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趋之若鹜
作者:不会游泳的渔民子弟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最新章节     
    三张桌子上摆着两件精美瓷器,一支笔,和一个特殊较深的砚台。
    章童拿起砚台,问道:“诸位可知道,这砚台里面,装的是什么颜料吗?”
    下面有做瓷器生意的商人,忍不住道:“敢问童长史,这可是铜矿砂磨成粉,掺了颜料的墨汁?”
    章童笑道:“阁下好见识,正是铜矿砂磨成粉的墨汁!”
    下面有人窃窃私语,互相询问,这掺了颜料的铜矿砂墨汁是干什么的?
    “这是加了颜料的铜砂矿粉末,配制特有的几种药物,是烤瓷工匠用的特殊墨汁,专门给烤好的瓷器补色,描绘上去的色,虽然比不上烤的釉色漂亮,但只要你不是用刀刮它,水洗也是洗不掉色的!”
    此时,济世林和东北药行的两位东家,分别走到贾环与李谦余的桌子前面,报上自己的完整姓名。
    大雍朝官窑瓷器落款,最多的是蓝色款识最多,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般画珐琅器。
    红色落款款识是在皇帝登基、万寿节、婚嫁等喜器上使用。
    黑色款识是在皇帝驾崩等丧器上使用,黄色与金色款识只在紫砂胎和深色胎上使用。
    贾环把官窑瓷器反转过来,提笔沾了沾蓝色的墨汁,在瓷器底款边,写上几个字:内务府特制,赐予周长林!
    写好之后,给一位丫鬟,举着瓷器围着宴席巡回走了一圈,在座的宾客顿时哗然了。
    赐给官员的瓷器,可都没有这行字呢?
    章童笑道:“诸位贤达应该是知道的,圣上御赐的瓷器,可不许胡乱涂鸦的,这在瓷器落款旁写上名字,可是我们韩王特意向圣上恳求的,准许我们韩王府替内务府,给大家添加上去的。”
    这些精美绝伦的官窑瓷器,有了朝廷的印章落款,再加上这行字,真是画龙点睛之笔,这套瓷器值得商贾们留着做传家之宝了。
    其中有人识货的,赞叹道:“这一行小字,可写得真漂亮啊!”
    “可不是吗?小字要写得漂亮可不简单,这么小的字,难为还写得行云流水,娟秀雅致!”
    宾客们终于坐不住了,本来商人们能拥有一套官员们专用的瓷器,已是惊喜,没想到,圣上还准许韩王府专门给写上商人的名字,韩王府竟然还有如此贴心的服务,平时,真是想都不敢想。
    有一个大腹便便的富商,霍的站起身来,大着胆子问道:“敢问章长史,黄某想要一套这样的瓷器,需要捐多少银子?”
    章童笑呵呵道:“圣上曾有口谕,叮嘱过我们韩王,不可跟商人索要银子赈灾,除非商人是自愿捐银两的!”
    那位富商着急的大喊道:“自愿的,黄某是自愿的,章长史!你放心,任谁问黄某人,我都是自愿捐银子的!”
    章童笑得更开心了,道:“这些瓷器,有青花瓷、斗彩瓷、五彩瓷,珐琅彩瓷等,分不同品级官员使用的,一套总共是十六个瓷器!最少半套起捐,半套也就是八个瓷器,半套瓷器,我们替内务府给你们写一行名字。捐银取一套的瓷器的,可选两个瓷器来写名字。”
    章童笑道:“总不能十六个瓷器都写上字,有的瓷器是小杯子,太小了,也不适合写字的。”
    “至于捐多少银子,我们是按照品级来分,七品官员专用的瓷器,半套瓷器捐一百两银子可得。”
    章童报了出来了各自品级瓷器,需要捐银子的数量。
    七品官员使用的瓷器,半套一百两,一套十六个瓷器是二百两银子。
    六品官员使用的瓷器,半套二百两,一套是四百两银子。
    五品官员专用的瓷器,半套三百两,一套是六百两银子。
    可捐最高级的是四品官员使用的瓷器,半套瓷器是四百两,一套是八百两银子。
    姓黄的富商,着急的道:“我自愿捐八百两银子,就可以得一套四品官员使用的瓷器?”
    章童肯定的道:“可以的!”
    黄姓商人贪心不足,又问道:“如果在下自愿捐三千二百两银子呢?能不能拿四套四品官员使用的瓷器?”
    黄姓商人还解释了,道:“不是在下贪心,在下家中是兄弟四人,我想给他们也都备上一套!”
    章童笑了,饱含深意的道:“每人只能选择一套品级瓷器,不同品级,倒是可以!”
    不同品级,可以?
    黄姓商人心领神会的道:“那在下明白了,七品、六品、五品、四品的官窑瓷器,每样都给我来一套!”
    还可以这样?堂下所有富商都惊呆了。
    章童高兴的请黄姓商人走出来,带他站到李谦余的前面,让他将名字,报给李谦余。
    有了这黄姓商人起得带头作用,宴席上的富商们都待不住了,纷纷起身,自觉去到贾环、李谦余、郑玄的桌前排队。
    虽然知道韩王府能安排这三人代为写字,其他两位年轻人写的字,应该都不会差,但是贾环前面排的人,还是最多的。
    一时间,三百名京城最富有的商人,都不由自主的起身排队去了,他们或许背后有高官或者勋贵,但他们本人大多数都是白身,在他们看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御赐官员使用的瓷器,还能得到韩王府认证给写上自己的名字,仅花这些银子,实在是太值得了。
    几百人排队,前面第一个商人交了银票,告诉韩王府的人,自己想要什么品级的瓷器,韩王府的下人们再去拿出一套,或者几套瓷器,给贾环他们在落款旁写字,一个流程下来,差不多需要一盏茶的时间。
    三百个人,后面的人需要排很长的时间才能轮到,午时已过了,这时候商人们可都是饿了,饽饽席的优点,就显露出来了,肉包子,各种点心。
    商人们都饥肠辘辘,也不在意什么气度,什么颜面了,边排着队,手上拿起点心细嚼慢咽的吃着。
    坐在最上面的小胖子六皇子,看到几百人排着队伍捐银子,心里可乐坏了。
    小胖子六皇子悠闲的翘着二郎腿,左手拿着一个小茶壶,笑着对朱康小声道:“还是我贾师弟的鬼点子最多,这些瓷器虽然精美,内务府官窑想烧多少就烧多少,谁能想到,能卖这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