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好事说成了
作者:平安的平平   赵氏发家记最新章节     
    赵老大不容拒绝道:“你们两个常年在外跑,肯定多一辆车方便些,日后家里还有这么大一块地要耕呢,迟早也要买。”
    他想起两人之前做的糊涂事,鼓着眼睛骂道:“买头好的,别像大花一样,病歪歪的,下地干活都没劲。”
    赵老三赵老四一人看天,一人观地。
    他们当时就是想着便宜,哪晓得那大花表面看着精神,实则一身的病,牵回来买药都花了不少钱。
    养了几年才能下地干活,赵老头每逢春耕都要念叨一遍。
    张氏站在窗户底下听着兄弟几人的对话,心里又怨又惊,忙去房里把钱匣子藏了起来。
    她对着进屋的赵老大强笑道:“当家的,不是说给大郎说媳妇吗?如今怎么还没有动静?”
    “娘已经请了媒婆上门了,没有那么快。”
    “拖来拖去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张氏小声的念叨了一句,随后抱怨道:“当家的,到时咱们买下老四家的屋子,又要给大郎办酒席,明年四郎念书的都不晓得够不够。”
    赵老大皱起了眉头,“咋会不够,上回分家有十五两,这几个月又挣了几两,我上回不是还拿了八两银钱过来吗?”
    “你不是才拿了十两给大郎去娶媳妇吗?”张氏的语气有点冲,“这么一算,家里哪还有钱?”
    说来说去又是上回十两银子的事,赵老大把被子一蒙,压根不理会她。
    “家里不是有一头牛吗?你还要花钱去买一头,”张氏对着他念叨,“一头牛八九两银钱,家底都要被掏空了,到时过年怎么办?明年四郎的束修又怎么办?自家亲叔叔,借俩车用用又怎么了?干嘛非要去争那面子买头牛。”
    “哪辆牛车是老三花了八两银钱买下来的,他要是不用,干嘛费这银钱?大郎都用了几个月了,还嫌不够?想用一辈子不成?”
    “暂且先用一年,等明年卖了粮食,手里有余钱,到时再买岂不是更好?”
    赵老大嗤笑一声,“你手上究竟还有多少钱,你自个心里清楚。去年晴姐生辰,四弟妹送了一对耳环,你不是卖掉了吗?二两银钱总有吧?还有大郎的金锁,你收着说要留给他小子带,如今可还在?”
    他的声音低了下来,“我虽然不识字,但账还是会算的。我早就与你讲了,该是大郎和晴姐的一文都不能少。我们夫妻近二十余年,别到时闹的两家面上难看。”
    张氏的面皮被两三句话揭了下来,她心里又怨又恼,恨恨的闭了嘴,两眼紧盯桌上的油灯,不知在想些什么。
    夜色渐深,星月如钩,紫色的天幕上,缀满了繁华的星斗。
    蓉宝瑟瑟发抖的趴在被子里,小声问道:“嘉宝,你睡了没?”
    屋内一片寂静,偶有微风吹动门窗,嘎吱嘎吱作响。
    她摸着脖子上的观音菩萨念叨了两声,“菩萨老爷显灵,显灵保佑蓉宝。”
    嘉宝冷不丁的出声,“你干嘛呢?”
    “啊啊啊!!!”蓉宝短促尖叫了几声,颤声喊道:“嘉宝?”
    “嗯。”
    蓉宝悬空的心踏实了几分,碎碎念道:“我方才在门外好像看到了一个鬼影,就像书里写的一样,可吓人了。”
    她祈求道:“嘉宝,我们一块睡吧。”
    “不要,你会踢我。”
    “我不会踢你,我们一块睡吧,哥哥,嘉宝,赵嘉,小哥。”
    房里传来的淅淅索索的下床走路声,蓉宝开心的裹着被子滚到一边去,让出了一个狭小的位置。
    她一下就不害怕了,钻出头好奇问道:“嘉宝,你说外面有鬼吗?”
    “没有。”
    “可是我真的看到鬼了,还会飞呢,在外面动来动去的,长的黑黑的,可丑了。”
    “没有鬼。”
    “真的有,还长着腿呢……”
    深夜嘉宝被踢了好几脚,他两眼迷瞪的去地下把被子捡起来,舒舒服服躺到自个床上去了。
    他们昨晚看书又看到了很晚,日上三竿还没起来,杨氏在门外喊了十几遍都喊不动,最后拿着根棍子进屋掀被子。
    蓉宝赖着不肯起来,杨氏手上的竹条在床头打了几下,蓉宝朦胧的眼神一下子就清明了,乖巧道:“娘,穿衣服。”
    蓉宝起床后指着那床在风中飘来飘去的被子,气愤道:“这就是鬼,飞来飞去的,可像了 。”
    嘉宝又掉了一颗牙,根本不想讲话,敷衍的点头。
    杨氏正坐在院子里给赵六郎做衣服,赵媒婆喜气洋洋的进门,高声报喜道:“吴妹子,好事成了啊!”
    那许屠夫家的娘子难缠的很,她来来回回上了五六次门,口舌都费尽了,最后靠一句“高嫁没有娘家”,才让她松了口。
    吴氏把她请进去喝茶,吩咐两个儿媳道:“把大郎喊回来收拾收拾,咱们备份礼上门去。”
    赵媒婆笑道:“今日先带男家上门看看,若是女家合意了,下回再拿定礼上门。不过照我看,这事十之八九算是定下了。”
    “我就知道请老姐姐上门说和准没错!这嘴巴一张,天底下就没有说不成的好事!”
    “那许屠夫家娘子虽然松了口,但也明着说了,她们家闺女的陪嫁不少,就是不想让人随意欺负嗟磨,家里的叔伯兄弟也多,有的是人撑场子。又说了,她家闺女在家娇养了十来年,没道理嫁出去就要下地干活,若赵家没有养媳妇的本事,就不要上门了。”
    赵媒婆拍着大腿笑道:“别家我不知道,但你们赵家男人个个都是个汉子,本事大的很。你家老三老四媳妇嫁进来这么多年,难得去几次地里。家里的婶娘更是难得的和善人,是再好不过的婆家了。”
    吴氏连连点头应是,“别的好话我不敢乱开口,但我们家赵家早就用不上女儿家下地干活了。那闺女能嫁进来是我们家大郎的福气,好好待她还嫌不够呢,万万没有欺负嗟磨的理。”
    她不禁叹息道:“可怜天下一片父母心,儿女都是债,人这一辈子要等睡到地里了,才不会操这份心。”
    赵媒婆也感慨道:“可不就是,那许屠夫家娘子句句都是为了自家闺女考虑,是这世上难得的有心人。咱们做女人家的,这辈子要先投个好爹娘,才能说个好婆家,要是遇上了那种只认钱不认人的爹娘,这一辈子可有的罪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