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李婉的改变
作者:法半夏   九宁传最新章节     
    李凌接到护卫的传话,当即挑选二十人出来,路边倒下的大树很多,材料不缺,唯一就是工具少,还不太趁手。
    季九宁过来时,大家正在锯木板,太阳晒的每个人都已经汗流浃背,好在人多,总算是在吃饭前削出了五张木板。
    十人轮换着吃饭,也能加快进度。
    季九宁跟剩余的十人说了自己另一个想法,再做一辆简易的板车,板车不难做,就是耗时耗力,尤其车轴和轱辘!
    她正在地上画着最简便的车轴,和车轮形状的时候,水喜过来了:“少夫人,夫人和少爷叫您过去一起用饭!”
    季九宁头都没抬只说:“你们先吃,我一会过去。”
    水喜见她如此,也没再多言,回去如实说给黎氏和李凌,李凌看着黎氏道:“母亲,您和二哥先吃,九宁她定是想到了什么新的主意,孩儿过去看看,顺便叫她回来一起吃饭,您不必等孩儿。”
    说罢就下了马车,等他过去时,那十人已经在季九宁的指导下开始动手了。
    季九宁见他过来,才想起刚刚水喜来叫她吃饭,摸摸肚子还真有些饿的慌:“你吃完饭了吗?我现在去吃。”
    “还没,过来叫你一起去吃饭。”李凌看了一眼护卫们手中的东西,也没细问。
    黎氏正给李静茹喂饭,就见李凌和季九宁上了马车,忙挪开位置招呼他们快吃,还让水喜又加了一碗饭上来。
    季九宁也没客气,大口大口的吃了一起来,一顿饭吃完,季九宁才开口对李凌说板车和担架的事儿。
    “多一辆板车,就能把锅碗瓢盆还有护卫们的包袱这些放上去,担架对伤员来说同样重要,只有减轻负担,咱们的行动速度就会加快。”
    “嗯,等一切做好了,再起程吧。”李凌赞同的点头。
    季九宁拿出舆图放到桌上:“回京的路线有三条,其中一条是水路,带着棺不介议选水路,而这条路线虽也是官道,但出了依兰县的很长一段路都是群山环绕,匪盗应是很多的,不安全,只有这条官道,可直穿清塘城而过,后面的路一直往东便可!”
    “我们带着棺木,的确更适合穿城的路,九宁,既然你不去京城,那你打算去哪里?在哪里与我们分开?”
    听到李凌这话,黎氏当即看向季九宁:“九宁,你不跟我们一起吗?”
    她眼里的希冀让季九宁很是不忍,但还是道:“嗯,具体去哪儿,我还没想好,等出了清塘城再看吧!”
    李凌点头:“嗯,目前来看,地龙翻身的范围不小,据你之前所言,巴郡,加之门源,想来三角头的依兰县也没能逃过了!”
    “这里距离门源县已经有一段距离,路面依然有手指宽的裂缝,还倒着不少大树,足以说明依兰县怕是也和门源差不多了!”
    听着两人的分析,一旁的李安问道:“若真是如此,那受灾的百姓定是不少,依兰县可比咱们门源大多了,如此,我们还进城吗?”
    一旁的黎氏却道:“咱们是难官家眷扶灵回京,老百姓应是不会拦路!”
    李凌也点头同意母亲的话,但他没有当即说什么,而是看向季九宁,只见季九宁手在舆图上比划,他问:“是在选择哪条路?”
    季九宁看向他:“下午启程后,不如先派出两人探路!若是依兰县里灾情已经控制住,那咱们直接穿县而过,若是灾民无处可去,街头混乱咱们最好是绕路走,如此也能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你们觉得如何?”
    李安倒是第一个点头:“如此甚好。”
    黎氏也应到:“九宁的法子稳妥些。”
    李凌听自家娘和二哥都如此说,当即点头应下:“我去安排人。”
    恰逢这时孙廖来禀:“夫人,二少爷,五少爷,少夫人,担架做好了六张,属下已经命人分发下去,另外,少夫人要做的板车,现在已经做出一辆完整的,还剩余一些木板,正在用其做第二辆!”
    孙廖很是激动,做好的板车,轻便,易拉,又能放不少东西,接下来的行程能轻便不少,速度自然就快了!
