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自觉捐银
作者:不会游泳的渔民子弟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最新章节     
    “什么?赵姨娘,她真的想买一个小农庄?”
    金钏感到很不可思议,眼睛盯着小鹊!
    小鹊一脸卑微的对着金钏点头道。
    “赵太……赵姨娘,她没说要买多大的农庄?”
    “我只听到这里,我的脚蹲得麻了,头碰到窗户响了,我就赶紧跑了。”
    金钏心里鄙视小鹊,但还是说了一句道:“既然可能被赵姨娘发现,这段时间,你就先不要去听墙根了,缓上半个月吧,万一被她当场抓到,可就麻烦了。”
    小鹊心里稍微轻松了一些。
    打发了小鹊,金钏回到王夫人院里的小佛堂,禀报给王夫人。
    王夫人喃喃自语的道:“这可真没想到,赵姨娘还能存下这么多银子,够买一个小农庄?”
    “太太,就凭赵姨娘的月钱和打赏,肯定是不够的,这银子指定不是她赚的,可能是环老三给她的!”
    王夫人眼中透着寒光,点点头。
    金钏好奇的问道:“太太,小农庄?多少亩地,才能算是小农庄?”
    王夫人摇摇头,道:“这可说不准的,京城外面的土地比较硬,一个农民能种个五、六亩地,有牛的,能种个十几亩。外面的小地主来说,能雇上十几个人给自己种地的,也能算是小农庄了!”
    “有个两百亩地以上,能叫做小农庄了,一千亩地也是小农庄!在勋贵眼里,起码有个三、五千亩以上,才能算是正经的农庄。”
    金钏一脸讨好的道:“太太,您懂得可真多!”
    王夫人一脸自持的,傲然的道:“我们王家的女儿出嫁,家里都给备一个一千亩地的小农庄,还有一个铺子。这些年下来,我省吃俭用的,自己又添加了一个小农庄,两个铺面!这些产业,以后都是留给宝玉的!”
    金钏又奉承的说了一些好话,王夫人很是受用。
    金钏猜测的说道:“太太,如此说来,赵姨娘既然能惦记买小农庄,最少也存有一两千两银子,多的,或许有个五六千两银子,也说不定了?”
    王夫人点头,妒忌的道:“环老三这孽障,一肚子坏水,跟着韩王殿下身边四年多了,恐怕也出了不少鬼点子了,韩王赏给他银子,也是可能的!”
    “太太,如果这银子是环老三的,贾家现在还没分家,按理应该能将这银子收了,充到贾府的公账去。”
    王夫人摇头的道:“现在,老太太和老爷都很看重环老三,哪怕我将这事都给抖出来,也是无用的,他们也不会强行收了这笔银子,回公账的!”
    “难道,就这样便宜了赵姨娘?”
    “小农庄,就让她买吧,一个小农庄也没多少银子,这事切记下,过几年等老太太去了,贾府要分家了,再把这事透给大太太他们知道,也就行了!”
    “哦,这样一来,大老爷和大太太可就有理由,不再分银子给环老三?”
    太太点点头道:“贾府要分家,自然每个爷,都有资格分一些产业,好出去自立门户,环老三现在是坏了规矩,自己挣了银子私藏起来,不交回公账。”
    “按说,将来贾府如果要分家,比照给二丫头、三丫头的出嫁银子,最少也要给环老三和贾琮,每人三千或者五千两银子的,就打发他们出去自己过了,有了这事,环老三就别想再从贾府分到一两银子了,让他拿着赵姨娘买的这小农庄,出府自己过日子去吧!”
    金钏笑着道:“要我说,连这小农庄都给他收缴了,才合适,这些产业全都归了咱们的宝二爷,才让人高兴呢?”
    王夫人开怀的笑,道:“到时候,老太太虽然不在了,老爷还是会护着他的,小农庄是拿不了他的,但老爷再想从公账上,多分银子给环老三,就万万不能了,大老爷也不会答应的。”
    …………
    风和日丽,楚王府大摆宴席请客,王府门前车马如龙,宾客们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楚王府六十桌的宴席,只来了四十二桌的宾客,楚王看了看时辰,已经到了午时,摆手让刘总管吩咐下人们上菜。
    楚王府府内的花园中,摆满了一桌桌精致的美味佳肴,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这些菜肴都是京城最大的鸿福楼的大厨们,精心烹制而成,各种珍馐美馔,每一道菜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口感,香味俱佳,造型美观别致,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不忍下筷,还有各种时令水果和糕点。
    宾客们纷纷落座,宴席开始时,楚王先说了几句欢迎宾客的客套话,没提赈济灾民和捐银子的事。
    赴宴的商人们,有的觉得很奇怪,为何楚王没提捐款的事,其中也有的大富商背景势力雄厚的,消息灵通,知道昨日圣上已经传下口谕,不许盘剥商贾。
    商人们,大多私底下都有交集,有的还有过买卖上的合作,圣上口谕的事,不多会,在场的宾客们都传开了。
    随后,楚王府的属官、幕僚们,都举起酒杯,穿梭在人群中间,与宾客们谈笑风生,显得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楚王府的属官、幕僚,开始把话题转到城外的难民,什么面黄肌瘦,朝廷国库也不宽裕,楚王已经倾尽全力了,粮食还是不够,只能让他们饱一餐,饿一餐的,看着实在可怜。
    听到楚王府属臣诉苦,商人们互相观望,有些如坐针毡了。
    在坐的来宾里,有一人叫朱寿,是京城最大金楼的二掌柜,了解的都知道,这家金楼幕后的东家就是忠顺王府。
    朱寿见再坐下去,只会越来越别扭,笑着对这桌其他的商人提议道:“既然都来了,也不能真的白吃楚王府这顿饭,朱某提议,咱们一起合起来给难民们捐个善银吧,不论多少,也是咱们的一片心意吧!”
    能在京城,把买卖做大的商人,买卖背后谁还没有个高官勋贵入股?
    商贾们心底也不太虚的,在朱寿的牵头下,这桌的商人们,一起凑了八百两银子,朱寿跟楚王府属官拱拱手,率先告辞离去了,同桌的商人们也都起身施礼,紧跟着走了。
    有了这桌商人的带头,其他的商贾自然有样学样,有的一桌凑八百两银子,有的凑五百两银子,也有三百两的,仅仅过了半个多时辰,楚王府的花园,宾客们已经全部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