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白天厂里当学徒,下班网吧学上网
作者:西红柿炒鸡蛋爱吃米饭   农村小子闯社会最新章节     
    下午,老板带着从“流动劳动力市场”招来的几个年轻工人包括王小五,到了雕刻车间,给工人们和带来的新人做了相互介绍。
    雕刻师傅们统一穿的是围裙,护袖,戴的是头套和口罩,据说是为了挡灰,车间灰尘太大。
    老板也安排管理人员给新来的工人逐一安排了各自不同的工作。
    给王小五安排的是雕刻车间的学徒工作,给传授他技术的安排,是青田的一个田师傅,田师傅人很和善,瘦高个,脸上总挂着笑容,整天乐呵呵的。
    据老板说他是大师傅手艺很好的,跟着他好好学有前途,王小五自然很开心,并且认真的保证完成任务。
    田师傅给王小五主要讲了一些制作流程和刀具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并带王小五去了不同的操作间和相关的地方熟悉。
    刚开始,每日的工作是跟着师傅走所有流程,熟悉了,就要独自完成整个操作流程。
    大体流程是:
    1.领料,每天去拉花车间(把切石机切出的石板再操作拉花机切割成各种图纸上的各个轮廓部件,一副图纸的材料部件为一副,领料是按照副为单位,一次领10副材料,也是计件制,多劳多得,学徒是月薪制)领料(需要制作工艺品的毛坯部件);
    2.打坯(把领回来的大体形状的部件根据图纸样子,利用打磨机、雕刻机,加工出图纸上的形状来);
    3.修理(用雕刻机,三角刀,平刀,铲刀等,锉刀,斜角刀)根据呸子修成具体轮廓;
    4.精修,(速度要慢,动作要轻,此时的工艺品各部件已经成型,比较薄,和不容易断掉或者碎掉,基本工具,三角刀,砂纸,502胶水);
    5.自检,就是根据图纸拼接,拼接不到位的小修理;
    6.交货,(把自检后没质量问题的各工艺品部件按副为单位各装进浅口方型塑料篮子,拿到质检部,交给质检员质检;
    7.质检质检员会根据交上来的工艺品部件进行全检或者抽检,如果没问题会在你的领料单(又叫账本,领了多少副东西,就是结算工资时就是多少钱)上签字,说明你制作已经完成交货了,有问题的会退回去,重新维修再交货。
    田师傅由于手艺好,做的东西也很逼真,每次做的都是大货(大货就是工艺要求高,难度高,价格也高的产品),譬如:八骏图,花开富贵,大展宏图,四季长青,年年有鱼,节节高升等,每次交货都是免检产品,王小五甭提有多自豪……
    后来从厂里工友们口中才知道,伊吾市的“流动劳动市场”的由来,因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人,基本是干着走了,走了再来,都是文化不高农村来的在这找工作,所以就叫“流动劳动市场”。
    现在的王小五干劲十足,因为睡得好,吃的饱。
    现在宿舍是在三楼,6个人一间的高低架子床,宿舍旁边还有浴室,也有专人打扫卫生,食堂的饭菜也丰富充足,不限量,吃饱为止。
    王小五也很有礼貌,对不管是任何人都热情打招呼,遇到需要帮忙的也是主动帮助他们,也逐渐和他们混熟了,打成了一片。
    下班不加班的话也会和几个小年轻(基本都是来自江西乐平的和鹰潭的人)去镇上溜达,镇上很繁华,因为手头宽裕了,不定时几个小年轻还会聚在镇上的小饭店搓一顿,改善伙食。
    刚开始他们交谈说方言王小五听不懂,混熟了以后,都改成用普通话交流了……
    王小五的勤奋也获得了田师傅的认可,田师傅也很有耐心的给予细节指导和技巧的讲解,所以不管是制作工艺品的时候,那些脏活累活,王小五都会抢着干,就是师傅的换洗衣服,洗脚水也是王小五全包了。
    这个行业工资是高,但是很容易得职业病,因为是石头雕刻,灰尘是避免不了的,平时口罩是离不开的……
    雕刻车间还好一些,遇到去打磨车间打磨的时候,那口罩就得是那种防毒面具,打磨完了,嘴里鼻子里都是灰,吐的痰都是白色的,防毒面具过滤棉还要经常勤换,不然戴久了就没什么作用了。
    每到下班,只要是干雕刻的师傅们从车间里出来,都是一身白灰,即使把头套,围裙,口罩摘掉,鞋子,裤子甚至鞋子里,嘴里面都是灰,那些个眉毛和胡子长的更是好看,都变成白胡子和白眉毛了,有的开玩笑戏称是白眉大侠……
    雕刻的师傅们平时吃菜,最多的是雪菜炖猪血,或者猪血豆腐,据说吃猪血润肺,经常吸灰,容易搞坏肺。
    这几年电脑开始在网吧流行了起来,一小时3块,王小五最高兴的事就是和同事(几个小青年)一起学上网。
    上网容易上瘾,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王小五跟着乐平的市那个小王学了三个晚上,学会了开机,登录qq(一个聊天工具,可以连接无限空间的人,畅聊),学会了简单的打字,他学着他们搭讪异性然后聊天。
    刚开始打字不熟练太慢,消息框弹出对方发来的好多消息过来了,他手忙脚乱的急得一个字也打不出来,只能胡乱点击表情发送,对方问他怎么老发表情,不打字,他一句话也打不出来,等打出来发出去,对方就不和他聊了,下线了……
    就这样下班只要是不加班,几个人就开始了泡网吧的习惯,玩到晚上0点再步行回宿舍,宿舍离镇上3公里路程。
    这时候,街道路边还有摆摊的还没收摊的老板,有卖烫菜的,卖炒粉的,每次路过炒粉摊,王小五都要买一份细粉吃,细粉是老板夫妇用支起的大铁锅炒的,不光味道好吃,还很便宜,一份一块钱,还能吃饱。
    老板是一对老夫妇,约么60岁的样子,人也很健谈,几个小青年每次网吧出来都来要一份,时间久了也和这对老板夫妇混熟了,他们端着饭盒边走路边吃,边聊着上网遇到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