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冰释前嫌
作者:汐洋汐上   我们的岁月长河最新章节     
    江英听赵家福说要买收音机很是赞同,“你这个主意好,买个收音机不仅可以听新闻,平时还可以听听戏曲,而且家里有点声音也好,省得晚上静悄悄的。”
    江英想了想说:“孩子们逐渐大了,家里也该添置一些必要的家具了。”
    赵家福觉得江英的话有道理,“你说的对,过几天我找个木匠师傅来家里做家具。”
    于是赵家福不仅买了个收音机,还请了木匠师傅到家里做了两张床和一个两门衣柜及一些必要的家具。
    一九七一年一月,江英的第四个女儿赵红出生了,赵芳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江英考虑后对赵家福说:“赵芳也快到上学的年纪了,小站没有学校,让赵芳去县城上学吧,孩子太小没有人照看也不行,我又不可能跟着她去县城,要不我们把她送回玉县去,让她跟着五妹六妹她们一起上学,请爸妈帮忙照看一下,你觉得如何?”
    赵家福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为了不耽误赵芳上学,赵家福觉得这是唯一可行的选择也同意了。
    赵家福写信把想送赵芳回去上学的事告知了两位老人。
    江父江母原本对乖巧懂事的赵芳就很喜爱,这些年来,江英自己省吃俭用,每个月都会固定地寄钱接济家里。
    春节回去也总是大包小包地给家里带东西,加之随着弟妹们逐渐长大,劳动力增加,家里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
    江父也逐渐改变了以前的一些封建思想和传统观念,转变了对江英的态度,收到信听说外孙女要回来读书,自然就满口答应了。
    六月,江英带着赵芳和五个多月的赵红回到了玉县娘家。
    听说江英回来了,二妹当晚就回了娘家。
    二妹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小伙子并且有了一儿两女三个孩子。
    这些年江英每次回来过年总要给二妹家的孩子带些吃的穿的,今天二妹是特意过来请江英去她家吃饭的。
    江英把带来的东西拿给二妹,聊了会儿,临走时二妹对江英说:“大姐,我想请你明天带着孩子到我家去吃晚饭。”
    江英知道二妹和公婆及小叔子住在一起,人家一大家子,自己去了也不方便,就说:“二妹,我不去了,就在妈这里吃,你那里一大家子也不方便。”
    看江英不想去,二妹便把目光转向江母说:“妈,您帮我劝劝大姐吧。”
    江母说:“英子,你还是去吧,别拂了你二妹的一番好意,前几天才知道你要来,你二妹就跟我说了,你回来她要请你去她家吃顿饭,你二妹的小叔子今年春节结婚后他们家就分家了,现在你二妹搬出来单过了,你就当是去认认门吧。”
    江英一听就说:“二妹,你早说呀,你分家单过我自然是要去认认门的,放心吧,我明天一定去。”
    二妹听江英同意了,高兴地拎着东西回家去了。
    第二天,江英领着两个孩子跟着二妹来到她的新家。
    这是一间坐落在村子边缘,东西向不带院子的破旧土坯房。
    江英进屋一看,屋内分为里外两间,外间是大概有十多平米的厨房及吃饭的地方。
    一进门厨房内的摆设就一览无余,进门的对角处有眼灶,灶台边搭着块短短的木板做操作台,台板下是流向屋外的下水道,台板的左边摆着一个大水缸,紧挨着水缸是一个破旧的碗柜,转过来靠墙摆着一张矮的吃饭桌子。
    进门的右边是一把简易楼梯,通向楼上,楼梯下杂乱地堆放着煮饭用的柴草。
    二妹说:“大姐,楼上的空间比较矮,是用来堆放粮食的,你背着孩子,我就不带你上去了。”
    江英抬头看了看木梁上用竹子编织起来的顶,估计也放不了多少粮食。
    里间的门在进门的左手边,走进里间,东面外墙上高高的方形窗口刚好被上下两层的隔断隔成两半,所以屋内的光线不是太好。
    江英的眼睛适应了一会儿,才看清二十多平米的房间内自西向东并排摆放着两张在条凳上铺上几块木板搭成的床。
    床四周绑在凳子脚上的几根竹杆上挂着被烟熏得有点黑的蚊帐,两床中间的一个平柜上零乱地堆放着一些衣服。
    江英看了看,整个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回到外间坐在饭桌旁,二妹的三个孩子都回来了。
    江英看着眼前又黑又瘦的侄儿侄女,他们身上的衣服打着补丁,脚上的鞋子都露出了脚趾头。
    江英突然觉得自己的日子和二妹家相比竟有天壤之别,不免心中有点难过,江英是个同情心容易泛滥的人。
    妹夫在厨房炒着菜,很快就把一个炒花菜、一个煮青菜端上了桌。
    二妹从屋内一个火炉上炖着的砂锅里舀出一碗冒着热气的鸡肉,端了过来。
    “大姐,家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只有这只鸡,你多吃点。”二妹不好意思地说着,给江英的饭碗里舀了一大勺。
    江英昨晚就听母亲说二妹来借砂锅,说她把家里唯一的一只下蛋母鸡宰了,这让江英很感动。
    饭后,姐妹俩坐在一起闲聊,聊起了以前的事。
    二妹懊恼地对江英说:“大姐,对不起,以前是我太不懂事,对你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自从我结婚有了孩子后,我才体会到了你以前的不容易,希望你能原谅我。”
    江英虽然以前对二妹的种种言行恨得咬牙切齿,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怨恨已经慢慢淡化了很多,现在面对二妹的愧疚及她目前的处境,江英的心中就完全释然了。
    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姐妹,以前的种种瞬间都烟消云散了。
    江英说:“二妹,以前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我们都别提了,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二妹激动地说:“大姐,你真好。”
    江英仿佛又看到了以前那个跟在自己身后的小尾巴二妹。
    姐妹俩终于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江英回来后,把二妹家的情况讲给赵家福听。
    赵家福知道江英是个心肠软,见不得别人有难处的人,更何况那个人还是她的亲二妹。
    赵家福明白江英的意思,他说:“江英,我一个月四十七元的工资,原来每月寄五元给爸妈,现在赵芳在老家读书,每个月要寄十五元,我们一家五口就剩下三十二元,平时还要攒点过年回家用,日子也不是很宽裕,等以后我们家经济状况好点,是该帮帮二妹家。”
    江英觉得赵家福说得是实情,就没有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