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洪涝灾害二
作者:回家种番薯   穿越从开荒开始最新章节     
    木千羽把杨天师留在了新开,自己带上亲信去了一趟监狱,养猪场和那些流民流放的地方。
    监狱和养猪场问题不大,四周都建了围墙,把门缝什么都堵住了,水就很难进来了,当初建的时候就考虑过被淹的可能。
    可以这样子说,监狱和养猪场是这次洪涝灾害受损程度最低的,几乎没什么损失。
    监狱里面造的纸保存的非常良好,没有被雨水打湿,也没有被河水浸泡。
    让木千羽有的痛心的是,那些在芦苇荡的流民们被冲走了不少,都不知道是生还是死了。
    木千羽准备组织人在芦苇荡去寻找,能找到多少是多少,剩下的人会全部转移到浔源府那边开荒。
    木千羽回到了阳平召集了县衙的主要官吏,命令他们这段时间一定做好百姓的安抚工作,处理好后续事件。
    木千羽找到梁卓远,让他把枭卫都调出来帮忙。这个时候,枭卫就不能当大爷了。
    梁卓远一点意见都没有,大家都是南归的一份子,家里人也住在这里,不出力就说不过去了。
    远山县那边情况好些,没有人死亡,有部分人受伤了,温史礼在组织大家做灾后重建工作。
    渡平情况就没那么好了,县衙离东江太近,基础设施没有南归这边那么完备,还冲走了十来个人,已经派出人手去寻找,还派人去告诉木千羽,请求南归那边提供支援。
    木千羽从千月营里抽了两百人去渡平帮忙,还让下游新开乡的人帮忙注意一下,渡平县的人有没冲到下面去。
    木千羽也派人去山族和水族那边,了解到他们都有经验了,这次是有惊无险。山族本来就在山上,影响不大,主要是注意山洪这些。水族提前转移到了山上,损失也不大。
    发生在川涧府的一幕幕同样在天下各州各府县上演,愁坏了各地方的主官。
    早些时候,在天放晴的时候,皇帝就下令各州府县做好灾后安置工作,同时下令各地的枭卫做好监督工作。
    这次暴雨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东州了。位于东州和北州分界的南汐河,有段河堤决堤了。滔滔南汐河河水不断涌入了东州,冲垮了大量的房屋,淤泥掩埋了大量的农田,造成了上千人的死亡。东州一时间哀嚎遍野,场面正在失控当中。
    皇帝得知后,紧急授命了当地的驻军,让驻军出动维护当地治安和担负抢险救灾的任务。
    这次朝廷派出来左丞相魏顾城前往东州,主持东州的救灾大局。
    魏顾城在军中享有威望,当地的驻军会听从他的调度,加上他处事非常果断,能很快稳定当地的局面。
    因为东州是蔡氏的大本营,蔡家派出了大量的家族子弟和人手去帮忙。
    安亲王也不甘人后,频频亮相,很多时候都会亲力亲为,还把家里的下人派出了大部分。
    东州州牧闵不屈身为东州最大的行政主官,当仁不让,各方视察,安排各地方官员组织好人手,亲自去安抚百姓。
    东州驻军将领应勇接到朝廷命令那刻起,除了要留营的,其他所有人都派了出去。
    驻军的动作非常快,目的很明确,直奔南汐河决堤的河岸去,先把决口堵住了,不再让河水进来。
    当看到决口的河水依然流的很急,知道一时间肯定是堵不住的。应勇决定把河水分流,等水势减缓一些再派士兵用石头木料去堵住。
    驻军把附近的百姓都迁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顺便帮他们搭建临时住所,等河水退去,再让他们返回原地重建家园。
    驻军通过挖壕沟的方式,把河水引到低洼的地方去,控制水流的方向,随时监控水势的变化。
    发现水势变弱了,驻军一拥而上,各种石头,木料轮番上,奋战了几天几夜终于把决口堵住了,全部士兵都累瘫在岸边了。
    魏顾城在决口堵住的当天到达了东州,亲自到岸上慰问了救灾的士兵,与应勇交流了意见。
    在驻军完成堵住决口的行动后,就被派往受灾最严重的府县清理淤泥,重建百姓房屋等工作。
    安亲王接见了魏顾城,商议了后续开仓放粮赈灾的事宜。
    可是蔡氏抢先一步了,建了大量的粥棚,免费分发给百姓,狠赚了一波民心。
    除了东州,其它州内的河流也出现河水涌上岸边的情况,只是没有东州的严重。
    各州府县的主官都纷纷出动,都希望尽快把灾情控制下去,准备抢种第二季水稻。
    在八月下旬,各州的灾情基本得到了控制。魏顾城从东州返回了京师,驻军也陆续回到了营地。
    南归的淤泥已经全部清理干净,第二季水稻的秧苗也播了下去。
    在大家休息后,木千羽决定开一个悼念大会,除了监狱,养猪场和还没恢复的蛮族俘虏,其他南归百姓们召集在阳平。
    等所有人到场了,木千羽首先总结了这次灾情的损失状况,指出相关的问题。
    召集大家最主要的是为了悼念那两位为保护药园牺牲的百姓,让大家学习这两位英雄的事迹。
    木千羽开口说道:“本官自上任以来,南归从一个破败落后的地方变成如今的模样。我们有了阳平城,有了新开乡。重新开发了土遥和安归,开荒出了大量的农田和土地,从饿肚子的日子到今天的能吃饱饭,经历过多少个日夜。”
    “这五年多来,南归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归功于大家,归功于那些为这片土地默默奉献,做出牺牲的人。这些人我们不该遗忘,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要告诉我们的后代子孙,他们的光辉事迹。”
    “他们所做过的事情都将被记录在县志里,也会被编成故事告诉更多的人。我们的先生也要在课堂上,给我们的学生们讲。这些人将永远留在南归奋斗的历史上,让我们共同悼念那些牺牲的人们。”
    在南归的百姓都明白牺牲的含义是什么,自家的木大人一直给大家灌输这种思想,每次都非常高调提及那些英勇的事迹,总会在提醒大家那些人是为了大家才牺牲的,此为天恩,当永世不忘!
    杨天师是被木千羽这种做法小小震撼到,从来没想过一个官员会把有功的人,无论是谁,写进县志,编入书中。
    自己非常清楚县志记载都是县里的大事,像今天悼念的那两位百姓可能还不够资格。被编入书,让先生给学生讲述那些牺牲的人所做过的事情,平生第一次见,第一次听。
    杨天师心里有些东西突然是想明白了,怪不得这个地方能冒出这么多神奇的东西来,觉得来对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