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外贸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这个时候国际主义精神还是很流行的,达瓦里希这边有人愿意帮忙推广,王致远是求之不得。
    要是老大哥和东欧那边能够大量进口一些成衣,多创汇一些也是好事,在外贸上现在虽然是对我们很不利,不太平等,但是成品这一块还是可以的。
    在国内实在是卖不上什么价格,普通的衣服,厚绒球裤也就5元多的价格,圆领汗衫价格在1.5元左右,棉毛衫也不过3元钱。
    比较贵的全毛华达呢面料的服装,目前价格极高,王致远都没有穿这样的衣服,一件价格在27元左右,这还是国内。
    现在用上了拉链技术,塑料拉链,时髦的科技产物,普通衣服要是出口,通和地区的工厂出厂价,一般定位市场零售价的两倍。
    全毛华达呢制作一些那边喜欢的风衣夹克,使用上拉链,也很受欢迎,改变了不少人的固定印象,出厂价定个50元也不贵,目前市场零售都在60元以上。
    即使如此,过来支援的工程师,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就购买了好几件。
    对纺织业王致远是有信心的,毕竟各种手工艺在我们国家已经发展很多年了,很多外国想不到的花样,我们可以弄出来。
    这件事王致远知道消息后,特意让陈效忠去跟进,出口肯定是可以的,但是数量多少就不确定了。
    出口尽量多一些,至少将通和地区的产能清空一大半是最好的。
    这件事省里外贸部门也在关注,毕竟引发了一股小的抢购潮。
    通和地区,目前也准备做一些国内的高端市场,知识分子还是很有钱的,
    服装设计师承谷香和纺织厂的阎淑贞准备在国内试试,看能不能发展一下国内高端市场,什么纯棉、麻等面料那都是过时的。
    现在化纤厂已经可以出产一些面料了,聚酯纤维一类的面料,目前在国内还是独一档,抗皱、有弹性、耐热、耐光……这都是很突出的优点。
    宣传起来估计还是很有市场的,另外还有防潮防菌,防紫外线等的保健功效,高知人群里面应该是很受欢迎的。
    王致远听了这个规划,感觉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过可以让江雨时联系一些大学教授,在国产新材料上面做一些宣传。
    让高知人群知道,并接受这种新的材料,如此才好卖。
    化纤厂那边也要向省里通报,毕竟这也是不小的成绩,国内可以独立生产纤维材料。
    到时候省里也要搞些奖励,向上面申报好处多多,也提高知名度。
    目前产量还不是很大,正好做高端,后面产量起来了,再把价格降下来就行。
    通和地区的这些工厂,主打的就是不赚穷人的钱,赚有钱人的钱。
    王致远在办公室收到了章识言送过来的一些报告文件,老区的几个县城,规划和贷款人数统计都出来了。
    信用合作社那边统计的贷款额度,只有1328.92万元,省内的农村低息贷款额度还是有这么多的,不用走正常的贷款。
    愿意贷款的家庭不超过9万户,贷款金额也不一,远不达预期,连三分之一的家庭都不到。
    8个老区县城,投资下来,一个县城建设8个左右的工厂也就差不多了。
    王致远看了各县的规划报告,县里占比在10%到20%左右,合作社占大头,没办法,县里自己都没有什么产业,也拿不出多少钱来入股合作社工厂。
    王致远将胡金羊和袁励宸叫了过来,让他们下去讨论一下各县的规划有没有实施的可行性,要不要进行修改。
    虽说有产销社兜底,但是能干好还是要做到更好,第一年要是能进行分红,对县里其他合作社也是一个激励。
    3天时间不到,胡金羊和袁励宸就将新的方案拿了出来,他们考虑到老区的教育水平,在老区各县的规划中,选择创办一些比较简单的工厂,让大家没有上手难度。
    王致远看了看,也没什么毛病,简单,易上手的快消品工厂,依靠产销社目前的运输体系,第一年就可以有不菲的分红。
    另外就是在各县又规划了好几个水泥厂和砖瓦厂,支撑各地的基础建设。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跟老区各县的同志开会,各县的书记也都过来了,大家也没有多少意见,一切水到渠成。
    回去后就组织几个合作社建设水泥厂和砖瓦厂,成立合作社工厂。王致远也给了很大的支持,通和地区水泥厂和砖瓦厂就派了不少人去支援各县的建设。
    现在通和地区水泥厂和砖瓦厂的生产已经放缓了,没有那么多的需求了,几年之后有些小的工厂估计要倒闭或合并了。
    水泥厂和砖瓦厂在通和地区,已经完成初步的使命,下一次大规模的基建工程还要好久,现在都是些小打小闹。
    支援别的地方对通和地区的水泥厂和砖瓦厂影响也不是很大,后面还要支援建筑工人,指挥盖工厂。
    老区创办的那些合作社工厂,就要各县组织安排一批人,到通和地区去学习两三个月了。
    学习管理,学习技术……这些都无偿教导大家。
    通和地区在王致远的规划中就是这样的,后面支援省内建设会是主流,特别是国营工厂,后面还要支援全国各地的建设。
    王致远还到易县老区那边去了一趟,见证了那边两个合作社工厂的诞生。
    其中问题也是有的,老问题,喜欢指派人进行管理,不民主。
    王致远对那边做了批评,并严禁各地对合作社和合作社工厂指派人进行管理。
    根据王致远的历史经验,合作社和合作社工厂,进行民主的,发展得都不错,各县只要进行监督就行。
    发展规划之类的,每年进行财务审核就好,有问题就改正,规划发展得不好,社员自然是不会支持的。
    派人管理,不专业,还很难为合作社和工厂的发展着想,要是搞贪腐,搞不好就把合作社和工厂搂到自己手里了。
    各县对合作社的管理不插手,后面监督和收税就行,目前通和地区这样就很好,除非合作社或工厂发展不下去了,才会派人去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