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火炉五
作者:法半夏   九宁传最新章节     
    张氏和村长媳妇刘氏,就连里正媳妇儿老秦氏也过来了:“大海家的,你就是这么教孩子的?平白无故骂人,你这个当娘的还要跟着打人,我们槐柳村的名声都要被你们这一家子败坏了!”
    张氏检查了小时和小辰,见两个小家伙并没有伤着,这才松了一口气。
    当即心里也是气:“今儿是我孙女妞妞的满月席,这正席都没开呢,你们一大一小就给闹起来了?全村谁不知道,九宁姐弟三人是我们秦家爱护的孩子,算我们秦家半个孙儿,你们倒是在我家欺负起我的孙儿来了?这是不把我们秦家放在眼里呀。”
    “对呀,这不就是吃着人家的,喝着人家的,完了还要闹事儿的吗?”
    平日里看不惯小王氏的妇人在一旁煽风点火,挤兑着小王氏。
    那坐在远处桌上大口吃席的婆婆老王氏也面子上过不去,对于这个媳妇儿有些气,啥时候不行,非得人多的时候。
    此时被一群人围着批评,那小王氏也是脸色也是一阵青一阵白的,有些抬不起头来。
    平日里在家撒泼打滚惯了,今儿倒是忘记了场合。
    那男孩子见大家伙都不向着自己,当即对着众人骂道:“你们都是坏人,你们帮着扫把星说话,都是坏……唔唔~”
    男孩的话让张氏等人气红了脸,她娘吓的赶忙捂着还要继续说的男孩。
    当即没脸的拉着男孩就往外走!
    季九宁也没拦着,今日是妞妞的满月,张氏和秦家人已经很护着他们了,她不能不懂事,给她们添不愉快。
    “张奶奶,没事儿。”看着已经气的眼眶泛红的张氏,季九宁赶忙捏了捏她的手,出声安慰。
    里正媳妇老秦氏也算是村里辈分高的,今日也是被气到了。
    指着装鹌鹑的老王氏骂到:“你个老怂货的婆子,就是这么管教自家儿媳和孙子的吗?倒是还有脸在这儿偷吃喜?”
    众人这才看向龟缩着身子埋头吃肉的老王氏,顿时一阵嫌弃,同桌的人都站起身离开,避开她三尺远。
    老王氏被骂的没脸,也只好起身,离开之前还顺拿了两个糖饼,揣到怀里就跑了。
    临走还骂了一句:“都维护那三个祸害,迟早被染了霉运,倒大霉!”
    这可把张氏和一众秦家人,以及跟季九宁关系好的人给惹到了。
    当即张氏就进到里屋,将小王氏和老王氏的事儿,当着村长的面儿说给小王氏的公爹秦老爷子。
    这下村长和里正以及村里老一辈德高望重的男人们都知道了此事。
    本来今日村长和里正商量好,借着这个机会,和大火说说火炉的事儿,却不想出了这样的岔子!
    那老爷子见村长和里正等人一脸不高兴,再看张氏眼都红了,当下便觉得没脸赔了句不是就起身离开了。
    回到家一进门就听到老王氏打骂小王氏的声音:“让你个丢人现眼的东西给我胡说八道……”
    “够了!你还说她呢,你走的时候说的什么?啊?平日里让你管家就是这么管的?丢人丢到全村人面前……”
    老爷子气得不行,说起来,他们家这一支和秦家也算是同出一脉,村长和里正算亲堂兄,他家和秦家也算是堂兄,秦大勇私下里都得喊他一声大伯的。
    可今儿却让这两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妇人给他在大伙面前弄了没脸,丢人现眼及了!
