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小小包工头(二)
作者:莫菲炀   隐世小侯爷:公主奉旨倒追可还行最新章节     
    聪明人往往都是有天分的,不分年龄大小,或是见识高低。
    尽管汪顺年纪不大,也没有多少学问,但他去年在茂州跨江大桥的工地上摸爬滚打做了几个月工之后,眼界和想法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因那个时候,他并不只是一个闷头干活的小零工,而是每次都主动抢着干最危险、最费力的活儿,在那种地方他曾无数次看见过建造大桥的关键人物们出现,他自己也因此被那些大人物关注着,虽然他很不起眼,甚至别人关注的或许也不是他,而是他所负责的活计。
    但聪明的汪顺就是凭着这种奇葩的理由,屡屡被派往大桥修建工程中最显眼的岗位。一来二去的,汪顺也从那些人口中听到了只言片语,自己觉得受益匪浅,因此他才不愿意去茂州城的厂子里做工。
    耐不住弟弟软磨硬泡的劝阻,性格温顺的汪平最终还是答应了自己的弟弟,依依不舍地从工厂里辞了工,转而陪着弟弟来皇家园林的招工处报名。
    看到同村的好几个玩伴们都来了,汪平也是打心底里佩服自家老弟这能说会道的本事,似乎从去年在茂州跨江大桥工地打工的时候就变成这样了,也不知道这种变化是福是祸。
    不管怎么样,只要自己一直守着他,关键的时候多给他提提醒,总不至于让他走了歪路的,毕竟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自己从厂子里出来可不就考虑到这一点,没准儿坏事中有好事也说不定。
    见到管事的来了,汪顺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上来,十分恭敬地说道:“管事大人,小的回去之后把村子里的几个好兄弟还有我哥都叫来了,就是不知道大人到底需要多少人,所以也没敢多叫,你看合适的话就把他们都算上吧!”
    汪顺这边言语恭顺,管事的也是眉开眼笑,看了一眼这小子带来的人,不用说那是十分满意的,因此当下清了清嗓子,不动声色地说道:“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回管事大人,小的名叫汪顺,大人叫我小顺子就行。”汪顺顿时乖巧地说道。
    “嗯,小顺子你很不错,带来的人看着也还行,一会儿我就给登记。”管事的笑眯眯地说道。
    “多谢管事大人!”万顺一脸兴奋地说道。
    “这样吧,一会儿登记完就让他们先回去吧,你……留一下?”管事的似乎是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
    “没问题管事大人!您先忙,小的就在外面等着。”汪顺毫不犹豫地拱手说道。
    ……
    不一会儿,汪顺跟着招工管事走了。汪平原本想要留下来等着自家弟弟,没想到被汪顺三言两语劝回去了,他知道跟着管事走不仅不会有危险,而且很有可能是一个大大的机会,因此内心非常激动。
    果然,招工管事把他带到了茂州城鼎鼎有名的思梦思客栈。在这里,汪顺见到了另外一位神秘的大人以及茂州的父母官李大人。
    这李大人汪顺曾在跨江大桥的工地上见到过无数次,因此一眼就认了出来,另一位大人看着年龄也不小,面色白净,很有威严。
    双方见面后,尽管汪顺想要努力表现的从容淡定,但那不听话的双腿却是从头到尾都在微微颤抖,好在知府大人和那位神秘大人并没有为难他,甚至始终都在微笑着说话,令人如沐春风。
    见到来人主动行礼,并且恭恭敬敬地称呼自己为李大人,李夏升一时间有点诧异,一问之下才知道,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去年一直在跨江大桥的工地上做工,这么一看之下,他脑子里的印象也逐渐清晰起来。
    李夏升简单询问了一下汪顺的家庭情况,随后便向他打听起西岸的那些渔村的情况,汪顺如数家珍,对答如流。李夏升不住地点头,随后给身边的吴喜顺暗示了一下。
    到最后,还是吴喜顺出面说话,问汪平是否可以说动西岸渔村的年轻劳力们都来皇家园林的工地上工,工钱一视同仁。同时作为回报,汪顺本人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辛苦费,算是他协助招工有功,以后这些工人也全都算作汪顺的劳工队伍,由他负责管理劳工们的上工和退工事宜。
    喜从天降,令汪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尤其是那位神秘大人还笑着说,汪顺的名字里有个“顺”字,而他的名字里也有一个“顺”字,爷俩之间似乎注定有缘,汪顺惊喜之下,连忙给两位大人磕头谢恩。
    招工的意向敲定以后,汪顺自认为说服周围渔村的乡亲们去工地上工十拿九稳,于是临走之前壮着胆子多问了一句:“大人,工地上还需要匠人不?”
    “哦?你还认识匠人吗?”李夏升有些惊讶,于是问道。
    “不瞒大人,小人的大舅和二舅都是泥瓦匠出身,不过他们住在荒州城。小人想着如果大人工地这边需要的话,小人可以跑一趟荒州去把人叫来。”汪顺老老实实地说道。
    “当然需要,而且是多多益善!这样吧,你这几天先去把西岸渔村的壮劳力们都发动起来,咱们先看看情况,到时候我让管事给你具体的招工名额。”李夏升谨慎地说道。
    “小的明白!”汪顺恭敬地行了个礼,缓缓退到了房门之外,而后手撑着墙壁,缓缓地离开了客栈房间。
    从客栈出来以后,汪顺的脸上止不住流下了眼泪。他一个穷困潦倒的渔家小子,身无一技之长不说,家中还有一双出不了门的双亲,哥哥汪平和自己俩人二十啷当岁了连个娘子也娶不上。
    可偏偏命运垂青啊!突然间一个机会从天而降,于是他稳稳地接住了。从此以后,他要当一个小小的包工头了。别人包工包的是地工、强工,而他包的则是劳工,同样都是挣钱养家,就算让他当个人伢子,只要不犯王法,他就敢干。
    临出门时,知府李大人的谨慎态度他完全可以理解,人家这是等着他先把西岸渔村的劳力们都给组织起来,没有这个投名状,人家怎么信任他?
    干吧!这么好的事情,不比打渔强上几百倍。这一点,从他昨天招揽同村的几个兄弟今天来报名就可见一斑,小包工头汪顺这一刻心里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