    听说做好板车了,季九宁当即跳下马车就要去看看,李凌和黎氏也要去看,季九宁见车上只剩下李安父女二人,当即叫住孙廖:“孙廖,二少爷在车上也躺了一天了,你背着他出来透透气。”
    黎氏瞧见这一幕,脸上染了笑意,当即回身抱了李静茹,几人一起朝着板车走去!
    “要我说还是咱们五少夫人聪明,瞧着没?多利落?哈哈……”一个护卫肩头挎着绳子,绳子的两端绑在板车的两臂上,拉着在空地上转悠,轱辘很是活络,车板也不重。
    其他人正打算附和他呢,就看见走过来的几位主子,忙行礼,那拉车多护卫听到声音,也赶忙停下,撩起绳子钻出来行礼。
    黎氏倒也没有怪罪,反而好奇的上前看新作的板车。
    其实那护卫刚刚拉着板车转悠,他们都看到了,季九宁上前用脚踢了一下车轱辘,又拍拍车板,满意的点点头。
    这个时代的车都很高很重,适合马拉,但眼前这个就轻便多了。
    唯一的缺陷就是木料不够干燥,但也够用了!
    李安当即拍了孙廖的肩膀:“放我上去,试试。”
    季九宁看着李安躺到板车上,突然想起来一个东西,笑着道:“这板车不适合二少爷用,我倒是有样东西可以送给二少爷。”
    她没有直说,而是跑去找刚刚那十人过来,把轮椅的做法告诉他们,并亲自参与,几乎是和第二辆板车同时完成的!
    “水喜,你去马车里拿两个坐垫来。”季九宁吩咐完,水喜拔腿就跑去马车里拿。
    季九宁为李安解说着轮椅的用法:“这个是简易版的,以后出行都可以自己控制,用手转动即可,这两个展开就是脚踏……”
    很快水喜就拿来东西,玉玲和王姚还有火喜带着两个小奶包也吃完饭过来围观。
    一个用来靠,一个用来坐,李凌和孙廖搀扶着让人坐到轮椅上,李安试着转动轮子,虽因为在草地上,刚开始有点费力,可动起来后慢慢的就适应了。
    李安的脸上终于有了笑意,他感激的对季九宁道谢:“谢谢你,九宁!”
    然而还不等季九宁说话,现场就人说话了:“我也要坐!”
    “我也要坐!”
    原来是三个小娃,李静茹和小时小辰!
    季九宁当即转移注意力:“来来,坐这个,都上来!”
    小时小辰当即松开火喜的手就要往上爬,李静茹见此,也要上去,在黎氏怀里扭来扭去,嚷着要坐车。
    黎氏只好将她也放上去,火喜一马当先出来,撩起绳子挂套在肩上:“奴婢来拉三位小主子!”
    火喜本就力气大,车子很轻松的就被拉着走了,车上的小人高兴的哇哇哇直叫:“驾~驾~火喜姐姐快一点!”
    “哈哈哈~”连经常哭鼻子嚷嚷着要娘亲的李静茹也笑的开怀不已!
    三个小家伙小手紧紧抓住扶手挡板,脸上洋溢着笑容!
    原本弥漫着悲伤的队伍,从这一刻开始,有了生机,李安看着阳光下哈哈大笑的女儿,脸上也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就落下泪来,趁人不注意时,又偷偷擦掉。
    看了一眼天色,孙廖对着李凌道:“五少爷,时辰不早了,咱们该启程了,争取天黑之前能穿过依兰县。”
    李凌点头,随即想到先前在马车里季九宁的提议,于是对孙廖耳语几句,便开始命众人收拾,开始启程。
    有了担架,又多了两辆板车,不但伤员都不用走路了,就连每个人背着的行囊也都解脱了。
    再次上路,三个小家伙说什么都不下板车了,就和一堆包袱躺在板车上,还时不时的嘴里喊着:驾!让拉车的护卫速度再快点。
    越往前走,路上的人也多了起来,除了他们这支最大的丧队外,十几人,甚至是三五十人的队伍,也多了起来。
    应该是从巴郡县过来的,季九宁和王姚以及玉玲,火喜四人仍旧走在最后面。
    路过的一家三口,季九宁上前打探:“打扰了,你们是从巴郡县出来的吗?可是那边地龙翻身厉害?”
