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新通和(完)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王致远的话说完,韦老师听到民主二字,一下来了精神,仔细的看起了识字考试的试卷。
    看了一会就跟大家讨论了起来,跟旁边的王老师说道:“这字的简化,在以前就有不少人提出来,我看他们这考试的试卷还是不错的,考了不少字,能够做出一半,常见字就认出大半了。”
    “这识字的苦,我可是吃过不少,教人识字有多难,咱们都是见过的,这个简化字可以大力推广,要是能让更多的人认字,那就是好事情,免得大家吃了不认字的亏。”
    韦老师又看向王致远说:“你们通和县识字率现在这么高了吗?到时候我可是要到农村调查调查啊,你说的是不是实话。”
    “老师尽管去,60岁以下,识字率还是很高的,就算没有通过识字考试,也认识不少字,现在大家都是比着学,家里的小孩还当起了老师。
    我们地委现在还展开了地区识字比赛,各地纷纷组织了小课堂教导大家识字,就为了能争个好名次。”
    “你们的这个方案我是赞成的,不过这件事情还是要拿到文字改革委员会上去讨论一下,我们建国后就成立了这个委员会,现在文字改革还在拼音和简化文字上面,还没有出成绩,没想到你们都已经开始自己整一套使用起来了。”
    “我们首先要让大家知道学习文字并不难,才能让大家有信心学习下去。第一关都过不了,后面学习关也就难上加难了。
    学会了简化字,再学繁体字就简单多了,还有很多字也没有简化,大家识字后,日常看看报纸,看看小人书,也都大致知道意思,在生活点点滴滴中识字,那就简单多了。”
    “你这想法甚好,很有见地,到时候让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人员到你们这边来学习一下,加快进度,尽早确定简化字,加以推广。”
    王致远小声说道:“只希望改动不要太大,不然我们这边很多人又要重新学习了。”
    “这点你们要多讨论,你们有成功的案例,就要多发言,有道理,就要进行争辩,将他们说服就好了。”
    “那到时候我们好好招待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同志。”
    接下来大家又天南地北的聊了聊,罗秘书说道:“我看报道说,现在北方合作社增长比较迅速,南方暂时还没有建设太多的合作社。”
    韦老师问道:“你们这边合作社办得好,有没有什么诀窍,这差不多两年时间了,你们这边合作社有没有总结出大规模推广的经验?”
    王致远仔细想了想说:“合作社大规模推广,目前来看,是可行的,但是不能像我们这边这样干,毕竟很多地方还没有机器和电力供应,建设不了工厂。
    可以在目前的土地合作社上面,让大家集资开办小作坊,我们那个《建设生产手册》对如何办小作坊、工厂都有很多指导意见,只要大家看进去了,办几个小作坊不难。
    只要大家赚到了钱,生活得到了改善,自然会加大力度办合作社了。如果赚不到钱,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善,还是不办合作社的好。
    办合作社,带头人还是很重要的,只要一心为了社里发展,不可能办不好合作社。”
    “说点实际性的意见。”
    “办合作社,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小作坊和工厂上面去,不然很难有大的发展。土地上作物的产量就那么多,一年种个二到三茬,又能有多少收获呢?
    实际上在田地里干农活的时间,每年也就2到3个月,花费再多的时间,产量也不会有很高的提升。
    剩余的时间大家做什么呢?搞水利,搞小作坊、搞副业……只要是能增产,能创收的,平时都可以搞搞,努力抓生产,生产多了,大家的收益自然就多了。
    想合作社搞得好,政府要有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过去对合作社新工厂的免税、减税政策,要重新实施。对这些新的小作坊和工厂,要进行帮助和扶持才行,不然一个不小心没干好,搞得折了本,大家对合作社就会失去信心。”
    “新税制的问题,今年就会有一定的修改,到时候会下发通知的。你将如何发展合作社,写一篇报告给我,我看一看具体内容。”
    “好的,我最近几天就整理出来。我们省的合作社推广,目前还是很有成效的,特别是我们通和专区周边的县城,现在也都搞起来合作社,很多人跑过来学习先进经验,有不少发展得还不错。”
    “嗯,好好干。”
    大家又说了一些合作社的问题,天黑下来,各自也就散开了。
    出去后王老师拉着王致远到外面散步,叹了一口气说:“在合作社的问题上,老李有些急了,这件事情,说实话,真心赞成的人并不多,我虽然赞成,但是我毕竟不是管这些事情。
    很多人现在是赞成的,但是就是不行动,光说话,不放炮的地方也不少,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老师,我看现在是缺少了宣传,我们地区在各地建设了电影院,放映了不少通和县合作社的纪录片,只要是农村看过的,没有一个不羡慕的。
    各地很快就撺掇着搞起来合作社,现在照着我们的模式发展,生产的商品直接运到各地的集市上面售卖,现在很多都发展得很好。
    今年我们准备再拍一下几个合作社的发展和分红现场,到时候做一个系列的纪录片,到各地进行放映,到时候大家看了之后,自然知道该怎么干了。”
    王致远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要不是更多的农村没有放映机,无法看电影,通和地区的事情早就全国流传,大家争相效仿了。
    毕竟王致远也是看过《致富经》的人,农民还是很信这个的,到时候看看效果,搞不好纪录片就要这样拍。
    王老师拍着王致远的肩膀说:“你们要好好干,做一个标杆出来,不能让老李失望了。”
    “老师放心,我们一定会继续干下去的,还会干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