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蠢作者猪脑过载
作者:嘤三声   后宫颠婆传最新章节     
    朝廷是一个巨大的政治机器,有的时候,它看上去是属于君主以及文武百官,但有的时候,它又仅仅是龙椅上那帝王一人独有。
    当皇帝摒弃他敬贤下士的君臣游戏,开始以手中的暴力耍赖时——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某一个臣子所能承受住的。
    但当今天子手中虽握有暴力,但他并不是很愿意使用,于他而言,最该使用暴力的时间段早已过去,如今正是他主动配合与遵守某些上下往来的规则,参与君臣游戏,并且视之为至尊生活中又一项乐子的时候。
    同时,若陆晔生是个脑子稍微正常的皇帝,早该在觉察孟氏试图染指禁中,调换皇嗣的时候,就该以迅雷之势狠狠打击一番因这些年月自己的和平而逐渐萌生贪欲的世家;更应该在刘淑仪胆敢孤身刺驾时,剖杀此女及其家族为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以警示众臣,彰显天子与尘世真龙的暴怒,使人不敢再撩拨龙须。
    可他偏不。
    他偏就要慢慢地查,慢慢地审,再慢慢地处罚——依着流程以最为缓慢的速度,在规章之内厘清罪名,将这份恐惧以一种极其缓慢但也最为压抑的姿态悄声蔓延开来。
    这固然给皇帝本人带来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乐趣,但这样的做法也对外界释放出一种信号——皇帝对这两次的冒犯的确很生气,但没有生气到大家一起玩完的地步。
    所以,以育阳侯英国公为代表的那类自视甚高,又不太爱动脑子的勋贵们,在并没有切实地直面皇帝布下的无声恐惧的前提下,非但没有收敛,反而生出一种“我上我比你更行”的微妙心理。
    当然他们此处的“比你行”并不是胆子太肥了与皇帝去比,而是在与把事情办砸了的孟氏/顺意伯府做比较,认为自己的计谋比这二者更加高超,非但计谋高超,且自己所谋算的事情也绝对在皇帝的容忍范围之内,即便暴露,自己家也不会遭到如此严重的清算。
    博一把,推着旁人先出头,自己在后边看着,不时敲点边鼓。
    更关键有爵位在身的勋贵人家在议罪时天生比常人多一重优容,明面上又非罪首,输了最遭的结果也不至于全族尽灭,顶多不过降爵去职而已;但若是胜了,一个皇后的位置,起码可以保两代人的富贵。
    育阳侯这么盘算着,满心只以为自己算计的只不过是后宫皇后的位置,全然不晓得自己所能看见的“真相”仅仅只是孟家调查出的最表面的东西,他这举动实际上正是朝着皇帝保养良好的脸蛋子上举起巴掌,一个不小心,就会从谋夺皇后之位,变成抽皇帝这好孝子的大耳瓜子。
    继而再牵扯出前尘旧事的实情,把早已死去多年的先帝拿来遮羞的底裤一并扒个干干净净。
    真到了那时。
    已经因宁妃被不知名人士“赐死”事件而惊醒了戒备的皇帝,在意识到自己案上这一份份弹劾奏章明指宁妃,暗指皇后,实则将矛头指向他自己的时候,会否在多年的沉寂之后,主动从他所喜爱的君臣游戏中抽身,唤醒他手中独属于王朝至尊者的无上暴力呢?
    以己度人。
    谢珝真觉得他会。
    也无比希望他会那么做。
    前一夜,皇后将此次事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以及她动用皇宫内外的关系网布下的种种暗手,都细细地掰碎了来讲给谢珝真听——曹侍郎今日所呈上的折子里,那些把当年皇帝施展的手段调查的一清二楚的内容,正是由皇后提供。
    而皇后本人虽然没有集权弄权的心思,但处在这个特殊的位置上,她天然就会受到部分朝臣的依附,只需要她释放出少许善意,便会有无数人争先恐后地为她办事。
    皇后精心挑选出三个可信的人选,一个配合着东乡王府旧人制造京河石碑的假象,另一个则是藏去了头尾,假借知情人之名,将当年皇帝准备毒酒及嫁祸政敌的详尽过程和部分证据交给了曹侍郎等人。
    因弹劾折子被留中不发多日,越来越急切的曹侍郎等人拿到了可信程度大涨的所谓“真相”和“证据”之后,果然又如皇后料想那般,在京河石碑现世时急促地再次上折弹劾,当着小朝会众议政高官的面,把此事推到一个皇帝没法继续忽略糊弄过去的地步。
    但皇帝会如他们所愿的那般,彻查,然后坐实自己乃是个万中无一,弑父夺位还借此铲除手足兄弟的好孝子吗?
    当然不会。
    皇帝虽然是个厚脸皮的人,但在这种涉及皇位之争的大事上,他还是要脸的——仅指他自己的脸面。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就该第三人出场了。
    这第三人,必须是与明面上涉案的几方毫不相干的存在,即,非勋贵出身,非礼部官员,非宗室相干,亦无姊妹在后宫为妃,更不曾与皇后宁妃二人有过密切往来。
    “陛下,臣以为,此事无论真假,都必须彻查之。”一个眉目端正的中年官员站出来说道,“流言从何而起,曹侍郎所谓证据究竟自何而来,那京河之中的石碑到底是天授还是人为......桩桩件件,非但干系到禁中诸位娘娘清名,更关乎朝廷威严,既然有人借此生事,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微臣恳请陛下,为了朝堂安定,为了朝廷威严,下旨彻查京中流言,京河石碑由来,揪出是何人在这背后搅弄风雨,好还内宫和谐,安抚上下人心。”
    他句句不提先帝之死,只说借此生事的人心存不轨,在揣度安抚皇帝的同时,也是紧跟着曹侍郎的脚步,把这件事按死在了必须彻查的位置上。
    查流言,查石碑,也必然绕不开查先帝的真实死因。
    先帝的真实死因,育阳侯曹侍郎想查,没与他们站到一边,但重视礼法的朝臣也会想查,当年因为先帝暴毙而落了罪的某些人更加想查个清楚,当然,作为借势插手,成为今日之事幕后推动者之一的皇后,也是想叫真相水落石出的。
    只是与育阳侯等人所笃信的那一种——宁妃皇后合谋毒死先帝的真相不同。
    皇后所要揭露的,是真正的真相,是先帝那最最不堪下作的死法,更是皇帝为人子为生父之死掩上去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