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要卖茶园
作者:孤木无兮   大宋茶商最新章节     
    原来,许安早就筹划了要转去经商,这些年也陆续在实践。
    毕竟,他们种的黄山毛峰,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的确不是康庄大道。
    但茶树长成到收获需要年限,耗费了这么大的心思,种了这么久。不多尝试两年,心中总会不甘。
    这种不甘,让他养不活全家,只能另谋一条出路,去经商。
    原本他的生意做的尚可,恰好今年又有江四娘提前租了茶园、买了鲜叶。
    本钱充足的情况下,他便加大了生意的投入,赚的钱自然更多了些。甚至比这些年卖茶的收入更多,算是发了笔小财。
    也正因此,许安才想着把茶园彻底卖出去,日后专心经商即可。
    江吟抬手恭贺道:“许老板生意兴隆啊。”
    果然,徽商名不虚传,这些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
    种茶也好,经商也好,只要能赚到钱,做什么都一样。
    “哪里哪里。”许安客气道,“不过是做些倒买倒卖的生意罢了,若是日后有机会把生意做到巴蜀地区,还望两位照拂一二啊。”
    广结善缘总是好的,他现在只在临近的几个州府做生意。等慢慢儿壮大起来,必然是要走更远的。
    说不准,还能沿着茶马古道,将生意做到番邦去。
    “好说好说。”江吟笑道,“只是,买茶园事关重大,还得容我们考虑些日子。”
    她故作为难,解释道:“许老板也知道我们并非本地人,会不会在徽州久待都是一回事儿。
    若是在这里买个茶园,必然得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代价,委实不能立马做决定。”
    她们本就对黄山毛峰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若是再迫不及待表示想买茶园、茶树,怕会被牵着鼻子走。
    “这是自然。”许安笑眯眯道,“事关重大,江家主考虑便是。若是有结果,随时传信给我就成。”
    他本也没想过立马能成事,至少,人家没有直接拒绝他,便是一个好兆头。
    江吟颔首答应,随即不动声色道:“不知许老板对榷茶制可有了解,蜀地已开始推行榷茶制,全蒙山茶尽榷入官,均用于茶马互市。”
    她苦笑一声,继续道:“若非如此,我们也不会跑这么远来买茶。另外,我前几日来黄山的路上,隐隐约约有听说朝廷派了监察使来徽州……”
    后面的话她没说完,只抬手喝了口茶,看向许安。
    原以为许安只是普普通通的茶农,对于朝廷的这些东西不甚敏感。
    但现在看来,这分明是个老狐狸,许多东西怕是比她们还看的明白。
    果不其然,只见许安微微一顿,随即以手遮嘴,压低声音道:“是有些风吹草动,说不准很快徽州也会推行榷茶制。
    边关战事吃紧,所需战马供不应求。现在还能以茶易马,自然是越多越好。”
    他顿了顿,继续道:“不过,江家主无需担心。即便推行,亦是用在其他徽州茶上,也就是那些本就用在茶马互市上的徽州茶。至于毛峰茶,不会在此列当中。”
    说的现实点,毛峰茶就连他自己跑商,都不是很乐意带上。
    毕竟口感似粗茶,又不值钱,只能当散茶来卖。
    千辛万苦拉去外地赚不到钱,委实没必要,别处又不是没有茶叶。
    日后等他把生意做到番邦去,倒能多带些茶。不过,那都得到几年之后去了。
    江吟挑眉道:“如此看来,这事儿怕是板上钉钉。”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官家这是不给她们这些茶商留活路啊!
    说的好听点是榷茶,给钱买。说的不好听点,那就是明抢。
    朝廷因为战事频发,本就穷的响叮当,又怎会多花些钱给她们。
    那点钱,连成本都快不够了,更不用说利润了。
    “莫急。”许安摇摇头道,“若是没办法,江家主可像咱们徽州这边,另谋一条生路。”
    他现在忽然发现自己做生意比种茶更有天赋,不管怎样,他是不打算再种茶了。
    江吟并未多做解释,只拱手道:“行,若是没法,我便来请教许老板。”
    她的情况跟许安可不一样,江氏占了蒙山两峰茶山,是蒙山茶的主要来源,不是她不想种便不种的。
    毫不夸张的说,若是她说不种,官家立马就会把蒙山给收走。
    不过,这些也没必要跟许安说。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许安便起身告辞,忙他的生意去了。
    而江吟和江四娘,静坐片刻后,买了些不同种类的茶叶,便回了租住的宅子里。
    江吟对徽州茶很是感兴趣,拿出茶具,选了种茶叶,便开始在院里的石桌上研磨。
    江四娘见状也选了另一种茶叶,坐在她对面开始研磨。
    良久,江四娘绾了绾耳边被风吹起来的碎发,问道:“许老板这事儿,阿吟怎么想?是直接买茶园,还是按原计划买山上的地?”
    原本是想等买了地之后,再问问许安愿不愿意卖些茶树给她们。若是不愿意,再跟其他人买。
    现在好了,许安是直接想把整座茶园都卖给她们。
    但茶树若是不移植到山上,恐怕依旧得不到好茶叶。
    若是买了茶园还要移植,等茶树移植走,那地便空置下来了,不划算。
    江吟手上的动作依旧,只顿了顿便道:“这事儿容我想想,若是真决定要在徽州置办产业,就是买了再把茶树移走也是可以的。
    至于空下来的地,便用来种粮食。虽然产量不高,但总归能自给自足。”
    现在纠结的不是在买茶园还是买树,而是在徽州这地方,值不值得留。以及黄山毛峰,能不能吸引到她继续挖掘。
    若是口感无法改善,只能当散茶。那这茶园,不买也罢。
    大不了,日后她都派人去各个地方采购好茶回来。
    江四娘叹了口气道:“要想提升口感,是有些艰难。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尽量把时间拖长些。
    对了,今日炒完毛峰版的蒙山茶后,剩下没采摘的鲜叶便不多了。明日起,咱们便能尝试其他的炒茶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