    爱面子的老爷子气得看着老王氏,脱下鞋子,就是一顿打。
    直打到老王氏哭嚎认错才算。
    这一家子如何没人关心,大家伙在秦家吃了晨席后,有的回家收拾东西,有的进屋围着火炉烤火。
    季九宁跟着孙氏以及孙氏的女儿二妮,一起摘菜,洗土豆。
    也有平日里和孙氏关系好的手帕交在边上一边帮忙,一边说笑。
    其中一个向孙氏打听道:“兰香姐,你家那火炉,那弄的啊?瞧着可真暖和,这要是放屋里,冬日里再下大雪都不怕了。”
    “就是就是,你给咱说说么,咱们也想弄个放家里。”
    “估计怕是不少银子吧?”
    孙氏听着大伙儿热切的打探声,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旁边莫不啃声的季九宁。
    见大伙都期待的眼神儿看着自己,孙氏只笑着道了句:“晚上回去估计你们就知道了,这事儿,还是要看村长咋说。”
    “村长?”
    “村长也用这个火炉了?那俺等会儿可得让俺娘找村长问问去。”
    很快大门口外面放起了鞭炮声,接着传来了虎子喊“姥姥”的声音。
    季九宁抬头看去,就见张氏握着秦翠萍的手走了进来,身后还有秦老二和郭琮明,不知什么时候门口摆了一张桌子,铺了红布,里正坐在那里,记录着每家送来的席礼钱。
    有出十文的,有出六十六文的,嘴里念叨着自己随礼的吉祥话。
    里正和村长坐在跟前一一记下。
    郭琮明作为妞妞唯一的亲姑父,随礼八十文的礼,祝福妞妞将来能够八方来福,十全十美!
    “翠萍姨,好久不见!”
    季九宁起身与秦翠萍打了个招呼,秦翠萍一看到季九宁更是欢喜。
    “好久不见,九宁都长高了不少,真是越长越漂亮了!”
    “嘿嘿……”
    被夸漂亮,让季九宁一时有些不适应,害羞的小脸都红了。
    “大嫂!”
    “嗳,路上冷着了吧?快进屋暖暖。”
    孙氏笑嘻嘻的迎着小姑子,起身拉着她进了小陈氏的屋,妞妞整被几个大人逗的乐呵呢。
    “哎吆,咱们妞妞长得越发娇憨可爱了。”
    翠萍暖了暖手去了寒气才抱过妞妞,眼睛不由看向炕边的火炉,好奇问到:“二嫂这是啥?咋这么暖和?”
    “这是火炉,一会儿告诉你,也给你留了一个,走的时候带上。”
    “还给我也留了?”
    其他妇人倒是听到秦家还给嫁出去的女儿留着这样的好东西,顿时羡慕的不行。
    翠萍则是掏出一个红包塞到妞妞手里:“姑姑给咱们妞妞的小红包,祝咱们妞妞平安喜乐,健健康康的长大。”
    “谢谢妹子了。”
    “一家人,谢啥,二嫂辛苦了,今儿个可要多吃点。”
    中午的正席终于开始了,趁着大伙儿吃饭的功夫,村长终于把火炉的事儿给大伙讲了。
    “大伙今日都看到这火炉了,谁家想要明日来找我定就是,这个火炉的事咱们已经上报给朝廷,只等着朝廷的通报。”
    “村长,这火炉是哪里得来的?咱们这都好奇一上午了,您就说说吧。”
    “就是啊,还有这火炉怎么定?一个要多少银子?”
    村民们七嘴八舌的问着,村长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这才道:“既然大伙都好奇,那就告诉大家,要说咱们村也是有福的,能收了九宁这丫头,这火炉就是九宁丫头琢磨出来的,她念及乡里乡亲,就将这火炉贡献出来给村里,就连价钱也是给咱们一个火炉八百文,这也是咱们村的定价,外村若是有人想要得一千文一个。”
    “季九宁?竟然是季九宁做的火炉……”
    一下子炸锅了,三三两两的又开始嘀嘀咕咕起来。
    “既然大伙都知道是这孩子的贡献,大家就得记着她的恩,这东西可是保命的物件,谁要是以后还欺负他们姐弟三,我第一个不让!”
