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悲欢并不相通
作者:小妖孽   丰乳肥臀的女人最新章节     
    王燕终于稳定地度过了保胎期,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告诉她,目前胎儿已经度过了危险期,转为了稳定发育的阶段,而且,她现在已经算过了孕期的前三个月了,可以对外宣布了。
    这一次,王燕要去妇产医院做定期的孕检了,每次去医院里都是人头攒动,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
    因为积攒了上一次怀孕和生孩子的经验,王燕这一次还是选择了上次生儿子的那家大的妇产医院,毕竟这里医生的技术比较高超,属于全国首屈一指的,她有了过去的经验,对这里已经轻车熟路了,再说了,她作为高龄产妇,难免会遇到一些孕期棘手的问题,在这里孕检和生孩子的话,对她来说,更有安全感。
    北京大的妇产医院建档都是一件麻烦事,需要一些社区提供的文件和证明,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建档,否则,根本建不上,只能建档成功,才能以后定期在这里孕检和将来在这里生孩子,否则,只能去别家的医院了。
    王燕向来做事有计划,所以,对于建档这样的事情,她自然处理得很周到。
    在医院孕检的时候,她注意到一个年轻的女子坐在角落里,喜极而泣,对着旁边陪同她前来的男人高声欢呼说:“老公,我终于怀孕了!太高兴了!我们终于要有自己的宝宝了!”
    原来,她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等待,终于成功怀孕了。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那是幸福和感激的泪水。
    然而,另一边的景象却截然不同。
    一名孕妇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悲伤。她得知自己无法留住肚子里的孩子,心痛欲绝。
    旁边的家人默默地陪伴着她,给予安慰和支持。
    在这群孕妇中,有的年纪轻轻,才 20 出头,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也有的已经 40 多岁,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她们都有着各自的故事和期望。
    突然,一阵低沉的叹息声引起了王燕的注意。
    她转过头,看到一名孕妈妈正皱着眉头,与医生交谈。
    原来,她怀上了葡萄胎,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因为葡萄胎是一次怀上了几个胎儿,但因为考虑大人和孩子的安全,加上她自身的健康问题,医生要求她最多只能保两个,此时,一个艰难的选择就摆在了她面前——到底该选择留下那两个孩子?又要放弃其他哪几个孩子?
    虽然,现在的孩子还只是她肚子里的胎儿,但是不管她选择哪个和放弃哪个,那将来都是一条活生生的命啊!
    如果留下所有的孩子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但放弃又让她心如刀割。
    眼前的这一幕幕场景,让王燕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她不禁想起自己上一次的孕期经历,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同时,她也意识到每个准妈妈都在经历着独特的挑战和喜悦。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她们共同分享着母爱的伟大和坚强。
    “王燕,请进入2号诊室。”
    正在排队中的王燕,听到了轮到她进去看医生的广播,她缓慢地站了起来,走到了医生的面前。
    “身高、体重写在这里,化验单子我给你开好了,你付费后,就去化验,结果出来后,带着结果来找我。”医生像流水线上的工人那样,头也没抬,甚至没来得及看她一眼,就给开好了。
    “谢谢医生。”王燕礼貌地表达了感谢后,从诊室里,退了出来。
    “下一个。”医生又忙着给下一个孕妇检查和治疗。
    虽然身处在繁华喧嚣、人口众多的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之中,但令人无奈的是,看病难、挂号难等问题却是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然而幸运的是,身为一名准妈妈的她,早早就未雨绸缪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众所周知,北京的医生数量并不少,但他们中的许多人由于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患者,导致其态度往往会变得有些恶劣。考虑到这一点,王燕经过深思熟虑后,特意挑选了一位医术精湛且口碑极佳、性格温柔的医生,以免自己在就诊过程中遭受不必要的责骂和委屈。
    同时呢,她不会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医生的身上,自己对于孕期每个阶段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需要做哪些检查,哪些数据是正常的,哪些数据是异常的,她虽然不是学医的,但也掌握到了不少常识。
    因为,孩子的健康和她自己的健康,医院和医生是没办法保证的,她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她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医院和医生上面,她知道,在有些事情上,医院和医生也是无能为力的。
    就在前不久,她接到了一位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
    “是王燕吗?”对方是一位男同学。
    “是我。”王燕和这位男同学毕业后再也没联系过,不知道他突然找自己是因为什么事情。
    “王燕,你知道北京治疗小孩自闭哪家医院好吗?”对方的声音里满是焦急。
    “怎么了?”王燕想知道是谁家孩子要看病。
    男同学听她这样问,“唉”长叹了一口气,“我儿子,刚3岁,生下来时活泼可爱,最近发现行为举止不对劲,我们这里的小医院说怀疑孩子是自闭,这方面我们也不懂,想赶紧去北京大医院看看。”
    ……
    王燕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已经有些年头了,这里的快节奏和高压力让她逐渐适应并融入其中。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些意想不到的烦恼——经常有老家的亲戚、朋友或同学找到她,请求她帮忙给挂号。
    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但目的却出奇地一致:希望借助她在北京的资源和人脉,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面对这样的请求,她感到十分为难。毕竟,医院的挂号系统并非那么容易操作,而且每个医院的规定和流程也各不相同。
    尽管她尽力去帮助他们,但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成功。有时候,因为医院的名额已满或者其他原因,她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有时候,即使挂上号了,也可能因为各种变数而导致最终无法就诊。这让她感到既无奈又愧疚,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
    这一次,她尽了最大的努力帮助了这位男同学,但她心里清楚,自闭症的孩子如果确诊后,并不容易治愈。
    她不禁在心里替同学一家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