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无事不登三宝殿
作者:青铜剑客   盛唐华章最新章节     
    李瑶在书房里喝着茶吃着点心,终于又找到了哥仨当初对酒当歌痛骂圣人的感觉。
    一盏茶之后,李瑛到来。
    “老五啊,愚兄不是说没有要紧的事情,咱们兄弟不要见面。若是被人发现了,将会前功尽弃。”
    李瑶仰天长叹:“老八离开长安了,咱哥俩住在一条街上,却不能相见,李瑶心里苦啊……”
    “成大事者岂可有妇人之仁?”
    李瑛不禁无语,你家里也有好几个妻妾,跟他们互动一下,不比找我唠嗑有意思?
    李瑶继续自顾自的道:“二哥,我从小就跟在你身边长大,你不搭理我,小弟心里害怕。今天去太极宫,看你那表情,我都以为你不是在演戏,而是真的把我当成了仇人……”
    “老五啊,你这点就不如老八了!”
    李瑛摸起茶壶来给李瑶斟满:“喝完这壶茶,趁着下雨赶快回去。我府上隐藏了好几个圣人的耳目,如果一旦被他们发现你偷偷来拜访我,咱们就前功尽弃了。”
    “我知道,所以我化妆了。”
    李瑶得意的拿起放在桌案上的假胡须,“戴上它,莫说黑灯瞎火的,就是大白天也很难认出我来。”
    李瑛却没空回忆兄弟情深,谆谆告诫:“小心驶得万年船,成大事者不可懈怠。须记得,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见李瑛没有请自己喝酒的意思,李瑶有些意兴阑珊:“李琩今天请我喝酒了。”
    “哦……”
    李瑛有些意外,“他说什么了?”
    “言语之间想要拉拢我,让我支持他做太子。”李瑶露出得意的笑容,“看的出来,他确实认为我跟二哥结了仇。”
    “先答应他!”
    李瑛果断的做出了指示,“想方设法取得李琩的信任,必要的时候坑你二哥几次都行。”
    “这……不大好吧?”
    李瑶心中不忍,“而且李琩说了,老八能够出任中山郡王,也是亏了武妃的斡旋。”
    “此话怎讲?”
    李瑛放下刚刚端起来的茶盏,蹙眉问道。
    李瑶翘着二郎腿道:“根据李琩所言,父皇本来打算是要把老八贬为庶民的,武妃为了拉拢老八,所以替他说了几句好话。最终父皇这才改变决定,将老八贬为了郡王。”
    “呵呵……女人啊,果然是头发长见识短!”
    李瑛忍不住笑出声来,“给老八写一封书信,让他假装对寿王母子感恩戴德。没有武妃的谮陷,更有利于老八在河北站稳脚跟。”
    李瑶拱手道:“二哥放心,这点判断能力,我们哥俩还是有的。”
    李瑛又道:“跟老八联系了么?他在镇州那边情况如何?”
    “前天刚刚收到老八的书信。”
    李瑶端起茶盏呷了一口,“他在信中说道,镇州刺史王昶乃是张九龄的门生,对他还算客气。不过圣人加派了二十名侍卫随行,名义上是要保护老八,其实是暗中监视。”
    李瑛抚摸着下巴道:“给老八弄点钱,让他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些侍卫收买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比圣人给的多,总能腐蚀他们。”
    “唉……”
    李瑶叹气,“二哥,实不相瞒,我这趟找你是来借钱的。”
    “……”
    李瑛有些出乎预料,刚咽到嗓子里的油茶差点喷了出来。
    李瑶继续道:“被圣人罚了一年的俸禄,家里三百多口人等着吃饭,我们鄂王府的日子是越来越捉襟见肘了。”
    “老五啊,你一年的俸钱二十四万钱,不会连半年都支撑不下来吧?”李瑛一脸纳闷的问道。
    按照大唐律制,朝廷命官的俸禄采取禄米加俸钱的方式发放酬劳。
    禄米每年发放一次,俸钱每月发放一次。
    当朝一品,每年的禄米为七百石,折合到李瑛穿越前大概为七万四千两百斤白米,另外每月有八千钱的俸钱。
    虽然这年代白银还没有大规模流通,但已经在贵族之间用来进行大额交易,折算起来,当朝一品每个月大概相当于八两银子的俸钱。
    随着品级的降低,俸禄也会逐渐降低。
    以七品县令为例,每年的禄米为六十石,一年的俸钱为二十五两银子。
    当然,除了禄米和俸钱之外,朝廷还会奖励给官员土地,称为“职田”,并免除赋税,让他们自己耕种或者出租给他人耕种,额外赚取一笔收入贴补家用。
    李瑛作为太子,每年的禄米为两千石,另外每月有俸钱三万,也就是相当于三十两银子的月薪。
