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打工
作者:汐洋汐上   我们的岁月长河最新章节     
    金东市火车站年纪大点的职工,好多都是单职工家庭,家里孩子又多,车站为了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就与装卸公司联合组成了一个学生组,利用假期让两个单位的职工子女打打工,挣点钱,这项工作已经开展好几年了。
    一九八零年寒假,已经上高一的赵芳也加入了这个联合组成的学生装卸组,开始了假期打工生活。
    有了学生组的加入,分担了装卸公司正式职工的一部分工作,所以江英他们下班就比平时早了些。
    虽说车站和装卸公司都把相对好干的活比如下媒、搬运轻巧的百货等工作留给了学生组,对于第一次参加这种工作的赵芳,江英还是不太放心。
    第一天早早地吃完晚饭后,赵家福和江英就带着赵菲去给赵芳送饭。
    赵菲背着军用水壶跟在父母身后来到车站媒场。
    只见二十多个大小不等的男女学生正分别站在三节没有顶棚的黑皮货车厢里,正拿出吃奶的劲往下一铲一铲地铲着煤。
    有的学生动作熟练,一看就是以前干过的,像赵芳这样从来没有干过的就显得动作生硬、笨拙些。
    赵家福、江英和赵菲来到离车皮不远处站住,江英对赵家福说:“我去换赵芳下来吃饭。”
    赵家福拉住她,笑着说:“还是我去吧,你干了一天,刚洗完澡,又去干,再洗一次澡,你不怕把皮搓坏了。”
    赵家福说着就把装着饭盒的网兜塞到江英的手里,接着又吩咐道:“赵芳吃完饭就不要让她上去了,我替她干完,她今天第一天干,不能太累了,让她省点力气。”
    赵家福朝着车皮走去,换下了赵芳。
    赵芳来到江英跟前。
    江英关切地问“累吗?”
    赵芳笑着说:“妈,我不累,您别担心。”
    赵菲指着赵芳的脸说:“大姐,你都快变成非洲人了,黑漆漆的。”
    赵芳的脸上除了转动的白眼球和说话时露出的白白的牙齿,整张脸都是黑的。
    江英心疼地从网兜里拿出包着饭盒的毛巾,从赵菲背着的军用水壶里倒出一些温水将毛巾浸湿,轻轻地帮赵芳擦去脸上的黑煤灰。
    赵芳说:“妈,不用擦那么干净,吃完饭我还要接着去干的。”
    江英帮赵芳擦完脸后,赵芳接过江英手里的毛巾翻个面后开始擦着自己的手,手掌因为戴着手套并不是很脏。
    “大姐,你的手!”赵菲看着赵芳的手惊叫道,一副很疼的样子。
    江英拉起赵芳的手看了看,赵芳的手掌上已经磨起了几个水泡。
    “妈,我今天才真正体会到您每天上班有多辛苦。”赵芳有点动情地说道。
    “妈已经习惯了,快吃饭吧,再不吃就凉了。”江英怕赵芳再说下去就要哭了,忙掏出网兜里的饭盒打开递给她。
    赵芳接过饭盒一看高兴地说:“哇,有青椒炒肉、还有番茄炒鸡蛋,好丰富。”
    赵芳忙不迭地大快朵颐起来。
    “爸说了,你今天是第一天干活,也算是给我们家挣钱了,要做点好吃的犒劳犒劳你,我们都是沾了你的光。”赵菲学着赵家福的语气说道。
    “爸真好!”赵芳咽了口饭说。
    “妈就不好吗?”江英假装吃醋地问。
    “妈妈更好!”赵芳又咽了口饭说。
    “你这个小滑头。”江英疼爱地抚了抚赵芳的头。
    赵芳吃完饭,从赵菲手里接过军用水壶喝起了水,然后满足地说:“妈,我感觉今天这顿饭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饭。”
    “当然了,凭自己的劳动换来的饭肯定是最好吃。”江英收拾着饭盒说。
    赵芳不是很明白江英的话,她说:“妈,我去干活了。”
    江英拉住了正要走的赵芳,“你爸说了他替你干完,你就不用去了,休息一下,省点力气,不能第一天就把自己累得起不来了。”
    赵芳默默地望着车皮上的赵家福。
    江英看着不出声的赵芳说“赵芳,晚上回去洗干净妈把你手上的水泡给你挑了,这样你明天干活手就不会痛了,你以后干活的时候要学会使巧力,手就不容易磨起泡了。”
    赵芳问:“妈,什么是使巧力?就是偷懒耍滑那种吗?”
    江英笑了,点了一下赵芳的额头说:“你想什么呢?”
    江英想了想说:“比方说你今天往下铲煤的时候如果铲不动,你可以用脚在铲子上踩一下,脚的力量比手大,这样煤就容易被铲起来了,还有就是手不能一直死死地握着铲把,这样你的手容易被磨起泡,该松的时候要松,该紧的时候要紧,要学会让手掌休息。”
    江英边说边比划着。
    赵芳这才恍然大悟,“我说怎么别人都铲了好几铲了,我还一铲都没有铲起来,怪不得呢。”
    江英又说:“当然也不全是这样,这跟个人的力气大小也有关系,你还小,又是个小姑娘,力气当然不能跟那些大男孩相比,所以你要学会使巧力。”
    “妈,那握铲把什么时候该松,什么时候该紧呢?”赵芳问。
    “比方说当你用脚去踩铲子的时候,你可以稍微松一下手,只要扶住铲把就行了,但当你要把铲好的煤往下送时,你就要握好铲把了,否则就连铲子一起丢下去了。”江英笑着解释。
    看着似懂非懂的赵芳,江英又说:“你一时听不懂很正常,等你干一段时间后自然就明白了,你要多观察别人是怎么干的,这比你自己去摸索要来得快。”
    “嗯”,赵芳点了点头。
    车皮前来送饭的家长逐渐多了起来,天也逐渐黑了下来。
    寒假结束后,赵芳也开学了。
    赵家福对江英说:“赵芳干了一个多月也不容易,你问问她想要点什么,给她买个东西做个念想吧。”
    “还是你心细,我都没有想到。”江英整天忙于工作,还真是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晚上江英问赵芳:“赵芳,你做了一个假期的活,你爸爸让我问问你想要点什么?”
    “妈,我没有什么想要的,你给妹妹们买吧。”赵芳低头忙着做作业。
    江英只好离开“外间”回到“里间”,无奈地对赵家福说:“我问了,她说没有什么想要的,让给妹妹们买。”
    听了江英的话,赵家福说:“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在家里从来不争什么,我们也不能太亏待她了,等看着有什么合适的东西给她买一样。”
    江英说:“也只能这样了,问她她又不说。”
    几天后,赵家福高兴地对江英说:“我今天上午到卫生所去拿药,看到杨医生和一个列车员正在看一件衣服,好像是列车员帮杨医生的女儿从省城带来的,还说是现在小姑娘最喜欢的,杨医生的女儿年纪和赵芳差不多,那件衣服赵芳应该也会喜欢的。”
    赵家福努力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说。
    “你明天去问问杨医生不就知道了。”江英说。
    “我一个男的去问这件事,人家会说我婆婆妈妈的,有时间还是你去问吧。”赵家福难为情地说。
    “好吧,明天下班早我自己去问,省得丢你男子汉的面子。”江英揄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