的主意,开起了书店,因此卖笔墨纸砚的铺子,围着书院周边尤其多,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唯独纸的生意却是一点都不好。
    几乎可以说是,没人卖。
    一番打听之后才得知,竟是书院为学子们提供了更廉价的纸张。
    得知这样的消息,商家们难免压力大。
    手中压的货没法卖,不得已又拉回外地售卖。
    同时也有不少人在想办法,想拿下书院的生意,拉去外地卖,成本就会变得更高,可若是书院从他们手中进货购买纸张,那他们岂不是赚大发了吗?
    但他们谁也不知道的是,书院的纸,可不是进货来的,而是季九宁自己造的。
    她早在后院里,开设了印刷书籍的事情。只等造纸厂开设后,全线投入,到时候就可以多印些书籍,卖去外地,挣钱了。
    随着城墙完工后,翁阳找到季九宁细问了图纸上的设计后,只休息了一天不到,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工程。
    他最先建设的便是造纸厂,造纸厂里涵盖了印刷间。
    另外,两百多亩的大棚,也已经全部盖好,此刻,翁源正带着人在播种。
    红薯的产量和黍米,经过冬日的实验,确定都有很高的产量,黍米,亩产达到一千斤。
    所以此刻他们放心的种植,还有玉米,葵花,以及稻子和小麦,高粱等农作物,全都种了。
    粮食乃是民生第一社稷,所以整个四月到五月,都在播种。
    韩福生同样带着家仆和妇人们一起在府里的大棚种地、种菜。
    现如今,大棚里的菜,一茬接着一茬的种,有点银钱的人家几乎天天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
    站在阅书阁的顶楼,可以看到满城的梨花和桃花还有杏花。
    不少人家的院子里就有果树,想必再过几个月就能吃上清甜的水果了。
    关于县城的建设,季九宁也在循序渐进,首先她让百姓有家,有粮,有安全感!
    接下来,她要让百姓有钱,日子好过。
    所以县里的财政就是首要,好在现如今不缺钱,因为只税收这一块儿就足够支撑全县的运作。
    税收银钱这一块儿季九宁未立县丞一职,一直是让魏宁威在亲自管理,秦大勇对此也乐得开心。
    魏宁威定下的条例,商铺的房租和商税,从三月开始上交,房租三月一交,商税每月一交。
    走商队也要上交商税,按照他们的购货单和交易金额算,收总数的百分之三。
    五月初,季九宁拿到魏宁威的收税单子时,也吃了一惊。
    光铺子的商税就有两万两之多,而走商队的税收有三万六百多两!商铺的租金则有八千多两。
    至于农家屋子民用出租,这一类暂时不收税,全归农家自己。
    有了这笔钱,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但她看到秦大勇拿给她的另一份单子后,开始陷入沉思。
    这份单子,是近半月入城和出城的人数!
    入城有五千三百六十七人,出城人数有六百八十九人!
    如今全县城最火爆的生意就是酒楼和客栈,一房难求!就连百姓的农家小院都被住满了。
    秦大勇很是苦恼:“如何是好?咱们实在没地方给他们住了呀!”
    魏宁威也在一旁琢磨,这时韩福生提醒道:“主子,咱们如今既是县城,那管辖范围之内有几个镇,几个村子,应该也是合理的!”
    此话一出,季九宁双眸顿时一亮,当即起身道:“韩叔此言甚妙!哈哈哈,大勇叔,你带着陈武和张家年还有舅舅一起,去周边划地盘!要离咱们的县城近!速去速去!”
    正愁没法子扩大地盘呢,瞌睡便来了枕头,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
    她坐在书房里,拿出书籍来认真的查看,在书房琢磨着如今的班底,以及可用之人,包括县城如何规划,设立,建设发展等问题。
    根据她手中这本《县志记》里的记载:县衙里除了县官还有县丞、典史等大小官吏,也和朝廷一样分吏、户、礼、兵、刑、工6房,就连衙役也分皂、壮、快三班。
    衙采取的是“前堂后寝”格局:前半部分是办公场所,有正堂、六房、幕厅、钱粮库、依仗厅、吏房、皂隶房、仪门、宾馆、土地祠、狱神庙、监狱、钟楼等。
    后半部分则是县里主要几个官员的私人住宅,正中为知县宅,东西分别为主簿、典史宅,另外还有县丞宅则根据县丞是否设置随时变化。这几人的住宅也是有严格的形制规定的,正房几间、偏房几间等等。
    知县是一县最高长官,一般品秩为正七品,主管全面工作。县丞为佐贰官,为正八品,主管钱粮、税收。主簿为佐贰官,正九品,主管户籍、文书等职。
    典史则为佐杂官,未入流,没有品秩,掌管缉捕、稽查狱囚、治安等事宜。
    季九宁看的很认真,她琢磨了半晌,又拿出魏宁威先前给她的人员名单,看了又看!
    然后自己初步拟定了一份任命名单:
    秦大勇为知县,薛敬宗为师爷,陈武为县尉,郭明秋为典史。
    县丞则是魏宁威,主簿乃张家年,李春为总兵教头。
    商贾子弟出身的王玉棠为商管司,翁阳为工部司,书院院长何明义为礼部司。
    接着选出新镇的管理层人员:镇长翁源,镇守吴田,镇吏司一职,兼并了县城和主薄的职责,季九宁选了,冯承德,此人是和薛敬宗同一批招揽来的人才,在张家年没有上任主薄一职前,都是他在县衙里,帮着秦大勇忙乎。
    甚至有时候协助魏宁威,整理收税事务,三个多月,从未出错,听秦大勇和魏宁威对此人的评价,并不比薛敬宗低。
    这一次正好是个机会,就让此人来练练手吧。
    出去划地盘的几人,则兴奋不已,西燕王朝,在这几人心中,早已不复存在,他们有种天下重新立,疆土任我开的豪气感!
    主城门的方向就是隆阳镇,中间隔着四十多里的路程,此处地势偏平坦,而其他三个方位,要么是盆地,要么是山地,再往后就是山丘高峰。
    因秦大勇回县衙找张家年和陈武,所以连薛敬宗和冯承德也一起带上了。
    所以两人此刻也在参与讨论,两人均认为把镇建在此处更好,就把新镇夹在两县的中间,如此安排,以后若是朝廷对县城有个万一,这座小镇就会是第一道防线!
    而后面的山地和盆地区域,则可以安排一些百姓过去开荒种地,成立一些村落,也能把一些流入城中的流民,得到妥善安置。
    魏宁威和陈武也在琢磨这个问题,最后他提议先画出了地域图,几人骑马跑了一圈后,陈武亲自绘图。
    并在勘察时,用石头做了地理标注。
    回到县城后,天都黑了,城里只有商业街的燃柱还亮着。
    秦大勇正犹豫要不要去季府给季九宁说明情况呢,就听魏宁威道:“今日天色已晚,小东家明日一早还有上学,还是让她早些休息,我们明日午时再去找她议事。”
    他话刚落,一位府中的仆人就跑过来了,对着几人行了一礼道:“县令大人,舅爷,陈将军,几位大人,主子说,她在府里等着你们过去呢。”
    “这……”魏宁威不想季九宁太操劳。
    就听仆人继续道:“主子说,今日这事必须定下,否则她睡不着,几位大人还是快快请吧,主子在书房里,已经等候多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