    底下人都点头应声,此刻都看向坐在角落里的季九宁。
    刚进村时满脸的疤痕,头发枯黄,乱糟糟的,此刻白白净净,疤痕已经完全不见了,俨然一个漂亮的小丫头。
    但就坐在一桌上,她身上的气质都与旁的丫头不一样,一个个看着季九宁的眼神都热络起来。
    “村长,俺们定火炉,找你就成还是直接找宁丫头,这交了银子,多久能拿到火炉啊?”
    大伙仍旧是关心着火炉的事,热情的询问着各自关心的问题。
    直到席面撤了,还有人拉着问,季九宁被张氏拉着和秦翠萍一起去了秦大勇的屋子,连带着虎子和小时小辰一起带进屋子里,让他们几个就在屋里玩儿。
    张氏给女儿准备了好些吃食,米面,饼子,还关切的问了她婆婆的身子。
    得知老人家身体还硬朗,张氏也松了一口气:“你以后也别再去县城里买那些针线活了,伤眼睛不说,也攒不下几个钱。”
    “娘,我们地里今年也收了四百斤粮,您担心,最近明哥身体也好全了,倒是要感谢九宁这孩子,当时还给我们留了几十个鸡蛋,回去了才发现。”
    “翠萍姨,真该说感谢的是我们才对,这次我做了火炉,您带一个回去用,若是还需要的话,就再来拉。”
    “九宁这钱,翠萍姨可一下子……”
    “今儿个这火炉是送的,还有二十斤木炭呢,再要的话得收钱。”
    “这……”
    见翠萍这般不好意思,张氏赶忙给她解释:“你就收着吧,九宁这丫头是个好的,娘屋里的,也是宁丫头送的。”
    “谢谢你了九宁,真是小贵人了。”
    秦翠萍这般客气,连小贵人都出来了,可让季九宁一阵不好意思,连连摆手:“翠萍姨可不敢这样说,没有你,我哪里能过上这稳定的日子?张奶奶也是很照顾我们三个,说起来也是我享福那个,再说这火炉就是举手之劳而已。”
    寒暄了一阵子,天色已经不早了,把东西都搬上驴车,一家子这次挥手离开,照样的是虎子和小辰小时哭闹的不想分开。
    最后还是张氏一顿哄,这才转移了注意力。
    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村长和里正拉着季九宁进了主屋,张氏也跟着进去了,屋里全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
    张氏还怕季九宁一个小丫头会害怕,那知她很是淡定从容,侃侃而谈。
    详细的解释了火炉子,还说了没有土炕的人家,可以用烟筒,一根烟筒二百文,另外又介绍了木炭。
    所有人从秦家一出来,全都跑回家商量去了。
    而季九宁却又去了一趟城里,这次她和秦大勇以及秦老二一起。
    跑了两家打铁铺子,才收集了五百斤废铁,另外季九宁又跟铁铺的刘叔打听了好铁的价格。
    好铁一斤就要100文,而且还是跟官府审批才能拿到限量的铁。
    铁矿全部归属朝廷所有,不得任何人私有开采售卖。
    那这样子,开厂大量生产就只能等朝廷的结果了。
    带着五百斤废铁回来后,季九宁也借此机会跟秦大勇和秦老二商量了木炭的制作。
    木炭的坑选在秦家屋后的空地上,开出来半亩地用来制作木炭,第二天秦家三兄弟就开始挖坑,季九宁则在家里开始烧铁做火炉。
    三天的功夫,秦家就挖了十个两米的方坑出来,坑挖好后,又去山上找木柴,一捆一捆的往回背。
    晚上的时候,村长拿着一张单子敲开了季九宁的门:“九宁啊,在家吗?”
    “在!”
    从一堆废铁里抬起头的季九宁,拍拍身上灰,放下铁锤,跑去将村长迎进院子。
    当村长看清满院子的火炉和废铁料时既惊讶又激动,赶忙抬手数了数:
    “一二三……九宁,这十八个是你这几天新作的火炉?你快看看,这是村里每家定下来的火炉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