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供应车来了
作者:汐洋汐上   我们的岁月长河最新章节     
    时间很快到了九月底。
    一天下午,赵菲放学后连跑带喘地进了大门,一看到正坐在院中水池边洗着衣服的江英就激动地喊道:“妈,妈,供应车来了。”
    江英等赵芳走近后就问:“你怎么知道供应车来了?”
    赵菲喘息着说:“我看见两节像客车那样的车厢停在以前供应车常停的第二条铁路上。”
    江英一听赵菲的话就知道应该是供应车来了,因为国庆节快到了。
    供应车的全称是铁路职工生活供应车,是铁道部为解决各省铁路沿线车站、工区、偏僻地区、工程工地和职工家属居住地的生活物资而配备的专门车辆,每个月满载着生活用品的供应车都会开来,丰富沿线铁路职工的生活。
    金东市火车站的职工除了粮食和肉类外,其他的比如糖、酒、茶、布等需要凭票供应的物资,每个月可以凭南方省铁路局发的《铁路职工生活供应购货证》在供应车上购买到。
    因为供应车是从省城弥淋市开来的,不仅会带来铁路职工生活所需的油、盐、酱、醋、糖、布等生活必需品,还会带来些连金东市当地都买不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
    赵菲一看江英无动于衷就焦急地说:“妈,我们快走吧,要不然好东西都被别人买完了。”
    江英笑着问:“你急什么,你看见供应车开门了吗?”
    赵菲摇了摇头说:“那倒没有。”
    江英说:“放心吧,供应车上的售货员也要等吃了晚饭才会开门卖货的,去告诉你爸爸赶快做饭,吃完饭我们就去。”
    赵菲跑进“外间”正要开口,赵家福就笑着说:“我都听见了,你那么大的声音,整个院子的人恐怕都听到了,你快去做作业,吃完饭我们早点去。”
    供应车每到一个站点停留的时间不会太长,金东市是最后一个站,而且是大站,像今天这样下午到的,第二天早上就会返回,所以车门打开后就要等没有人买了才会关门。
    赵家福一家吃完晚饭连碗都没来得及洗就来到了车站站台上。
    站台上早已经站了很多等候的职工和家属,大家都翘首以盼。
    好在供应车只对车站铁路职工开放,所以车站周围的人即便是知道了也不会来凑热闹,因为没有购货证是什么都买不到的。
    一会儿,站台上的人越聚越多,人群中有人小声嘀咕起来,怎么还不开门呀。
    十多分钟后,有眼尖的人看见几个身穿铁路制服的人从站台边的铁门处走了过来,就小声喊道:“卖东西的人来了!”
    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车上的售货员,因为整个车站的人大家早不见晚见,早已经是脸熟了。
    那几个身穿铁路制服的售货员走了过来,跨下不足五十公分高的站台后向两节绿皮车厢走去。
    站台上的人们呼啦一下都跟了上去,穿铁路制服的售货员登上车厢后,其中一个领头的站在车厢门边,对着下面站着的老老少少说:“请大家每家派一个人凭购货证上车买货,人多了车厢内站不下,挤着也不好买东西。”
    下面的人就开始以家为单位商量了起来。
    赵家福对江英说:“你上去吧,凡是证上该买的都买了,另外再看看还有什么需要买的?我就不上去了,我在下面等你。”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铁路职工生活供应购货证》递给江英。
    看着车下面的人都商量得差不多了,车上那个领头的就说:“请大家凭手里的购货证从左边的车门上车,买完后从右边的车门下车。”
    哗啦,手里举着购货证的人们一下涌向车门处,你推我搡地挤了上去。
    车下没能上去的老老少少都失望地慢慢离开了。
    赵家福对赵芳说:“你带着妹妹们先回去,我等等你妈,帮她拿下东西。”
    赵芳答应道:“好的,爸。”
    赵芳招呼三个妹妹道:“走吧,我们回家去。”
    赵菲闷闷不乐地跟在赵芳身后,她今天是乘兴而来,现在却只能扫兴而归了。
