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痛心
作者:平安的平平   赵氏发家记最新章节     
    慧姐将两方区别摆出来,“她们同是小孩子,又自小长大,感情自然好。可五郎不常在家,以往抱她带她玩的可都是我,如今倒好,有了哥哥就忘了姐姐。”
    晴姐笑个不停,“五郎待她多好,你又不是没看到,我要是有一个这样的好哥哥,我也恨不得天天跟在他身后。”
    赵五郎极其克己自律,平常在家除了看书,便是教两个妹妹认字,琪宝年纪又小,成天被他抱在怀里,比赵老三这个亲爹还上心。
    上房紧闭的木门被人从里面推开,赵老三面色缓和,但嘴角依旧没有笑容。
    赵氏定定的看着他,指尖突然被针扎了一下,直觉告诉自己,家里好像出大事了。
    院子里小孩多,并不是好说话的地,赵老三把她喊进屋,才平静的把这一切事道出。
    赵氏放在桌子上的手抖个不停,此刻哀默之心大于死。
    自个哥哥比较蠢她知道,爹娘偏心她也只知道,可这会子还是觉得心冷,从骨子散发出的寒意,正一寸一寸侵蚀着自己的肌肤。
    她格外安静,脸上没泪,嘴里无声,只有心口那块痛的要碎裂开来。
    他怎么敢?怎么能这样做呢?全然不顾一点兄妹情分。
    这种要命的大事,要真盖在赵老三头上,她该怎么办?几个孩子又能怎么办?她怎么面对吴氏跟赵老头?她还有脸活在这世上吗?
    赵氏嘴唇开开合合,半句话都说不出来,这一瞬间,竟然失声。
    她用力握住赵老三的手,无泪痛哭,直到夜幕临近,嘶哑的嗓子才溢出一句话,“我恨死。”
    恨谁呢?恨赵父赵母,恨亲哥哥?到头来,只有恨自己没能投个好胎。
    赵虎去县里一事是赵老三点头同意,他当然没法怪在赵氏头上,可心里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接受又是一回事。
    要说没有丝毫怨气是假的,但两人之间的情谊到底非比寻常,赵老三心里愤怒害怕,赵氏只会比他更害怕更痛。
    他缓声安抚,“没事了,咱们好好过日子。”
    赵氏仰着脖子,悲呦痛哭道:“爹娘,你们没良心啊!”
    父女缘分,终是在这一刻彻底斩断。
    她把自己的三个孩子全部拉到身边,一字一顿叮嘱,“从今往后,娘没有爹娘,你们没有姥姥姥爷。”
    慧姐红着眼,“舅舅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自己犯了事,还要冤枉爹,万一爹真被抓进去了……”
    赵五郎的双手捏的很紧,他读了很多书,为人却并不迂腐,知道当断即断的道理。
    赵虎行事荒唐,不念手足,全是姥姥姥爷教养出来的,如今出了事,姥爷第一反应也是把赵家拉下水。
    这种亲戚有不如没有,他牵着妹妹的手,垂眸坚定道:“儿子谨遵爹娘教诲。”
    赵氏看着这个儿子,自责无比,“五郎,是娘对不住你,你舅舅出了这样没脸的事,你日后读书可怎么办啊。你那么用功,就这样被拖累,娘对不住你啊!”
    读书人一向看重名声,不只关乎科考,还影响以后的仕途。
    赵氏对这些事不是很懂,但也听杨氏说过不少,什么名声差进不去考场,就算侥幸进去了,学问再好,考官也不会让过。
    更别说一些当官的,一辈子都毁在名声上,苦熬半生,不进寸步。
    赵五郎扯起笑容安慰,“娘,舅舅做的事影响不到我。”
    他一向不说谎话,赵氏脸上终于有了些神采,连声说,“那就好那就好。”
    她把眼泪抹干净,强笑道:“娘去做饭。”
    “娘,我去吧。”慧姐拉住她,“我去帮四婶。”
    她故作轻松道:“我跟娘学的手艺,也让爹尝尝。”
    慧姐赵五郎跟琪宝全部出门,屋里又只剩夫妻两个。
    赵老三没有赵老四那种哄女人的本事,他只能找着别的事说,“赵四开个胭脂铺连我都瞒着,一肚子鬼心眼,全用在自家人身上。”
    他一说到这,心里当真把那桩糟心事撇到一边,“月初我就想去瞧瞧,这小子拦着不让,非说有人在干活不方便。日后等我们的店子开张,非得把他抓过来干活……”
    赵氏静静的坐在一旁,听着他讲,时不时点头附和。
    杨氏端着菜从门口路过,她脚步停留片刻,侧耳倾听,几次确定没有哭声才松口气。
    这事若是旁人做的还没这么难受,可偏偏是至亲,刀子更尖,伤人最疼。
    杨氏只要设身处地的想想,都会觉得心里一阵窒息,更何况是心思重的赵氏,她一向不爱麻烦别人,这事过后,说不得就留下心病。
    今日的菜食是慧姐动的手,味道上面已经差不离。
    赵氏只动了几筷子就再没伸手,她抱着琪宝喂饭,心还在一抽一抽的疼,面上没有一丝血色。
    她面对杨氏也没那么自然,一顿饭吃下来就没敢往四房那边看上一眼。
    饭桌上不说话,杨氏把空碗筷收进灶房,才拉着她劝慰,“三嫂不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天理昭彰,必然不会冤枉好人。只是……”
    她语气一顿,慢声道:“只是私造假钱,律法严苛,难有转圜之地。”
    要真想保,还是有办法的,只是那赵虎差点害赵老四受牢狱之苦,杨氏就不可能以德报怨。
    她把话先说清,免得赵氏一时心软求人,到时拒绝,妯娌间生嫌隙。
    赵氏冷笑,“他这种人早该死绝。”
    估计是觉得自己这话说的太显冷血,她吸了口气,“我打娘胎落地就没过什么好日子,我那个爹娘,眼里只有我哥哥跟钱,我大姐被他们用五两银子卖给一个三十多岁的鳏夫。”
    她指着天边,“那么远,我连她在那个村都不知道。要不是我当家的拿着八两彩礼钱娶我,我现在还不知道在过什么苦日子。”
    杨氏没有出声,安静的听她倾诉。
    “从来没有人告诉我爹娘不慈,做儿女的要怎么样,我的那些叔伯长辈,说起别家的事条条是道,可轮到自己身上,女儿稍稍有不满,巴掌拳头就跟着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