    一听谁知那妇人当即哭道:“全毁了啊,人也没了好些,我与孩他爹带着大娃早早下地干活,这才躲过一劫,家里的小娃和老人都没了……呜呜……可那天杀的南蛮子还来抢杀,实在没得活呀,只能逃出来寻个活命的机会。”
    妇人的话,也引起其他路人的共鸣,遭此大难,无处发泄,一时间,离的近的都上前插几句嘴,骂老天不公,骂官府不作为,更骂南蛮子作孽……
    从众人的七嘴八舌中得知,情况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幸亏已经提前出发,否则晚一步,都不知道要经历多少!
    她又听了几句,叮嘱火喜几人注意安全,自己则是快速往前跑去,找李安和李凌等人商议。
    李勉也被叫到了一起,季九宁把她打听来的消息一说,黎氏猛吸一口凉气,吓的忙捂着心口:
    “竟然真的被南邑打进来了!凌儿,咱们可得快些。”
    “嗯,孩儿明白!”李凌严肃的点头。
    李安却安慰黎氏道: “母亲放心,我们连夜赶路,明日一早就能出依兰县的地界,那南蛮最快也打不到清塘城。”
    说罢,他看向一直没出声的季九宁问道:“九宁,你怎么看?”
    听他问,其他人也都看向季九宁,若是之前季九宁查出卢氏苟且王桂,还救了李凌的命,大家对她顶多就是聪明伶俐的好印象,可现在,至从她在大难之时救了整个李府后,全府上下对季九宁那都是打从心底里的尊重和佩服!
    “二少爷说的不错,我们连夜赶路加快速度前行,出了依兰县地界,就安全很多。另外,探子回来看看依兰县里的情况,照目前的情况,最好是不进城,否则速度会拖慢很多,直接从这条道走吧,只是要加强戒备。”
    “那绕过依兰县,还继续从这里走吗?不是说这里山匪多吗?”李勉问了一句。
    季九宁摇摇头:“最好当然是能穿城而过,但是你看看外面,灾民越来越多,到时候聚集在清塘城门口,城门必然会关起来,对咱们能否放行还得看清塘郡守这人如何!”
    “可万一那郡守不放行,我们就只能冒险了?”李勉不安起来。
    李安却对着黎氏问道:“母亲,您可与清塘城郡守晏稚平熟悉?”
    黎氏轻轻的摇摇头:“这清塘郡守是晏家嫡支一脉的三爷,但京城晏李两家都有女儿在宫中为妃,不甚亲近,况且这晏稚平任清塘城郡守也才两年不到,我也就随你父亲见过两次!”
    “二哥的意思是,想让母亲书信一封给郡守大人?”李凌猜到李安的想法。
    李安点头,又道:“可若是按母亲所言的情况,对方未必会卖我们这个人情!”
    这时季九宁插话道:“倒也未必,都是大家族子弟,同朝为官,如今李大人因公殉职,你们作为家眷扶灵回京,他这个顶头上司想必不会太明晃晃的为难。”
    “要不我写封信试试吧!咱们提前在信中言明此地情况,禀明原由,想必他也会卖个人情,不会太为难我们孤儿寡母!就算他不看在李家的份上,我黎家百年书香门第的面子还是会给的。”
    “好,那就依母亲所言,五弟,你派个机灵点的人去送信。”
    “好的,二哥,母亲的信,我一定让人送到郡守的手里。”
    ……
    出了马车,季九宁顺道看了齐嬷嬷,又检查了一些伤员的情况,等走到板车旁时,三个小家伙已经睡着了,躺在包袱上,或趴或抱,小时的口水都把身下的包袱给弄湿了一片……
    拉车的护卫见到她过来,忙打招呼:“少夫人好,小少爷和小小姐都睡着了。”
    “辛苦了。”
    她没有叫醒孩子们,两边的护卫都知晓有娃娃在板车上,一路上都紧紧的看护着,外面的百姓接近不了。
    何况离她也不远,玉玲几人看她回来,忙笑着问她干嘛去了,季九宁笑笑只说去前面看看,一切都好。
    见几人与旁边一路同行的几位大婶妇人打成一片,笑着问她又聊什么八卦,谁知王姚当先把她拉到一旁:
    “九宁, 这些人有来自乌兰察布的,说那里几天前就已经被南蛮入侵,而且官府直接放弃抵抗,偶尔抵抗也只是做做样子,他们大多数人跑到依兰县都是为了避难,一部分人途中路过巴郡县时,遇上了地龙翻身,也是她们告知巴郡县的人南蛮子打进来的。
    刚开始还没人在意,结果不消两日南蛮子就入了巴郡县,这才引得他们举家外出逃难躲避!”