    赵平和赵红因为年纪小反而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一路上仍然蹦蹦跳跳地,两人在经过车站卫生所的时候,看到卫生所侧面墙上贴着红纸黑字的“抓革命,促生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标语后,赵平就伸出手指去戳,在标语跟墙缝之间戳出了一个一个的小洞。
    赵芳走了一段路后发现赵平和赵红没有跟在后边,她回头一看,发现赵平正踮着脚尖站在墙边的标语下戳得起劲,赵红则站在旁边笑呵呵地看着。
    赵芳赶快跑回来一手拉着一个就跑,“还不快跑,等下被人抓到了会把你们两个拉去游行的。”
    赵芳的话吓得赵平和赵红飞快地跟着跑了起来。
    赵芳并不是想吓唬两个妹妹,而是以前经常看到有大卡车拉着脖子上挂着牌子的人在街上游行,车上的大喇叭里会传出某某人因为做了什么坏事而犯罪。
    供应车上,车厢内两边的座椅被拆除了,一边摆放着柜台,穿着铁路制服的售货员站在里面,柜台里摆放着各种物品。
    车上买东西的人在柜台外的通道上你挤过来我挤过去地穿梭着,好在大家都是车站的职工或是家属,即便是被踩了脚也只是说声对不起、没关系之类的话,然后又忙着挑选着自己想买的东西。
    江英把供应证上正常该买的生活必需品全部买完了,她又来到百货柜台前扯了点白布准备留着做棉被的里子。
    以前的棉被都是用里外两块布包住棉絮,然后用针装订起来,一般人家都是用白布做里面的那块布,所以叫里子。
    江英扯完布刚要走,就听到里面的一个女售货员看着自己这边问道:“你要不要,不要还给我,我还要去给别人拿东西。”
    江英愣了一下说:“我已经付过钱了。”
    女售货员笑着说:“我不是说你,我是问她。”说着指了指江英旁边的一个中年妇女。
    江英这才注意到自己身旁站着一个不认识的中年妇女,手里正拿着一双黑色的丁字形女鞋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地看着。
    江英也被那双精致的小皮鞋吸引了,她问女售货员:“这皮鞋多少钱一双?”
    女售货员说:“五元。”
    江英说:“这么贵?”
    女售货员说:“这是上海产的皮鞋,我们也是好不容易才搞到的,现在就剩这一双了,要不是价格有点贵早就卖完了。”
    那时粮店供应的大米才卖一角多一斤,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供应量三十二斤也才要四元多,这双皮鞋的价格买一个人一个月的粮食还有剩余。
    中年妇女想了想,不舍地将皮鞋还给女售货员转身走了。
    江英说:“麻烦给我看一下。”
    女售货员将皮鞋递给了江英,江英接过来仔细看了看问:“有没有大一点码子的?”
    江英心中也非常喜欢这双皮鞋,她想象着女儿穿上皮鞋可爱的样子,想着买大一点,先让赵芳穿,然后再给赵菲穿,小孩子长得快,不用多久就穿不了了。
    女售货员笑着说:“对不起,这是最后一双了。”
    江英想了想反正四个女儿总有一个可以穿,无奈地对售货员说:“那好吧,我就要这双。”
    江英伸手就去裤兜里掏钱,掏出来放到柜台上一数,钱不够,她抱歉地对女售货员说:“你可不可以给我留着,我丈夫就在车下面,我去跟他拿点钱再来买。”
    女售货员看江英也是诚心要买就说:“好吧,你快点。”
    江英赶快从右边的车门下来,把手里拎着的东西递给赵家福,然后从赵家福那里拿了几元钱又重新回到车上,买下了那双皮鞋。
    回到家里,四个女儿都凑过来看买到的东西,江英拿出皮鞋说:“本来想买大点的,你们四个轮流着穿,可只有这最后一双了,赵芳你先试试,看能不能穿。”
    赵芳接过皮鞋试了试说:“妈,穿不了,脚都穿不进去,还差一截,给赵菲穿吧。”
    旁边的赵菲高兴地接过赵芳手里的皮鞋试了起来,大了一点。
    江英说:“没事,大了垫双鞋垫就能穿了,你要爱惜点穿,等你再大点穿不了,还要给赵平穿的。”
    赵菲高兴地答应道:“知道了,妈。”
    江英对赵芳说:“赵芳,只有等下次碰到合适的妈妈再给你买了。”
    赵芳说:“妈,没事的,妹妹穿也是一样的,你给我做的布鞋还能穿。”
    这是赵菲穿过的第一双皮鞋,而且这双皮鞋后来真的是赵菲穿后赵平穿,赵平穿过后赵红接着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