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大丰收2
作者:清茶淡语   老祖宗她不好惹最新章节     
    顺子看他半晌不说话,以为自己这要求让人为难了,不由的问道:“可是有啥难处?”
    “没....没有。”宋窑头连忙摆手道。
    开玩笑,就是有 他也的带着村里的小伙子们去克服掉!
    “那成, 你先随我去结账,老夫人说了,这回呀不急于一时, 一个月送过来就成,然后你们多烧制一些备用着,咱家说不准啥时候就用上了。”
    宋窑头颇为自信的解释道:“这你放心,咱村里又新开了 三个窑炉,不会耽误东家的事。”
    顺子心想, 耽误不耽误 那可说不准, 看老夫人的样子日后要用大缸贮存的东西多着呢。
    乔家一次百儿八十的买估计都是平常了。就说这回三十个大缸,广大夫人那小吃铺子后面库房里都放了二十个, 全部用来腌制成酸豆角了。
    而且她私下还挺 老夫人提起过, 这西瓜往后面要留一部分不卖了, 要做成西瓜酱。等豆子和蜀黍收割了, 镇上网速家 还会帮忙做酱油和醋。还有.......
    她总觉得老夫人一直在 收着劲呢,做啥事都放不开的感觉!不止一次听老夫人私下嘀咕 ,缺的东西太多了,做啥都的从零开始!
    宋窑头拿着结算到手的35两银子,不知所措。
    “顺子管事,这是不是算错了, 多了,多了!”
    顺子笑眯眯的解释道:“正好了, 这12两是这三十个大缸的钱 剩下的十两是下一次货物的定金,那多出来的三两 是老夫人补贴给大伙的路费。”
    宋窑头感激的不行,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给主家做事, 主家会给路费的,再说 乔欣 本是几个庄子的 主人, 就算她强制下命令让大家干活, 大伙也不能不干, 毕竟 一村人的生死都捏在她的手上。
    当初 听私下跟人打听乔家为人处世的时候, 那伙计 跟他说:“跟着乔家走,日后啥都有!”
    原来人家并不是跟他说笑!
    “还有一事,我提前跟你透个底, 秋季青阳书院招人的时候,老夫人给你们三个村 一人分派10个名额。这可是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 就看大伙能否抓住机会了?
    到时候老夫人会亲自去挑选人手, 只有识字三百以上的才有资格入读。这入学的钱 暂时就由乔家垫付了。宋叔回去了可得把话传到。”
    “哎呦,你可别 哄我了?这么好的事哪能轮到咱们这些泥腿子?”
    “哄你做什么,这次回去咱府里一村派一个识字能力不错的下人跟你们一起,教你们村的年轻人识字。”
    他们乔家在没在是真的缺人,一到干活的时候 ,那是不分主仆,不分男女老幼,各个都抡圆了胳膊上阵。
    拿男人当牲口用,女人当男人用。 辛苦的很!
    说来说去 不还是主家心太善,舍不得往死里用下人。
    宋窑主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出乔府, 茫然抬头,耀眼的太阳照的皮肤刺痛, 好似印证着这一切都不是梦!
    得了消息匆忙间从地头上赶来的张叔,庄头和王树林, 见他这副迷糊的样子, 心里头咯噔一下子。
    “老宋,这是咋了, 咋突然间 就让咱现在都回去?”
    “对呀, 是不是村里的娃闯祸了?”
    宋窑头缓过神来, 见大伙一脸的焦急, 连忙把早备好的银子往大家面前一递:“好着呢, 这是老夫人补偿给咱们的路费大缸不够用,咱得 早点回去做一批。”
    大伙闻言,心里松了一口气 ,不是得罪主家就好。 庄头和王树林 忍不住羡慕起土窑堡的这一伙人, 会手艺就是好呀, 这发财的机会说送上门就送上门了。
    也不知道 他们村啥时候 才能 摊上这样的好事?不过乔家既然能善待大伙, 那他们村出头的这一天一定不会太遥远了。
    等宋窑头又把上学名额的事情一说, 王树林 伸手在他额头上一探:
    “没发烧呀, 在大白天的说起了胡话?宋老头 你就是想给你家孙子找个天堂读书, 那也不能一步登天吧?青阳书院那是什么地方,能是咱们敢想的吗?”
    宋窑主抬手一佛,隔开王里正的大手,脸色严肃。
    “这是啥事, 我疯了不成 跟你开玩笑?一个村选十个人,年纪在十二岁到十八岁之间, 那 力气大的,脑子灵活的,重点考虑,关键一点 是要识字?咱不会没关系, 老夫人派人来教,村里的大小伙子,小媳妇,姑娘们都得学, 就跟这老湖镇的村民一样。”
    其他人一下子就呆住了
    王里正最先反应过来,他一拍大腿,跳起来就往麦场里赶,:“回, 赶紧回去, 还等啥呀赶紧让大伙收拾收拾 !”
    多待一刻,就是他们不识好歹了!
    知道他们连午饭不吃都要往回赶,曹管家不无惋惜的说道:\"就这么走了, 多可惜呀, 这帮小伙子干活 实诚的很,可是一点都不惜力!”
    顺子哭笑不得:“师傅,他们也是奉命行事,不能在这耽误太久的, 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干吧!”
    宋窑头一行人是在乔家人后会有期的目光中离开的。
    他们的车子空载而归,乔欣让人给他们 装上了几十张大饼,四五筐的西瓜和桃子,还备足了 路上要喝的水。
    而其它车子上 放着他们 带来的防雨斗笠,草席垫子和油布.以及三位主动请缨去他们村子里 教学的小先生。
    后面的几辆车载着十多捆牲畜的草料,可见 乔家为他们的归程准备的多周到!
    越是如此,宋窑头越是心急着赶回去,恨不得连夜就把大缸给烧制出来, 这样才对得起 乔欣的一片维护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