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有救了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说实话,王致远的心里目前还是想留在通和地区,只是没想到这次各县的人这么厉害,出去招了那么多工人回来。
    招惹的同志太多了,说话的人级别和资历都比王致远高,这方面王致远是技不如人了,而且也是事实,否认不了。
    现在一下陷入了被动的场景,这次挨批评是少不了的。
    李书记对王致远还是很好的,准备弃车保帅,直接将王致远调到省里去。
    这点上王致远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发生了,到时候还是要找个人负责,王致远走了,谁来负这个责,可想而知。
    省里夏副书记被调查,基本是没有希望了。省里就空了一个位置出来,以王致远目前在通和地区取得的成绩,后面省里农村合作社只要办好一点,到省里做个常委,是没有人会反对的。
    更何况还有李书记的推荐,到时候张书记肯定也会推荐王致远,机会那是大得很,即使这次不成,顶多也是晚一年的事情。
    可是现在出了这档子事情,要是挨了批评,受了处分,那就有些难了,起码要推迟一届,搞不好会更久,除非后面再出大的成绩。
    利弊如何,只要不傻的人都可以分析出来。
    可是找个人将这件事情的责任担了,王致远是做不出来的,也不想做。
    韩老师那边的选择就更好了,王致远都不敢奢望。
    目前省书记处书记这个职位还是很关键的,是52年各地根据上面新设的一个职务,对照上面的书记处功能。
    李老师说让王致远挑,那边差别不大,挑肯定会挑最有利的。现在的省领导叫法很多,不一定叫书记,而是另一个称呼,不过也差不多。
    省书记处书记,很多时候行使的职责,跟后世的省长是差不多的,这个时代没有太严格的区分。
    而且这个时代有些省书记和省长都是一个人,也就是各省的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分配多少事情,省书记处书记就要干多少事情。
    只要第一书记信任,要是王致远担任省书记处书记,那能干的事情就更多了。
    韩老师既然这样说了,王致远过去,还是有很大可能担任某个省书记处书记的。
    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去了那边也是一个新的开始,王致远一时间也是犹豫不定。
    好的退路是没有问题的,还有两条,后顾之忧其实并没有多少。
    可是如果接着留在通和地区呢,后面受处分,挨批评肯定是免不了的,对王致远影响还是很大的。
    将人还回去这个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王致远从来就没有考虑过。
    人都来了,怎么能让这些工人再回去,不可能。
    各县挖人也是有分寸的,都是一个工厂挖几个,不会出现一下子将一个工厂中高级工人全部挖走的现象。
    能够挖个十分之一就已经算很厉害了,毕竟现在是熟人社会,这些工人目前生活还行,谁会想背井离乡。
    王致远觉得这不是多大的事,可禁不住得罪的地方多,通和地区发展也是迅速,这样做就不太好了。
    想着想着,桌子上的电话又响了,王致远看着电话一阵头疼,将办公室交给了胡玉良,自己走到会议上去了。
    几个县的书记还在这边等候着,王致远说道:“将那些招过来的工人,尽快安排到各个国营工厂,户籍这块也要立刻解决,你们回去安排吧。”
    说完王致远就让大家都出去了,自己一个人在会议室思考了起来。
    良久,王致远就有了一些决定。
    韩老师那边看似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难度很大。
    那边的优点就是交通比较好,毕竟铁路多,资源也是丰富的,产业工人也是很多。
    但工业方面,目前也是在发展,单独一个地方目前还是比不过通和地区。
    这也是正常的,目前通和地区生产总值这么高,全国第二,人口也就150万人,人均那可是全国第一了。
    不过国营工厂比重大,人均起来没什么意思。
    到了那边其实真正的能干什么事,还是要那边书记的信任,王致远总不能事事去找老师帮忙吧。
    其次就是王致远现在主要的工作重心是放在农村合作社上面,这个说白了就是一种分配方式。
    土改,是一种土地方面的分配方式,实现了农村人口耕者有其田的伟大壮举。
    但是后续也是有问题的,这个王致远当初跟韦老师进行过讨论,后面到底该怎么办,一时都还没有确切答案。
    王致远推行的这个农村合作社,其实是属于一种工业上的分配方式。
    农村也是能发展工业的,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城市居民可以到国营工厂工作,农村人口多,这点上实现不了,就要自己想办法去进行一定的工业化。
    合作社就有这种基础,大家一起合力办工厂,也参与到工业化的分配中去。
    不去主动参与,后面也会被动参与的,结果如何,大家也都是知道的。
    所以王致远将合作社看得很重要,但是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产销社,这一点也是很关键的。
    东北那边搞合作社是没有问题的,还很合适,毕竟大多数的县人少地多。
    而且东北土地合作社目前也是如火如荼,虽然不像通和地区这样发展工业,开工厂,可副业也不少,小作坊也是有的。
    要是王致远过去了,想在那边搞产销社,估计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阻力估计不小。
    而且那边人口少,也就是消费市场少,要靠外地市场。天气也恶劣,冬天运输困难,搞起来难度不少,见效没有这边快。
    更何况河北现在产销社已经全面铺开了,各专区内已经可以运行了,只等梳理好交通后,可以进行全省的商品交流。
    而且辐射的地方也多,运到外地去,运输成本也不高,市场是广大的。
    王致远思考后,确定韩老师那边不是发展的最优解,去了就要重头再来,可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