    听的这话,季九宁的心又沉了几分,看来这里要大乱了:
    “原本天灾就够百姓受的了,如今加上人祸,怕是很快就会大乱!”
    “我们要跟着他们回京吗?”王姚问道,无疑回京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天子脚下最安全。
    “我不回京,等出了清塘城打探一下外面的情况再做打算!”京城不能回去,其他地方她得先打探清楚才能做选择。
    当初从李重启书房里翻出来的两本书,季九宁跟李凌要了来,如今倒是在路上有时间看了。
    对于她的回答,王姚有些惊讶,但也没多问,她既已下定决心跟着季九宁,就不会轻易改变想法。
    何况如今多了一个玉玲,这姑娘,她也喜欢,午时还特意问她打算,得知她也想跟季九宁一路结伴,两人当即约好以后跟着九宁姐弟,不离不弃!
    对于他们的约定,火喜很是羡慕,少夫人不回京,她身契还在李家,自然没办法跟着。
    对于她们私下里的小心思,季九宁完全不知,此刻她也在琢磨接下来应该如何应对。
    原本说好的休息时间也被取消了,李凌命孙廖选几个人轮流去抬棺,大家换着休息。就连伤员都要求下去自己走一段路。
    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帮扶,太阳快落山时,两名探子回来了。
    得知依兰县同样灾情严重,百姓大多都在露宿街头时,李凌和李安商量后,果断放弃进城,选择按照季九宁的提议绕道去清塘城。
    “少夫人,五少爷让属下告诉您一声,依兰县灾情严重,咱们选择绕道而行,还说您若是累了,就去前面马车里坐着。”
    “好,我知道了,告知你家少爷,乌兰察布已经在七八日前起了战火。”
    “喏!”护卫快速跑去队伍前面传话。
    当李凌得到消息时,立即跑去马车告诉了李安和黎氏。
    李安当即让黎氏再写一封信,命人加急送往清塘城郡守府。
    天黑的时候,孙廖穿行在队伍中:“大家坚持一下,过了前面这道弯,咱们就休息吃饭!”
    玉玲和王姚都已经走不动了,两人互相搀扶着一点点往前挪,而火喜则是前面抱一个,后面背一个。
    季九宁抱着李静茹,原本三人睡醒后,要把她送回去车上,可是小丫头非要跟小时小辰一起,金喜来接人都不回去,无奈季九宁只能抱着她。
    天色黑了下来,但路边休息的人却没有,全都奋力的往前走,大部分人朝着依兰县城门而去,只有一少部分选择跟李家丧队走!
    眼看就拐过弯了,大伙都激动的加快了脚步,就连玉玲和王姚二人也像打了鸡血一般,互相鼓励着提起了速度。
    突然,前方却停了下来,甚至在往后退,很快前面混乱的声音传来,季九宁一把将李静茹交给王姚:“照顾好孩子,等我回来!”
    等王姚回过神来,季九宁已经冲到前面,大部分护卫也随之往前涌去,后边只留十人护卫安全。
    冲到前面发现果真遇到了山匪,一行二十多人,全是强壮,冲上来就打,季九宁也不含糊,抽出腰间匕首,就攻了上去。
    “孙廖,带人做好防卫线,靠近者杀!”季九宁的声音传来,让李家护卫一震,若是他们全都去了前面,中间被人从两边夹击就完了!
    孙廖迅速带着不会武的李凌退后,并喊了几人守好后面的马车,而他又冲了上去。
    如此一来,人数上与对方基本一样,不占任何优势,山匪一看此情形,也当即笑的更放肆了!
    “没想到,你们当家做主的竟是个小女娃,哈哈哈,如此甚好,兄弟们,给我杀,活捉了那小女娃!”
