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优先完成的工作没有之一
作者:爱吃秋秋糖大文豪是我   从1949搬运科技到未来最新章节     
    国内争取到的大鹅的几亿外汇贷款几乎都用在了教育上!吸引外国留学生回国,已经作为教育部门所有重要工作之中,优先完成的工作没有之一,
    教育部统计出国留学尚在国外的留学生有五千多人,其中在北美留学的有三千多人,在其它国家留学的有两千多人。国家开始通过各种关系和外交途径,
    在各国的留学生中间开始开展归国建设新国家的工作,这一次的力度更大!因为有张雨晨的参与,国内建设了归国留学生和科学家的科技产业园区。
    因为提前知道了很多即将发生的事情,会给留学人员未来归国带来很大的麻烦,于是相关部门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归国人员特别联络办公室,开启24小时的工作机制,
    抓紧时间往回抢人。国家给相关的科技人员提供了极其优厚的生活条件,按照后世建设了国外都不具备的高级生活居住社区。
    日夜不停的通过各种渠道不辞辛苦的联络、接触各个留学生和在外国的科学家,按照张雨晨的提示,对于其中那些大佬级别的留学生和科学家。
    工作人员更是志竭尽全力,发动一切关系争取把他们在战争爆发前带回国。在这个时期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国外留学生和学者的归国潮。
    第一次发生在49年到51年间,这段时间国家刚刚成立,大批渴望参与祖国建设的年轻人蜂拥归国,共有约950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随着战争爆发,为了防止“资敌”,霉国禁止留霉学者的回国要求,直到战争结束才逐渐放松禁令,禁令放开后又有200多人回国,
    前后两次共归国1200多人,这些人成了国家迅速复兴崛起的希望,是难以估量的宝贵财富。在这两次归国潮中,各有一次“全明星”般的梦幻阵容,
    1950年9月,威尔逊总统号邮轮的第十七次航行,为共和国带回了130多名学者,其中有后来的12位院士排名第一;
    1955年9月,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的第六十次航行,带回了24名学者,共走出了森老等6位中科院院士,位列第二。
    相比于森先生等归国途中的有惊无险,威尔逊总统号的这次航行则充满了危险和坎坷,赵中耀等三名学者更是九死一生,差点命丧他乡。
    抗战胜利后,当时的政府为了学习霉国是先进经验技术,派出了多批研究学者和留学生,寄希望这些人能够学成归国,建设国家。
    可是内战的爆发让这些学者们倍感失望,国内战火纷飞,连性命都朝不保夕,更加不具备搞科研的条件。因此绝大部分人学业有成后都选择了留在国外继续观望。
    随着共和国的横空出世,这让留在国外的众人欣喜若狂,在祖国的感召下。他们揣怀着报国之念,义无反顾的抛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和条件,
    急不可耐奔向祖国的怀抱。1950年载有130多位留学人员的威尔逊总统号邮轮从旧金山起航。这是第一批归国潮中人数最多的一次。
    船上有地矿学家,后来的中科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学家等优秀学者。经过洛杉矶时,赵中耀等人也登上了轮船。
    当时战争刚刚爆发不久两国之间关系很是微妙,霉国国内形成了两派意见,一些人对留学生的归国无所谓,认为不会有太大影响;
    另一派人则强烈要求阻止留学生归国,尤其是学习理、工、医、农等专业的,更是要严格审查扣留。于是就出现了放行与阻挠、驱逐与限制我国留学生回国的情况同时存在。
    大多数乘坐此次轮船归国的学者都经历了霉国政府的多次审查和刁难,情况随时可能恶化,因此众人更是归心似箭,希望赶在禁止令之前回到祖国。
    8月底的洛杉矶,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然而众人的心情都很阴郁。不过好在轮船终于顺利起航。9月6日,到达了夏威夷。下一站就是日本横滨。
    大家长出了一口气,离开夏威夷,就脱离了霉国的控制范围,终于安全了。可是没想到的是,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一个词,他们又陷入一场无休止的纠缠。
    这个词就是:森先生。在赴美的学者中,森老属于佼佼者,而且研究的领域又和航空、力学等涉及国防军工的领域有关,因此成了霉国重点防控的对象。
    当时的森先生,正在加州理工任航空系教授。霉国方面怀疑他加入了霉国红党将其扣押拘禁,并且将他托运回国的行李扣留。
    而且所有跟森先生和“加州理工”有关的人物都成了重点怀疑对象。这里面就有本次威尔逊总统号邮轮上的三名乘客,赵中耀和罗时钧(空气动力学家、教育家)
    还有沈善炯(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家,中科院院士)、提到赵中耀恐怕今天知道的人不多,至少跟家喻户晓的森老比起来,名气小得多。
    但其实凡是了解点我国近代科学史的人都知道,赵中耀堪称我国的核工业之父,他的贡献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
    他一生两次赴霉,第一次是到加州理工攻读博士,师从着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在这期间,赵中耀发现,硬伽马射线在重元素中存在一个特殊辐射,
    能量大约等于一个电子的质量。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正反物质的湮灭现象。如此重要的研究发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分量足够获得诺贝尔奖。然而由于一些意外,赵中耀最终与诺奖失之交臂。归国后他筹备了国内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
    1946年,霉国举行原子弹爆炸实验,二战战胜国都应邀观看。赵中耀作为代表又来到了霉国,这一次,他还肩负了一个重要使命。
    核爆炸的核心技术是加速器,而当时我国根本不可能造出加速器,更别说原子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