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关键泽4
作者:清茶淡语   老祖宗她不好惹最新章节     
    乔大郎一处一处的指着解释给他看,扫一眼,就能不假思索的说出每一种食物耗费多少,是比昨日便宜了,还是 贵了,采购的人 有没有弄虚作假?
    关键泽听着,第一反应是 乔大郎以后不科考,要接手乔府的中馈了?不然 为啥现在就关注乔家后厨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这些不是都有专门的管事, 算了清楚之后 统一的报备给主持中馈谁后宅夫人吗?哪用得着一个大老爷们去过问,还是这么一文钱一文钱的计较!
    再一想这也不可能,乔大郎的成绩可是甲班前三名。可乔家 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一瞧 好像 乔二郎和乔三郎 也都在看账本,只是 一个 讲给 乔四郎听,一个讲给乔五郎听。
    这乔家的未来的 大老爷们 大魔怔了不是?
    “不过是 几两碎银子,你们用得着这么斤斤计较?”
    “是呀,几两碎银子, 就这几两碎银子咱们也不一定赚的上来!”
    当第二天,关键泽换上普通的衣服, 隐去关家大少爷的身份,跟着 乔家几位同窗累死累活的打了半天打了一天的短工, 只得五个铜板的时候,再也说不出 区区几两碎银子的话来。
    这一两碎银子多少个铜板来着,好像一千文,就他这一天赚上五个铜板,赚齐一两银子得多少天?
    他掰了半天的手指头也没 才算出来,不可思议的交了出来,“得干二百天,将近三个半月?”
    乔二郎 实在是看不过去她这副蠢样子,好心的告诉他::“这还是得自己 有吃住的前提下,若是 做学徒,不仅没工钱 ,还得倒贴给师傅钱,没个十年八年是出不了师,分文都落不到自己的口袋里。”
    关键泽看着手上磨出来的五六个水泡,浑身腰酸背痛的滋味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为了这五个铜板 他今天到底付出了多少?
    到底是哪个龟儿子 告诉他去取几两银子 只是个小钱?自己 动不动打赏给下人的几两银子到底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乔欣听了管家的 汇报,啥也没阻止,只是让张虎 多派几个人护着孩子的安全就行,至于他们怎么赚零花钱 就不要过多的插手。
    反而是张氏有些担心,毕竟那是关家大房的宝贝,真要是让 老将军知道了自家宝贝蛋子 在受罪,置身处地换想一想,她也做不到毫无怨言。
    “啊娘,要不要 告知老将军一声,这毕竟不是咱自己的孩子?”
    “不用,你当 那孩子身边的 小厮是个摆设?老二明儿跟裴大人提一句就是了。咱那协议可不是白签的。”
    武帝此时正在偏殿挑灯夜读的看着乔欣所说的协议。齐王和右相也被 留了下来一起 加班。乔欣 准备的 很全面,不仅画出了 未来青阳书院要达到的规模 以及前期要投入的资金 和人员。
    以及 分几期,大概能招收多少人, 平民百姓,和富贵人家的生源比例,学费如何定额,特长生和贫困生如何补贴。
    连带青阳书院的校规校纪,师生守则,办学目标和 教学内容,办学宗旨等等全部以书面的方式 详详细细的陈列在武帝的眼前。
    其实这些东西 乔欣在打算 筹办乔家私塾的时候都准备好了, 如今不过是在拿出来修修改改,重新用在青阳书院上。
    乔欣 最后还特意 给陛下写了一封信,信里面语气沉重的的说道:“孩子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少年强 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各个国家 比拼到最后 永远拼的都是人才.....可战乱纷纷之际,国人南渡带走了 大量的书籍和人才。咱如其 低声下气的求着他们回过头来帮助大景 ,不如陛下自己一步步的 培养忠于咱大景的人才......”
    武帝将信递给齐王和右相:\&你们怎么看?\&
    右相这话 说的不好听,但是,确是事实,“陛下,既然不让朝廷出钱,有事以陛下的名义去办学,咱们不防试试,成了 对朝廷百利无一害, 就是失败了,那也是由乔家出面处理。”
    “齐王 和南梁那些子人 谈的如何?”
    “他们的胃口太大了,既想安排家族子弟入朝当官,又想保留部曲!那个意思 是想陛下 恢复三公九卿制。”
    武帝将手上的折子一扔,“哼,这帮老东西,还在做梦呢!”
    既要又要,还当他是末帝那个窝囊废呢?一国之君岂能让人踩在头上拉屎,保留私兵 又把握朝政,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换了他这个帝王?
    “不用再浪费时间了,我倒是想看看乔家 会不会真的再次给朕一个惊喜!将瑞学士及爱 十八学士的消息告诉乔欣,拿不拿的下 就看她自己的了。
    给工部,打个招呼,到时候派几个人去青阳书院那边指导一下。”
    “那这生源?”
    武帝头也不抬的做了批复,“关家不是已经做了表率吗?若真有那个朝臣的孩子过去,这协议 签了又何妨?”
    齐王想起今天听下人的回禀,不由的笑了起来:“听说今天关家那小子 被乔家的几个小子带着 干了一天的苦力,只得五个铜板。下午回去之后, 再也不敢挑三拣四的。这效果真是立竿见影。还是乔老夫人那句话说得好, 人教人千遍,不济事教人一遍。”
    齐王不无感慨的说道,“前有徐灿,后有 关家, 这一个个刺头 到了乔家都 老实的跟鹌鹑似的。臣帝要不是没有 半大的孩子, 还真的想 送一个过去管教管教。”
    武帝闻言,一个愣神, 想起前几日从丧母的七皇子,念头一起:“倒时把老七送过去吧!”
    右相第一个站起来反对,“陛下 ,万万不可,还望你三思呀!”
    把皇子送到民间 学院 ,说不好听的 那不是跟流放差不多嘛。 到时候 武帝 可得被朝臣喷死,乔家更是 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了。
    更何况 七皇子才刚刚丧母,这个时候出宫。陛下岂不是要落得个 刻薄寡恩的名声?再说乔家目前 是妥妥的保皇派,摆明了 指向 替陛下做事。此事一出,岂不是 又将其推向其它势力?
    武帝只是一念心起,话一出口 就隐隐后悔, 在齐王和右相得得劝解下,接了台阶歇了这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