    “杀!”对方都是强壮,山匪打劫出身,个个都会一些武功,且还是养精蓄锐的,可李家这边赶路已经消耗大部分体力,况且有的人本就受了轻伤,明显李家护卫更吃亏。
    其中一些人原本只是普通家仆,地震才被季九宁临时组织成了护卫队,因此见到这番阵仗都害怕的不行。
    好在季九宁的加入,帮他们吸引了对方不少注意力,一柄匕首,小小的身影,在人群里来回穿梭,所到之处必见血!
    她这副身体已经养好,自从修习了吐纳法,便一直在练习,配合前世的擒拿攻击手段,她早已心中有了成算,上次在巴郡县没能测试,倒是让老白给装了大逼!
    这次遇到这些山匪正好练手了,如鬼魅一般,收割着山匪的命,对方一开始还不把季九宁放在眼里,如今看见一个个兄弟被其收割性命,再也不敢轻视,可惜,当他们想跑时,已经晚了,季九宁如龙卷风一般,眨眼间窜到正跟李勉对打的老大身后,跳起来直插对方后颈!
    李勉瞪大了眼睛看着如杀神一样的季九宁,不止是他,所有还站着的人都看向她!
    他们所有人都不知道,季九宁竟然会武功,且如此厉害!
    马车旁的李凌,眼里除了震惊就剩下崇拜和孺慕了!
    一时间场面有些安静,直到季九宁把匕首擦干净,一抬头就看见李勉还是刚刚那副见鬼,不,是惊讶的表情。
    她这才看了一眼四周,还站着的十几人,都如李勉差不多的神情,她轻咳两声,开始打扫战场:
    “傻愣着干什么?快把这些清理掉!”
    众人这才回神,忙跟着去清理,李家护卫死了五人,伤了八人。
    季九宁从山匪身上搜出不少银钱,还有火折子和些小玩意儿,所有刀具武器,通通收了,分发下去,如此李家护卫几乎人人都有佩刀了!
    后面的老百姓听到有山匪抢劫早跑了,所以继续启程往前走的时候,只剩下李家一队人马。
    刚刚看到季九宁杀人的也只有最前面参战的人,因此当她往后走时,看到她身上的血迹,都以为她受伤了,黎氏看到后大惊,立马要下车,水喜已经第一个跑过来了:
    “少夫人,你怎么了?哪里伤到了?怎么这么多血?”
    “没事儿,别怕,不是我的血。”
    “九宁,九宁这是伤到哪里了?”黎氏也扑了过来,她经过这次遭遇是真心把季九宁当成了闺女,哪怕做不成儿媳,也是她的亲闺女。
    所有看到如此,眼泪落了满颊,眼里全是担忧!
    九宁~”这时,李凌也过来了,刚刚他都不敢看她,等冷静下来,才想到要关心一下她。
    “没事没事啊,我真的没受伤,这些血都是那些山匪的。”
    见她果真不像是受伤的,黎氏又亲自上手检查一番才放下心来,随即才意识到不对:“你身上怎会有山匪血?你不是在后面吗?”
    “娘,刚刚多亏了九宁,是她及时上前帮忙,才能快速解决了山匪!”
    黎氏和水喜一脸不可置信,不等她们再问,季九宁正色道:“夫人快回车上吧,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
    这时孙廖已经安排好了前面,走过来通知启程!季九宁点点头直接往后面走去。
    黎氏上了车,才问李凌,刚刚到底怎么回事?
    “娘,你和爹当初查过九宁的身世吗?”
    他这一问,不止黎氏彻底懵了,就连李婉和李安也懵了:“五弟,九宁怎么了吗?”
    “她竟然会武,还救了四哥,杀了好多土匪,连最厉害的土匪头子都被她杀了。”
    李婉惊的捂住嘴,她想起季九宁给她的那一巴掌,当时她身上的气势就让自己无比害怕,仿佛她根本就不是一个小姑娘,而是一个杀神!
    黎氏也震惊不已,结巴道:“可,可九宁才九岁呀,还是个小姑娘,怎么可能?”