    此外,当朝太子拥有食邑三千户的封赏,不过在唐朝只能是虚封,并不能自己向邑户征收赋税,而是由朝廷按照这个数字拨给一定的补偿,每年大概在三千石左右。
    这批大米基本上吃不着,李瑛就命人拿到市场上售卖,每石大米的价格在一百文左右,能够换回三十万钱的收入,大抵相当于三百两银子的收入。
    最后,长安城外还有属于李瑛的大片良田,就是朝廷赐给的“职业田”,可谓是长安周围最肥沃的土地。通过将这片良田出租给乡绅佃农,每年能够赚到近千两银子的收入,反而是太子府最大头的收入。
    按照太子府四百人口,每人每天吃一斤米计算,那么一个月就要消耗一万两千斤米,每年就是十四万四千斤。
    而且,人们不可能只吃米,平常里也要吃青菜、肉类、蛋类,还要加盐、加油,这又是一笔开支。
    府上的奴仆和婢子是不需要开工资的,他们都是太子府的私人财产,只要偶尔给他们点赏钱即可。
    但负责看家护院,保护太子及家眷的侍卫却是需要支付俸酬的,还有那些净身做了太监的宦官,也是需要支付酬劳的。
    仅靠太子的收入并不足以支付这一百多口人的俸酬,所以朝廷会给太子府的宦官和侍卫发放俸酬,平日里由少府监统筹和发放,所以这些人被称为吃着皇粮干着私活的差役。
    由于唐朝还没有普及白银作为货币,所以铜钱和黄金之间的兑换出现了断层,一两黄金大概折合一万枚铜钱。
    而到了宋朝,由于白银已经在市场大规模流通,货币制度就相对合理了,一两黄金折合十两白银,一两白银折合一千铜币。
    前段时间,李隆基赏赐了李瑛一百两黄金,乍一听不多,但兑换成铜币那就是一百万钱,相当于李瑛三年的薪俸。
    所以,李瑛没有把这笔赏赐分给李瑶和李琚,两人与他起了冲突,就变得合情合理起来。
    听了李瑛的话,李瑶无奈的摊手:“前年听了婆娘的话,把家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在她老家荥阳买地。没想到去年荥阳又闹旱灾又闹蝗灾,我手里存下的这几十万钱全打了水漂……”
    李瑶作为亲王,俸禄虽然没有李瑛高,但项目几乎完全相同。每年禄米一千六百石,每月俸酬两万钱;此外也有免税的田地发放,王府的侍卫和太监同样享受少府监的补贴。
    如果李瑶不是胡乱投资,一年下来攒个几十万钱还是有可能的,但……李瑛只想说一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家里还有米吗?”
    李瑛双眸转动,沉声问道。
    李瑶点头:“米还有一些,应该能撑半年。但钱是真没了,本来指望这个月的俸酬解决下燃眉之急,呵呵……”
    李瑶和李琚都是因为自己的计划受了连累,李瑛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否则便宜全被你占了,别人挨饿受穷,谁还拥护你做老大?
    李瑛在椅子上绷直了腰,左手捏着下巴道:“我这几天派人给你送六十两黄金过去,你自己留下三十两,分给老八三十两。先应付着渡过难关吧!”
    “二哥。”
    李瑶起身纳头便拜,“你真是我亲哥啊,当兄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这条命就是你的了!”
    “老五,你这是做什么?”
    李瑛急忙扶起李瑶,“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困难只是暂时的,愚兄相信,我们终有一天会走出眼前的泥沼。”
    李瑶讪笑道:“六十两黄金也不多,我今夜便带回家去算了。下雨天,路上没人。”
    “也好。”
    李瑛点头,击掌三声,“诸葛?”
    诸葛恭马上开门入内:“殿下有何吩咐?”
    “你去内帑支取六十两黄金交给鄂王殿下,再派伍甲带几个人送他回府。”李瑛吩咐道。
    “喏!”诸葛恭作揖答应。
    李瑶心情大好,拿起胡子贴在了下巴上:“那我就不叨扰二哥了。”
    李瑛再次叮嘱一声:“老五啊,这些黄金不要直接拿出来使用,免得引人生疑。最好派人拿到外地兑换成铜钱,再拿回长安使用。”
    “你可要记住愚兄的话,千里之堤毁于蚁,成大事者不可懈怠瞬息。”
    李瑶作揖告辞:“弟弟记住了,时辰已经不早,二哥早点休息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