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重操旧业
作者:爱吃香辣素牛肉的黄筌   重生1987:这个首富不正经最新章节     
    侯师傅一看厉景琛的表情就知道他为何如此,他也十分理解对方,因为之前酒厂酿造的酒,真可谓是深得苦中三味,实在叫人无法入口。
    不过好在他和马师傅想到了办法,当下笑着说道:“老板,您有所不知,之前酒厂酿造的那批酒尝起来有些苦。
    但事实上这批酒的用料却是纯粮食,没有任何酒精勾兑的情况,我和马师傅经过不断研究,已经找到了补救的办法。”
    厉景琛闻听此言,立即坐直了身体,他正愁这批酒如何去处理。
    直接倒掉浪费,拿出去卖又因为难喝导致很难卖出去,再者也会降低公司的口碑,要是找不到好办法,他宁愿倒掉也不会拿出去卖。
    企业口碑一旦坏掉,可就不是这点损失了。
    如今听到两位师傅说有办法补救,这对于厉景琛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如何补救?”
    听到厉景琛如此急切地询问,两位师傅也不卖关子。
    只见侯师傅笑着说道:“主要功劳还是老板您的,就是用您的古方酿酒,和之前酿造的酒混合窖发,口感虽然比不上纯古酒,但也不输于市面上任何名酒。”
    “两位师傅,这么大一批酒需要提前去预售,你们两位预估多长时间能处理好,有几种规格。”
    “之前为了试验古方,我们已经试验过了,差不多在10月底就可以售卖了。
    还有这批纯粮食酒会被处理成三种规格,分别是43度、51度、53度,分别对应3年、5年、10年。”
    得到两人确切的答复后,厉景琛非常高兴,这下不用担心1800多吨酒的处理了,还能回一口血。
    “两位师傅,你们尽快去处理好这批酒,我去想销售的办法。”厉景琛吩咐道。
    两位酿酒师傅刚刚离开不久,上门要账的人来了,一来就是十几人。
    厉景琛这段时间已经见了许多上门要账的了,要是欠款数额少,他都会直接支付,结清欠款。
    但要是欠款金额大,自己暂且无力支付的,也都会认下来。
    这些要账的大多来自长安,也有其他地方的粮商。
    “厉老板,我们听说你收购了酒厂,那我们的欠款什么时间归还?”一位粮商激动的问道,为了这笔欠款他已经跑了几趟酒厂了。
    “各位老板都不要心急,先坐下来喝口茶。”厉景琛没有直接接过话茬。
    “厉老板,我现在哪有心思喝茶,我真是没办法了,我也在外面牵着款,正等米下锅呢!”有一位看着苦大仇深的人道。
    “对,祁老板说的是。”
    ……
    看着群情激奋的人群,厉景琛并未焦急,只见他打开抽屉,从中拿出自己和政府签订的合同。
    “众位老板请看,这是我和政府签订的合同,规定我只负责银行的80万贷款和工人的欠薪,并没有你们的欠款。”
    厉景琛还未说完,就被激动的人群打断:“厉老板,那我们怎么办,酒厂可不能不讲信用,要是不还款,我们可怎么办。”
    这些人一听厉景琛的说法,这是不准备给自己还钱了,哪还能保持理智,嚷嚷着要找领导。
    “大家安静,合同你们看了,就是去找领导也和我没有关系。”
    一位要账的青年急切的问道:“我怎么听说,其他人来要账您都认了下来,我们怎么就不认了。”
    众人也用热切的眼光看向厉景琛,等待他的回答。
    “各位老板,我知道大家的困难,但我自个也不好过。
    你们也知道,之前酒厂被一些人给祸害的不成样子,负债累累。
    我接手之后,有政府的合同,原本不还这些欠款也说的过去,但我也考虑到你们都是酒厂的合作商,是酒厂对不起你们。
    如果单纯的让你们承担损失,我也于心不忍,于是我打算把这些欠款都认下来。”
    “厉老板爷们。”
    “局器!”
    ……
    “厉老板大气。”
    好话从要账人的口中像不要钱的一样向外出,厉景琛并未打断,让他们自己冷静下来。
    等众人安静下来后,厉景琛开口了:“但是,你们也知道酒厂之前的欠款确实大,以我和酒厂目前的实力确实还无力全部偿还。
    你们看这样行不,我先还上一部分,剩余部分尽量在年底还清。”
    要账的生怕厉景琛连认都不认,对于他的还款办法没有任何意义,这也是厉景琛让大伙看合同的缘故。
    要是自己直接认下来,估计这些人会一次性要自己还款,如今不用一次性还款,他们还得承自己的人情。
    之后,厉景琛让所有人拿出欠条,然后交给财务核实,要是数额较少的,就一次性还清,较大的也还了部分,解决大伙的燃眉之急。
    经过这一轮的还款,厉景琛的口碑逐渐在供货商的口中流传开来,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在购买了一些生产资料,还了部分账款后,厉景琛手头上只剩下50多万元了,银行的80万欠款一毛钱没还,还欠工人五个月的工资,外面也有近30万的欠款。
    他现在真是负债累累,要是这批酒卖不上好价,恐怕自个真要破产了。
    酒水还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处理妥当,厉景琛看了看情况,自己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要出去挣钱了。
    他目前能想到的就是收古玩和国库券,古玩不太保险,见效不一定快,看来只能再次从事国库券行业了。
    厉景琛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想到什么就立刻去做,执行力很强。
    当晚作出决定之后,次日便开始翻找各界新闻,从新闻上得知目前沪上的国库券价格最高,100元国库券作价118元。
    其他地方普遍低于沪上,就拿长安来说,目前国库券刚刚达到100元,就是从长安拿货,一张也有18元的利润。
    不过厉景琛并不满足这点利润,他给二哥霍晓军去了电话,让他在金明和黄原打听国库券的价格。
    霍晓军自然知道厉景琛之前在长安买卖过国库券,也知道他利用国库券发了大财,对于他的询问不敢怠慢。
    经过一天多的打听,在晚上吃饭的时间,霍晓军告诉厉景琛,目前黄原和金明国库券的价格基本上差不多,都是92元左右。
    听到这个消息后,厉景琛给酒厂账面上留下20万,自己带了30万元驾车回了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