    倒是车外的水喜和金喜两人对视一眼,似乎都想到了什么。
    当初少夫人每日都会早起晨练,偶尔会表现的力气很大,就如这次地龙翻身,虽有火喜帮忙,但无疑少夫人才是最关键的。
    水喜想到季九宁离开前对她说的话,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
    经历刚刚的事,所有人硬撑着往前又行了十里地,才终于找到一片宽敞的地方停下,这里的树木也没有倒地,似乎没有发生过地震,准确的说没有很严重。
    季九宁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此刻靠着一棵大树闭目调息,刚刚的打斗,让她对于悟道气海有了新的感悟。
    而玉玲和王姚已经躺到板车上睡着了,火喜则带着两个孩子去前面马车上休息,李安也坐到轮椅上,出来透气。
    原本坐的人都下来活动,原本走的人都或躺着或坐的在休息,负责饭食的人,开始搭锅熬粥。
    谁知开饭时,一大半的人都已经睡着了。
    李凌让醒着的人先吃,等其他人醒了再吃!
    另一波人有的半夜饿醒,忙去填肚子,有的则是一觉睡到天亮,正好赶上早餐,王姚二人便是如此。
    而季九宁则是一夜都在入定中,期间李凌过来两次要季九宁去马车上睡,都被火喜给劝走了。
    她睁开眼就看到,鼻子跟前杵着一碗白粥,王姚见季九宁终于睁眼,笑着道:“快吃吧,我就说你扛不住这饭香味!”
    “你们几个吃了吗?”
    “吃了,昨晚累的睡着了,错过了饭点,所以今天早早就饿醒了,饭一好我们就吃了一大碗。”
    中间的草地上三个奶包正在跑着玩耍,嘻嘻哈哈,不知忧愁几何。
    玉玲也把脸上的面皮撕掉了:“昨天出了太多汗,今天干脆就不用了。”
    这时李安过来找季九宁:“九宁,去马车上睡一觉吧,身体要紧。我坐轮椅正好出来透透气。”
    “不用了,这板车上也能睡,等会儿在这眯一会就行。”
    李安脸上有些愧疚,这一家都靠季九宁,却没有照顾好她,昨日竟然让她跟在后面走了一路,夜里本想让她去车里休息,可听五弟说她一直在闭目打坐。
    “二少爷不必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若是真累了,会去齐嬷嬷车里休息的,我这人喜欢呼吸新鲜空气,所以在外面挺好的,反而马车里会觉得憋屈。”
    听她如此说,李安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心中也好受些。
    直言若是有什么需要的,一定要告诉他。
    季九宁刚喝完粥,黎氏和李凌还有李婉过来了,李凌手里还端着一碗馄饨,他递给季九宁:“这是娘亲手给你做的,快趁热吃了吧!”
    看了看手里还没放下的空碗,将碗递给一旁的王姚,接过那碗馄饨:“那我就多吃点,谢谢夫人。”
    “对,吃饱饱的。”黎氏见她没拒绝,脸上有了笑容。
    几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
    吃完饭的季九宁,才开始认真打量起周边地貌,环境。
    发现这里没有任何破坏,想来是地震中心到这里结束了,周边青山环绕,层层叠叠,远近高低烟雾缭绕。
    潮气还挺大,地上的草都沾着露水。
    她拿出舆图看了看:“从这里往前,翻过这座大山,再往东走二十里地,就是去往清塘城的主官道。”
    “好,那我们立即收拾东西,出发!”李凌一声令下,队伍再次启程。
    这一次黎氏说什么都要季九宁坐马车,季九宁只好说让小时和小辰坐吧,在马车里还能陪着李静茹玩儿,黎氏见她如此说,也没有再勉强。
    倒是李婉也跟在队后走,很别扭的站在季九宁旁边,火喜见她来了,打过招呼就不敢多言了,王姚更是了解李婉的性情,直接选择闭嘴,唯有玉玲和季九宁了。
    然而李婉现在却不敢主动跟季九宁说话,只能别扭的跟玉玲聊天:
    “你这模样,其实也用不着带那面具呀?”
    得!玉玲表示想翻白眼!
