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基哥的心思你别猜
作者:青铜剑客   盛唐华章最新章节     
    “大唐皇帝制书到!”
    次日早晨,李瑛正在后院练剑,就听到门口响起一声又尖又细的嗓音。
    李瑛不由得皱眉,第一反应是不是跟自己昨天出城有关?
    要不然,自己最近也没惹什么祸,也没立什么功,圣旨怎么无缘无故的到了?
    来不及多想,李瑛急忙率领阖府上下来到前院接旨。
    “儿臣李瑛接天子制书。”
    唐朝的圣旨一般由门下省传达,分别为诏令、制令、敕令三种,但那是调动官员的时候。这次是册封郡王,所以由内侍省拟诏,皇帝加盖玉玺。
    前来宣旨的乃是大太监尹凤祥,可见这次制令的内容非常重要,这让李瑛的心不由提到了嗓子眼上,唯恐自己惹怒了李隆基。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皇长孙李俨年已十岁,聪敏慧颍,谦恭好学,特赐爵新平郡王,以示褒奖,望克勤克俭,勿负朕意。”
    等尹凤祥读完圣旨之后,太子府的人几乎沸腾了,不等李瑛开口,就异口同声的跟着太子妃薛柔谢恩。
    “谢圣人隆恩,大唐皇帝千秋万载!”
    但李瑛却有点意外,不知道李隆基这是打算给自己灌什么迷魂汤,不由得杵在原地忘了接旨。
    见李瑛有点发愣,尹凤祥笑吟吟的道:“太子殿下,接旨吧?”
    “儿臣李瑛叩谢圣恩!”
    李瑛急忙磕了仨头,起身把圣旨接了过来,“有劳尹将军了,快快进屋喝茶。”
    这位大太监和高力士、林招隐一样,同样是个正三品的大将军,统领右神策军。
    “不必了,臣还要回宫内交差呢!”尹凤祥婉言谢绝,“今日宣了圣旨,授爵之事将会由礼部择日完成。”
    册封王爵可不只是下一道圣旨就完事了,还要祭祀宗庙,由礼部主持繁琐的仪式,最后由宗正寺登记造册,还会有一些价值不菲的赏赐,整个流程估计要持续半月左右。
    “寡人与俨儿等着便是。”李瑛客气的答应下来。
    “老奴告辞!”
    尹凤祥宣读完了圣旨,施礼告辞,带着数十名小太监骑马离开了十王宅。
    李瑛没有给尹凤祥送礼,因为送不起。
    这个大宦官是李隆基的死党,一星半点不够人家塞牙缝的,拿多了自己又肉痛,所以干脆就不送了。
    尹凤祥走后,太子府陷入了欢乐之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
    太子府出了一位新王爷,这当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最高兴的自然是太子妃薛柔,他先吩咐诸葛恭安排酒席,全府庆贺,又让人赶往娘家报喜。
    崔星彩和王祎则只有羡慕的份,各自在心里祈祷,希望有一天圣人开恩,给自己儿子也给赏赐一个王爵。
    但李瑛却敏锐的感觉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李隆基会突然良心发现,善待起自己的儿子来?
    如果按照正常历史发展,估计用不了多久,百孙院就会问世。
    弄不好,自己的儿子李俨将会是第一个住进百孙院的郡王。
    何为“百孙院”?
    光听名字就能够想象到,这是一个类似于十王宅的建筑群,专门用来豢养李隆基的孙子,而且规模更大。
    但李瑛猜不透李隆基的心思,只好静观其变,见招拆招。
    太子府喜事临门,所以李瑛这几天不去诗馆和戏苑了,每天宅在家里,一来接受其他皇子的道贺,二来在家里观察下动静。
    此后的几天,太子府宾客络绎不绝,除了鄂王李瑶之外,其他成年的皇子纷纷上门祝贺,这让李瑛又赚了一笔,使得内帑又充盈起来。
    几天之后,李隆基收到密报。
    “启奏陛下,太子派人在城北种起了西瓜。”
    “西瓜?”
    李隆基有些懵逼,放下手里的毛笔,叱喝道,“好生说话,什么西瓜、东瓜的?”
    密探一脸无辜:“臣听那些种地的农夫所说,种子是从西域弄来的,所以叫做西瓜。”
    高力士最先醒悟过来:“大概就是异族吃的那种胡瓜吧?又圆又甜,个头跟南瓜差不多的那种。”
    “太子在地里种胡瓜……西瓜?”
    李隆基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小子真的对权力不感兴趣了?
    “用了多少人种植?种了多少地?”李隆基又问道。
    密探道:“大概种了两千亩,雇佣了三百多农夫挑水播种。”
    “呵呵……”
    李隆基发出一声怪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悲哀?
    堂堂的储君竟然种起了西瓜,说起来是不是有点可笑?
    “高将军啊,世人若是知道太子被逼的种起了瓜果,该如何议论我这位父亲?”李隆基揉着太阳穴,有些头痛。
    高力士笑道:“圣人请放心,太子的职田都是租给佃农的,只要太子不说,又有几人知道这些西瓜是太子种的?”
    李隆基微微颔首,恶狠狠的警告密探:“此事一定要严格保密,若有泄露,朕杀你全家!”
    密探匍匐在地:“小臣绝不敢泄露半字!”
    ……
    又过了数日,一切风平浪静。
    李瑛悬着的心总算落地:“看来是我多心了,基哥纯粹的就是想要册封孙子为王。”
    在礼部侍郎令狐承的主持下,李俨的授爵仪式成功举行,成为了李隆基诸多孙子中第一个荣获王爵的人。
    宗正寺也给这位新平郡王备了案,按照律制每年可以享受一千石粮食,外加两万钱的月俸,不过要等到李俨从太子府独立出来才能发放。
    另外,宗正寺还拨给了李俨五十名婢女,五十名奴仆,暂时调到太子府听候差遣,等新平郡王出府之后,再跟着到新府邸去侍奉。
    然后,李隆基的赏赐也到了。
    这位祖父还算大方,赏赐了长孙五百两黄金,三百匹绸、一千匹帛、两千匹布,外加位于十王宅附近的府邸一座。
    但李俨现在岁数还小,至少要到十四五岁才能离开太府,所以这些赏赐暂时先保管在太子妃内帑,由薛柔给他的儿子单独存储起来。
    “沃日……这个小祖宗的财富现在似乎超过他老爹了!”
    望着薛柔单独开辟出来的库房,李瑛不由得只挠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隔代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