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祸起萧墙
作者:汐洋汐上   我们的岁月长河最新章节     
    晚上,赵家福去上晚班时,王建华悄悄凑到夏青云身边,“夏师傅,我昨天说的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什么事?”夏青云没好气地问,显然他也在生王建华的气,就是这家伙把自己杀得片甲不留的。
    王建华说:“夏师傅,别生气了,我今天不是冲着你的,我就是看不惯赵家福的矫情劲,不过是想杀杀他的威风而已,你别在意,改天我教你几招,不敢说保你百战百胜,也能保你百战五十胜。”
    王建华嬉皮笑脸的样子打消了夏青云的怨气。
    夏青云听王建华说要教自己几招,高兴地像个小孩似地说:“走,我去摆棋,现在就教,我们挑灯夜战。”说着就要起身。
    王建华忙拉住他说:“别急,夏师傅,等只有我们俩人的时候,我偷偷地教,你偷偷地学,然后再给大家一个惊吓,那才过瘾。”
    王建华脑子活泛、爱耍小聪明,属于人们常说的那种人矮心多、树矮根多的类型,虽然人品不怎么样,可棋艺却不错。
    “有道理。”夏青云觉得王建华的提议不错,他也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在棋艺上一鸣惊人,让那些老是说他棋臭的人刮目相看。
    看着夏青云满脸的期待,王建华知道自己又说到夏青云的心坎上了,他得趁热打铁。
    于是王建华话锋一转,又绕回到刚才的话题上,“夏师傅,昨天说的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我想了一晚上,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顺其自然吧,领导爱调谁就调谁吧。”夏青云如实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六十年代的人一方面是相对比较淳朴,还不流行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那一套,另一方面是经济相对不宽裕,自己都不够吃,哪里还有多余的送人。
    王建华眼看着夏青云不上道,急得他在心里直骂娘,可表面上他还得循循善诱,“夏师傅,你跟赵家福认识三年多了,你对他应该了解很多,你要想从中胜出,就只能用你的优势去打败他。”
    正说着,有人进来了,王建华使了个眼色,两人就停止了交谈。
    王建华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挑唆夏青云,就是要离间他和赵家福的关系,看着他们反目成仇,达到他报复赵家福的目的,他绝对没有想到夏青云会握着赵家福致命的秘密。
    晚上,夏青云躺在床上又开始了思考,他平时虽然是个不爱动脑筋的人,但也懂得人往高处走的道理,也憧憬着王建华给他描绘的美好蓝图。
    “你要想从中胜出,就只能用你的优势去打败他。”王建华的话一直在夏青云的耳边回响着。
    “我有什么强过赵家福的优势呢?”夏青云自言自语着,然后他开始在被窝里掰着手指把自己的情况一一跟赵家福做了对比。
    比年龄、比工龄、比学历、比婚姻,想到婚姻,夏青云的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他想起中秋节晚上赵家福酒后对自己说的跟江英认识的事,其中好像还提到过他的家庭出身问题。
    夏青云又仔细回忆了当晚的情景,赵家福的确是说过他的家庭出身是地主。
    在那个唯成份论的年代,这可是个致命伤,想到这,夏青云又是激动又是害怕。
    激动的是如果单位知道了赵家福篡改出身,自己就有希望胜出,害怕的是如果单位知道了赵家福的真实出身,不知道会给他带来什么灾难
    毕竟赵家福救过自己,还和自己是相处了三年多的好朋友,真要出卖朋友,夏青云还是有点于心不忍的。
    就这样,夏青云做了一晚的思想斗争,直到天快亮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夏青云一整天都在想着这个问题,最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为了自己的前途只能铤而走险了。
    所谓的为朋友两肋插刀,即将演变成为为前途插朋友两刀。
    第三天一早交完班后,夏青云对赵家福谎称要外出去买点东西便乘客车离开了。
    夏青云来到工区大门外,忽然又犹豫了起来,昨天好不容易才下定的决心现在又有点动摇了,他在大门口走来走去地思考了半天,不知道到底该不该进去。
    他想到了赵家福救自己的场景,即使当时没有生命危险,但受伤躺上一段时间是肯定的,随后他又想到了王建华给他描绘的美好蓝图,脑子里过滤着王建华说的对自己有利的话,他狠了狠心,终于走进了工区的大门。
    夏青云来到张工长办公室里,张工长给他倒了杯水。
    夏青云忐忑地说:“张工长,我有个情况要向组织上反映。”
    张工长说:“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夏青云说:“我要向组织上反映赵家福私自篡改家庭出身的事,赵家福把他的家庭出身从地主改为贫农,他这种行为是欺骗组织,是对组织的不忠,以前我是不知道,现在知道了我就不能向组织隐瞒,否则就是对组织的不忠。”
    夏青云一口气把他早已经想好的话全说了,他不想给自己反悔的机会,同时也想表达自己对组织的忠诚,以取得张工长对自己的好感。
    张工长虽然表面看着粗犷,内里却是个心思细密的人,他一听夏青云的话,大吃一惊,那天段长的话的确是提醒了他,他正在考虑赵家福工作调动的事,没想到现在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
    张工长对夏青云说:“你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个情况准不准确,没有根据的事可不能乱说。”
    于是夏青云就把中秋节晚上赵家福醉酒后对自己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张工长。
    在当时特殊的政治条件下,本就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胆揭发,张工长一听夏青云反映的情况也不敢耽搁,立马打电话向段长汇报了这件事,因为他知道段长很欣赏赵家福。
    段长一听,为了慎重起见,便安排人事科的刘科长到赵家福的老家及他以前工作过的单位去外调。
    刘科长先后到了赵家福的老家玉县赵家村和赵家福工作过的开县小饭馆、水泥厂及开县火车站去外调。
    刘科长在外调中了解到赵家福详实的家庭情况及参加工作后勤勤恳恳的工作表现,对赵家福的境况也很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