    季九宁瞧着这几人的眉眼官司,强忍着憋笑,李婉这人也的确欠扁,所以她没打算帮忙。
    火喜本想跟她说话,替她解释,但见李婉压根没把她这个奴婢放在眼里,也就没再自作多情。
    见大家都不理她,反而玉玲和王姚有说有笑的,季九宁也主动跟她们时不时地说上几句,就连火喜都能让她们笑脸相迎,唯独却孤立自己,李婉忽然很委屈,走着走着突然红了眼眶,但她就是倔强的没有离开。
    玉玲是心软的,见她落泪了,忍不住落后一步安慰她:“婉小姐,你怎么哭了?你别哭……”
    谁知李婉却突然甩开玉玲的手,没好气的道:“要你管?走开呀,你们不是都不愿意理我吗?”
    说罢她也不走,只是把脸扭到一边,倔强的擦着眼泪。
    王姚一把将玉玲拉走,对她摇摇头,又给她一个眼神,玉玲这才没再多说什么。
    火喜实在看不下,才悄悄落后对李婉说了一句:“二小姐,其实玉玲她挺好的,大家也都对你没有恶意。”
    这次李婉倒是没发作,但依旧气哼哼的红着眼不说话。
    不知道什么时候,季九宁手里捏着几根细柳条在编着什么,她嘴里还叼了一根细枝条柳叶!
    “来来来,你们都猜猜这是什么?谁猜对了就归谁!”
    火喜立马来精神了:“奴婢知晓,是……”
    季九宁立马给她眨眼睛,火喜赶忙改口:“是,是鞭子!”
    “哈哈哈,不对。”
    刚刚季九宁给火喜使眼色,玉玲自然看见了,她不动神色的看了一眼李婉道:“我猜你要编草衣!”
    听到玉玲的答案,原本走在前面的王姚好奇回头看了一眼,见季九宁已经编好一大半了,她忽的一笑,正要开口,就听季九宁笑着道:
    “来来来,李婉,王姚,你俩也猜猜看,猜对了,就送给你们。”
    原本就很心痒痒的李婉,听季九宁叫她,立马回头去看她手里的东西,王姚见此,再想到之前火喜和玉玲的答案,还有什么不明白,立马开口道:“我知道,你编的是……帽子!”
    她说这话时,还特地故意看了一眼李婉,见李婉果然紧张的瞪她,才笑着说了自己的答案。
    然而她的答案一出,李婉就是一声冷笑:“嘁,真是笨,九宁编的分明是草环,小的可戴在手腕上,大的可戴在头上用来遮阳!”
    她话音一落,季九宁就笑着捧场:“呀,还真被你给猜对了,那好吧,我这个编好了,就送给你吧。”
    李婉高傲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她接过草环,自己带到头上:“嗯,不错,九宁编的,我带着大小刚好。”
    玉玲跑去旁边的树上也摘了好几根柳枝回来:“九宁这法子好,做成草环遮阳,路上就能好受些,我要多做些,给大家都编一个带。”
    季九宁是真佩服玉玲的心性了,不得不说她只是为了化解小姑娘家的矛盾,但玉玲却能从中想到为大家好。
    “好呀,我也来帮忙,等下太阳要越来越热了。”王姚也去摘柳条。
    于是火喜也去摘,李婉见大家都去摘了,她也转身去摘,季九宁笑着转身看几人,好家伙,你们倒是换棵树啊,逮着一棵死捋!
    柳条并不是很好摘,李婉这种大小姐可没经验,包括王姚也是如此,玉玲手巧,火喜有劲儿,于是玉玲摘完帮王姚,火喜帮李婉。
    身后的季九宁却叼着柳条当起了裁判:“你们四人开始比赛怎么样?敢不敢比啊?”
    “怎么比?”
    “比什么?”
    几乎是同时,四人问出口!
    季九宁想了想道:“比你们看谁编的草环多怎么样?至于赌注嘛,看你们自己喽。”
    她话一落,火喜就跃跃欲试起来:“可以,我要赢了就当一天大小姐,输了的人伺候我!哈哈哈~”
    几乎是火喜的话音刚落,李婉就皱眉了,一个奴婢也敢让自己伺候她?正要呵斥火喜,就见玉玲抢在她之前开口道:“比就比,要是我赢了,你们三个就伺候我!”
    她一说完,王姚也接着道:“谁怕谁?我肯定不会输!”
    李婉彻底被激怒了,她才不怕呢,摸了摸头上的草环道:“哼,谁赢还不知道呢!”
