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敢想又敢说的二舅子
作者:悠小淘   我岳父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常升迎着朱标那双充满疑虑的目光,面无表情地道。
    “这是一个专业性的词汇,主要是一种跨越时间的交易方式。
    买卖双方通过签订期货合约,同意按指定的时间、价格与其他交易条件,交收指定数量的现货。”
    “姐夫你也知道,小弟是上海县县令,为了保障我们上海县的纺织厂的原料供应。”
    “所以小弟已经派出了大量的人手,前往西北边陲之地,与当地签定了不少的棉花期货。”
    虽然常升表情很正经,说的也是正经的政务。
    但是朱标总觉得这小子方才说期货不能提前交割,似乎跟现在说的不是一个意思。
    可惜自己没有什么证据。
    虽然棉花的实际应用,从南宋末到现如今,已然过去了百余年的光景。
    但实际推广还并不够普及,而常升就是希望松江府相对贫瘠的上海县。
    能够成为我大明的轻工业龙头。
    对于常升对于上海县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听着他准备要搞的各种轻工业。
    说实话,朱标总觉得心里边有点没底。
    毕竟上海县仅仅只是一个县而已,可听二舅子的意思,他的野心可不仅仅只是要覆盖松江府。
    而是想要覆盖整个大明王朝,甚至还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看着跟前侃侃而谈,两眼放光的常二郎。
    朱标都有点担心二舅子是不是跳崖的时候不仅仅肋骨骨裂,会不会脑子也挨了一下。
    不然怎么会越说越离谱,简直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不过,性格温和的朱标,仔细一想,兴许很多离谱的事情。
    倘若是放在其他人身上,那就真只是离谱而已。
    可是,跟前这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二舅子。
    他既然敢这么说,兴许,真有的机会可以看到他所描绘的那一幕。
    “我大明立国至今,国朝税赋一直都颇为艰难。”
    “毕竟不但要治理民生,抚慰天下,更需要支持朝廷大军,平定草原,以除心腹之患。”
    “而贤弟你一向足智多谋,又极有能力。”
    “既然升弟你如此有信心,能够将那上海县的百业做大做强。
    愚兄自然是巴不得,只不知你有什么要求。”
    “只要是愚兄能够帮得上忙的,定不吝啬。”
    有了朱标这话,原本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真实目的而发散思绪的常升顿时眼前一亮。
    这可是意外之喜,既然姐夫哥这么上道,自己又焉能不好好的提点要求。
    “姐夫,这可是您说的,我需要人手,大量的人手。”
    “如今我们上海县从松江府诸州县招揽了不少的工人,可是还是远远不够。”
    一听常老二居然跟自己要人,朱标下意识地抹了把脸。
    自己又不是奴隶贩子,满天下的百姓都各有定居之地。
    自己上哪里去给你弄那么多的工人。
    “啊,这……要不你提点别的要求?”
    “那要不就请姐夫您给小弟投资投资,如今上海县和工厂的前期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
    小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资金缺口还是很大。”
    “要钱?……”朱标方才还信心满满的表情渐渐地僵硬。
    想了想,有些愕然,又有些纠结地问道。
    “除了人和钱之外,你还有什么要求?”
    声音明显比起方才而言,透着一股子心虚。
    “……”常升脸上的期待渐渐地开始消散。
    钱也没有,人也不给,那你能做什么?
    堂堂大明太子爷,你还能干点啥?
    看到常老二那近乎直白的眼神,这令朱标大感耻辱。
    不禁有些恼羞成怒地磨了磨牙,耐起性子给常二郎讲解起自己的苦衷。
    “贤弟你想必也该知道,上海县周边,除了松江府诸县之外,其实有人的地方也还是不少。”
    “可那些都是卫所,他们平日需要耕作,更需要整训,还需要守御我大明海疆,自然是没办法抽调。”
    朱标这话自然不是敷衍之词,而是事实,在上海县周边,上有吴淞江所、宝山所、刘河堡中所以及镇海卫。
    东边有南汇咀中后所、青村中前所,南边还有金山卫、乍浦所等军事卫所。
    这些卫所,多则数千户甚至过万户军民还是有的,少的怎么也有一两千户军民。
    听到了朱标的解释,常升两眼一亮。
    “这不就是劳动力吗?”
    “姐夫您放心,我不需要那些卫所的士卒来当工人,可是,他们的家属可以啊。”
    “家属?老弱妇孺?”
    “没错,姐夫你是不知,我大明松江府不少的纺织工坊,所用的多是女工。”
    “就是因为纺织业不是重体力的劳动,女性完全可以承担起这样的工作。”
    “女性去工作,能够让家庭又多一份收入来源。
    这也利于提高这些卫所将士们家庭的生活质量……”
    哪怕是有一些家庭,如果因为女性去打工,而导致家庭无人照料孩子。
    这也不是问题,纺织工厂在与这些女性签订合同之后,会开办幼儿园,甚至是蒙学。
    免费为这些纺织工人提供照看儿女的场所,并且还能够让他们的儿女有学习知识文化的地方。
    朱标沉默了下来,仔细地思考起常升所讲述的这些。
    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有点超出了朱标对于工坊的理解范畴。
    这小子居然要让那些军户的儿女也去读书?
    且不说请老师的费用,那些读书人,真的愿意去教一群军户子女?
    “要不这样,倘若上海县的工坊,真的能够为那些前来做事的工人提供这些服务。
    到时我定会替你想办法,解决你的用工荒问题。”
    得到了这位一诺千金的太子哥的承诺,常升也是松了口气。
    。。。
    离开了东宫,闲得蛋疼的常升迈开大步在街上溜达,这段时间因为骨裂,骑不得马,但是走路倒没有什么影响。
    就在常升晃晃悠悠朝着家的方向而行的当口,就闻到了一股子诱人的香味。
    这让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就从东宫告辞离开的常升咽了口唾沫。
    朝着身边的常威一歪脑袋。
    “走,今天咱们吃烤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