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报喜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王致远回到了办公室,跟当初离开时的心情完全是两个样,当时是患得患失,现在是高兴无比,不可同日而语。
    王致远用办公室另一部电话,给制片厂打了一个电话,让制片厂安排人去拍摄一下汽车基地的情况,主要拍摄汽车行驶的画面,拍摄一个十分钟左右的短片。
    能生产汽车了,这个事情肯定要向上面汇报的,将车开过去,暂时没必要,毕竟还没有取名字,因为没有人想到这么快就可以生产出来。
    王致远是准备到京城去汇报的,然后等确定好了名字再向省里汇报,顺便让首长们取一个名字,等车标做好了,再将车开到京城去展示。
    这次在各地招人,得罪了那么多同志,最终还是要上面的首长做裁判,要是不去京城汇报辩解一下,到时候出了成绩还挨批就不好了。
    没办法,功劳是功劳,过错是过错,现在分得还是很清楚的。
    不过只要解释好了,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招人那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我国汽车事业的发展,也才招这么点人嘛,小问题。
    毕竟历史上为了汽车工业,各地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光各地支援人数都有一万多人。
    王致远今天是不准备再接谁的电话了,有什么事情明天等王致远从京城回来再说。
    想了想,王致远也没有给李书记和韩老师回电话,留个保险,等明天事情落定了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王致远早早的就来到了办公室,看了下胡玉良记录的电话,好家伙,全国有名的大城市,有一大半都打了电话,十几个省的领导也都打了电话过来。
    不用看,都是找王致远的,平缓了下心情,将记录放在了一边,王致远开始看一些文件。
    没多久,赵金奎跟谢永康就一起过来了,赵金奎将拷贝的胶片和几张照片交给王致远:“王书记,你要的短片我们都拍摄好了,可以看看符不符合要求。
    这几张照片是汽车基地那边自己设计的车标和名字,我看还是很有创造性的。”
    赵金奎在一旁也交了一份文件给王致远:“王书记,这是我们报社这边写的一些关于汽车基地的介绍,还有一些分析。”
    王致远先看了一下报告,花了5分钟就看完了:“老赵,你这很专业呀,这种介绍让人一看就明白了,我是没有想到要搞一份报告去介绍的。”
    “王书记,我们在短片中就用这份报告做的配音介绍,不然光是短片,看起来还是太乏味。”
    “做得好,这点我是没有想到的,你们能考虑这么全面,我就放心了,走吧,到放映室看看去。”
    王致远又让胡玉良去看看地委的一些同志在不在办公室,让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短片,了解下通和地区的工业发展,也给下意见。
    等人到齐了,幕布上很快出现了画面,首先大家看到的就是“内部影片,禁止外流”这8个大字,然后出现了通和制片厂的开幕标志。
    接着就出现了彩色的画面,从上空拍摄的汽车基地的全景,这是用热气球在上空拍摄的,通和制片厂还是很有些东西的。
    接着就是生产线到组装的一些过程,后面就是汽车的特写、结尾有个2分半钟比较抖动的画面,是在进行车辆测试,前面几辆汽车在跑,后面摄影师坐在一辆汽车的副驾驶进行拍摄,还有码表的速度特写。
    当然少不了在车顶、在空中记录汽车飞驰的特写镜头,搭配上介绍词,整个短片看起来干净利落,没有一丝多余。
    放映室的同志看完后,都是一阵沉默,然后就鼓起来掌,好几分钟才停歇下来。
    赵前发在一旁问道:“王书记,这是我们地区的汽车基地,我们能自己生产汽车了?”其他人也都盯着王致远,想得到一个确切的回答。
    王致远点头笑道:“目前我们地区的确可以生产汽车了,所有零件,全部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短片中在路上跑的就是我们生产出来的汽车。”
    大家听清楚之后,都欢呼鼓舞了起来。
    在场的都是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以前的国家怎么样,那是历历在目。现在竟然可以自己生产汽车了,汽车在大家的眼中那可是很有技术含量的产品了。
    看着大家激动的心情,过了好一会,王致远才说道:“关于今天汽车的这个事情,大家暂时不要传出去,我们这个汽车还没有取名字,等这一环节确定后,大家就可以传播了。
    今天的事情大家知道就行了,不要到处说。这个短片怎么样,大家认为有没有什么问题?”
    “王书记,这有什么问题,这个看了让人心情舒服,能在长一点就更好了。”
    “是的,越长越好。”
    ……
    “好了,我还要去找首长们要一个好名字,你们也都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吧。”
    看完短片,王致远也认为没有什么好挑剔的,是一部合格的纪录片,在这个时代意义重大。
    王致远开着新生产出来的三轮车,往京城进发了。专门用来载人的三轮车已经生产出来了,王致远开的是迷你款的,后面可以带2到3个人,车辆后面还可以放一些行李。
    目前迷你款计算的造价成本是1600元左右,售价确定为1999元。其他型号的就是加一排排座位,或者加大加宽,最多可以载16个人。
    最贵的成本也就2000元左右,将性价比做到了目前的极致,最高时速在60到80不等,目前外地的路一般跑个40码左右就很好了。
    这车开起来还是很舒服的,王致远这辆是刚生产没多久的,已经测试了十来天,王致远就安排了到了地委来使用,接下来一周内,地委将全部进行交通工具的更新。
    后面就轮到了各县的其他部门和国营工厂,过去的那些三轮车全部调去搞运输,加大运输量。
    预计可以腾出1000辆左右的三轮车到运输部门去,到时候分配到各专区,让产销社可以更快的发展。
    等产量提高了,在通和地区让私人购买也是可以的,迷你型现在不实用,买个其他比较大的型号,通和地区还是有家庭买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