    “好,既然说好了,那就最多的一人获胜,其余人全算输!限时到下一次休息的时候结束,怎么样?”
    “没问题!”四人异口同声。
    随着季九宁一声开始,几人都快速奔向两边的大树!
    要么摘的多了拿不住掉到地上,要么就是太用劲儿不小心伤了手,看着几人洋相百出,却又乐在其中的样子,季九宁也上去摘。
    她摘是为了给护卫们带的。
    两辆板车最后成了她们放柳条和草环的台子,两人一辆车,一人站一边。
    忙碌了一路,而季九宁是编好一个,再摘再编,她附近的护卫都带上草环时,队伍才停了下来,四人却没有停下来,季九宁上前喊停,只有玉玲和李婉停下了,剩下两人还在耍赖:“马上马上。”
    让季九宁意外的是,李婉没有出声讽刺二人,更没喊着让她们停!
    “好,我开始数了啊。”季九宁先数的玉玲的,一共编了二十二个。
    然后是王姚的十八个,火喜的十六个,有一个一拿还散架了,惹得其他三人一阵哄笑,轮到李婉了,十九个!
    对于这个结果季九宁不意外,但李婉能排第二,让她有些意外。
    “哈哈哈,我赢啦。”玉玲高兴的开怀大笑。
    火喜叹气:“哎,看来,我就是丫鬟命,一天的福都享不了。”
    这时前面的孙廖走过来对着季九宁道:“少夫人,天气炎热,夫人说你们走了一路,去前面车里歇歇。”
    “其实还好,给你一个,她们几个编的,带着能凉快些。”
    “多谢少夫人,那属下先去忙了。”
    玉玲见季九宁往前面马车走去,回头问剩余三人:“你们要过去吗?”
    谁知李婉却道:“不是比赛你赢了吗?问我们干嘛?”
    “那好吧,你们三个去把这些草环分发下去吧,小喜子,再给本小姐端碗水来。”玉玲支棱起来给几人下命令。
    三人满脸的不服输,但还是拿起草环挨个发给护卫们和伤员。
    玉玲看着她们和整支队伍,脸上挂起满足的笑容。
    “小姐,请喝水。”
    “谢谢小喜子。”
    “哈哈哈……”
    吃完饭,队伍并未急着启程,而是原地休息半个时辰,实在是日头太毒了。
    马车里,季九宁拿出舆图,继续和李安等人商量路线,而且清塘城的郡守也给了回复,等队伍到城门口时,核实情况后会放行。
    “那我们就往主道上走,速度快的话,两个时辰就能到。”
    “好。”
    这一路都很顺利,直到接近城门口时,灾民越来越多,闹混混的,门口放着三道栅栏,官兵更是拿着刀在呵止往前涌的灾民。
    孙廖和李勉站在最前面,带着队伍一点点往前走,看到官兵,李勉捧着李重启的牌位上前打招呼:“这位官差大哥,我乃门源县县令李重启之子李勉,家父在天灾中殉职,吾等随母亲黎氏扶棺回京安葬,途径青塘城,前日命人与郡守晏大人打过招呼,晏郡守也答应配合,放吾等进城。”
    那官差看了一眼牌位,又往队伍里走去,大致检查一番,才回去对着李勉问道:“你们可在城中逗留?”
    李勉摇头:“家父还等着回家,就不逗留了,采买些所需物品,会连夜赶路。”说着悄悄塞给了那官差一锭银子。
    那官差摸到银子一掂,快速收好:“等着,我去禀报郡守大人。”
    “多谢。”
    孙廖一直陪在李勉身边,等了半个时辰,那官差才回来,只叮嘱他们在城中不可逗留太久,要赶在城门落锁前出城,见李勉点头应答,便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去。
    后面的灾民见他们被放进去,也往前涌着想浑水摸鱼,季九宁见此情形,忙拉着几人快速往前面马车走去,另走时,还叮嘱护卫们注意灾民。
    直到身后的城门再次关上,季九宁看了一眼,除了他们的人,没有一个灾民混进来。
    转眼又开始打量去城内情形,街上行人不多,街道两边的商铺倒是都开着门营业,人们的神态里倒也不见慌张和焦急,反而多了几分散漫!
    顺道李凌命人在城里采买了一些粮食,回到京都还有两千多里的路程,有备无患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