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日子长着
作者:不会游泳的渔民子弟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最新章节     
    “林叔,为何您会觉得,环三爷不会满意?”
    “芸哥儿,记得你当时跟我是如何说的,环三爷的意思,如果你查不出来李十儿的事,他会自己来!”
    “是,林叔,环三爷当时就是这样说的。”
    “环三爷的意思,哪怕没证据,宁可错杀,也要把李十儿弄下去?”
    贾芸点头,道:“是的,林叔,当时环三爷就是这个意思!”
    林之孝拿起酒杯,慢慢放到嘴边,吸了一小口,道:“环三爷这是厌恶李十儿了,无论如何也要将李十儿弄走,让他离开二老爷的身旁!”
    “咱们贾府的二老爷,心善,又念旧,李十儿跟了他很多年了,做他身边的总管,也有十年了,如果只查到李十儿贪污的事,未必能将他赶出贾府,二老爷说不定会网开一面,让他继续跟着身边,戴罪立功!”
    贾芸挠挠头,为难的道:“林叔,环三爷只给了芸儿七天时间,现在已经是第三天了,我还能上哪查,李十儿做过的见不得人的勾当呢?”
    林之孝眼睛望向外面,回忆起往事,声音放缓的道:“芸哥儿,有一件事,你可以去查一下!”
    接下来,林之孝告诉贾芸,七年前,二老爷身边的李姨娘去世,这位李姨娘原是二老爷的第一位大丫鬟,很是贴心,相濡以沫了近三十年。
    李姨娘去世之前,想起家中贫穷的胞弟,恳求了二老爷,想将她的所有积蓄,送给她家中的胞弟。
    按理说,李姨娘如有儿女,她的遗产自然是儿女继承,如果没有儿女的,她毕生的积蓄,将归丈夫所有。贾政见伺候了自己近三十年的李姨娘,已病入膏肓,心软之下,就答应了李姨娘。
    后来,这李姨娘去世之后,李姨娘的银子,贾政是让李十儿和吴义,一起送去李姨娘家里的。
    贾芸精神一震,问道:“林叔,这位李姨娘几十年的积蓄,应该攒了不少银子吧?”
    林之孝道:“李姨娘在府里,没有在管事,只是将自己的月钱,老太太和老爷平时的一些打赏,攒了起来,拢共五百多两银子!”
    贾芸有些失望,道:“二老爷身边的第一位姨娘,三十年了,才攒了五百两银子?”
    林之孝没好气的道:“这仅仅是银子的事吗?李十儿平时办差,多拿点,扣点银子,二老爷或许还能容忍!这是二老爷身边人,李姨娘临终的遗愿,李十儿但凡是真心当二老爷是主子,这银子是万万不能碰的!”
    贾芸点点头,道:“林叔说的是,那明日我就去一趟李姨娘的娘家。”
    “李姨娘是京郊外夏余县人,距离京城四十多里,当年,李姨娘的母亲赶巧也患病在身,李姨娘的胞弟在家照顾老娘,就没来贾府,送李姨娘最后一程!”
    贾芸有些顾虑的道:“李十儿和吴义,一起将银子送去李姨娘家的,如果要贪这笔银子,说不得,吴义也是有份分账的,吴义的婆娘,可是太太陪嫁过来的人!”
    林之孝哂然笑道:“芸哥儿,你这就不用管了,咱们给主子效命,最后还是要听从主子的吩咐,你只需将事情查清楚,再禀报给环三爷,就成了,最后环三爷如何抉择,那是他的事了。”
    ………
    今晚上,在贾母的院子里,赵太太着实享受了一把众星捧月的滋味,不止小辈的小姐妹们,都来敬了她酒,连尤夫人、秦可卿、李纨、王熙凤也很给面子的过来陪她喝了一杯,说了几句恭喜的话,可把赵太太给高兴坏了。
    一场宴席,赵太太喝到了最后散场,才舍得走,最后已经是有了八成醉意,小鹊和另外一位丫头,搀扶着赵太太走的,让赵太太没想到的是,探春和侍书一起在前面提着灯,给她照着路,一直送她回到她的院里。
    到了院门,赵太太忍不住道:“三丫头,进来坐坐,喝杯茶再走吧!”
    探春看了一下天色,月亮已经高挂空中,已经不早了,道:“已经很晚了,赵太太今晚也喝了不少,还是早点歇息吧。以后日子还长着呢,等哪日赵太太空闲了,我再过来看您。”
    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这话说得,说到了赵太太心缝里了,美滋滋的,赵太太走路都觉得轻飘飘的了!
    环儿,可真的是出息,不止自己挣下了从四品的官身,还不忘帮自己向朝廷请了诰命,以后这日子,过得只会越过越好的。
    赵太太心里正高兴着,贾政也回来了,两人洗漱了之后,上床躺着了。
    屋外的小鹊,正蹲在窗地下,耳朵贴着窗边。
    赵太太见贾政闭了眼睛,小声的道:“老爷,你困了?”
    贾政睁开眼,望了赵太太一眼,道:“嗯,喝了几盅酒,是有些乏了,你想说什么!”
    “想问老爷,我现在也是您的二房太太了,府里面,其他的太太、奶奶们,都有自己的私产,我能不能也置一份产业啊!”
    贾政愣了。
    赵太太继续道:“我是想,三丫头啊、环哥儿啊,也都逐渐大了,再过三两年,三丫头就要出嫁了,我是想着给她备下一份体面的嫁妆,让她嫁去婆家,底气也足一些!”
    “三丫头的婚事,府里将来自然会给她预备嫁妆的,这你就不必担心了!”
    赵太太把脸靠到贾政肩,道:“老爷,您是不当家,不知道现在府里是怎样的,听下人们说,咱们荣国府的庄子和铺子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了,平时府里的花销又大,荣府道有些入不敷出了。”
    “听大太太对下面的人说,本来贾府给贾家小姐出嫁,预备的是每人五千两银子,现在贾环给姊妹俩送了两个铺子。大太太说了,以后到迎春嫁人的日子,大太太说,府里最多补贴三千两银子,您听听,这叫什么话,因为环哥儿做弟弟的,送给二丫头添妆两个铺子,她们竟然减少府里给二丫头的嫁妆银子?!”
    贾政听得直皱眉,这是什么道理,不过,迎春毕竟是老大的女儿,他如果执意只给迎春三千两嫁妆银子,自己做弟弟的,也真能不好说什么!!
    老大家的女儿,出嫁只给了三千两银子,等以后轮到三丫头,贾政也不能从公中账上多给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