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我要再看看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绍部长思考之后问道:“将大家组织起来搞合作社,一定能够增产?”
    王致远大声说:“这怎么可能,搞合作社有合作社的章程,将人组织起来,不进行工作分配,不进行管理,不进行劳动分配……这样是搞不好的。我党的组织能力是没得话说,但是涉及到具体的分配和管理,这个就要看各地的执行能力了。”
    “对于各地的党员我是相信的,但是大家的管理和分配水平我就不敢打保证了,这些能力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不去尝试,不去锻炼,就很难成长,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要是全国推行合作社,看来会有一阵的混乱期。”
    王致远点点头说:“首先要让农民自发的认可合作社,然后让大家想搞合作社,能选出合作社的带头人,后面各县在慢慢进行指导,就可以平稳的度过。”
    “如果这样的话,那时间就要久一点,需要3年左右,搞不好要5年。这么长时间,大家不考虑别的,单干也会有很大的发展,也能提升很多生活水平。”
    “邵部长,干合作社是一条比较难的道路,如果有别的方法,我肯定会选择别的方法。
    李首长早年写过一篇考察报告,里面写道‘合作社,特别是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确是农民所需要的。他们买进货物要受商人的剥削,卖出农产要受商人的勒抑,钱米借贷要受重利盘剥者的剥削,他们很迫切地要解决这三个问题。’
    这个不管是单干还是合作社,这样的问题各地现在也是存在的,但是在通和专区这种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搞合作社这样的问题好解决,单干解决起来就不行了,工程浩大。”
    “个人怎么就不行呢?”
    王致远说道:“这么说吧,要是您是一个种地的农民,不,种菜的菜农,对于丰收您是什么样的心情?”
    邵部长思考了一下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对待丰收菜农的心情是忐忑的,既怕不丰收,又怕大丰收,每年大丰收,往往蔬菜价会压得最狠,最后搞不好不但亏本,还可能给烂在地里。”
    “是的,这就是贩卖的一个问题,一个人或者一家人,是没有多余的时间专门去贩卖的,但是要是组织起了合作社,那就不是问题了,对农民是有保护作用的。我们这边合作社对供产销都有专门的社员进行,避免了二道贩子,这是个人所办不到的。”
    绍部长叹了一口气说:“以前国民党也搞过合作社,这个你知道吗?搞合作社的投入是很大的,当初他们的合作社可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王致远仔细回忆了一下,才想起来国民党也是搞过一段时间合作社的,从27年到37年推广合作社,差不多有900万左右的人加入进来,那个时候是为了更好的发动群众,将国民党中央的权利延伸到最基层的农村,直接受中央的指挥。
    也有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不过最终还是失败了,前车之鉴不远。
    王致远说道:“这个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合作社社长都是是农民自下而上选举的,可不是官方自上而下委派的,这点我还是相信群众的。
    抗战前,国民党合作社的官员去了农村以后,并不认真搞合作社,而是借着搞合作社的名义骗财政补贴,每发展一个合作社,骗一笔补贴。一开始好像如火如荼,结果补贴一停,合作社立刻偃旗息鼓。
    这不能跟我们比呀,我们是真心的搞合作社提高发展。而且我们是组织农民自己入股,筹集股金,大家自己当家做主,自己为自己发展。还有就是合作社的根本性质,压根就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从根本上说,它就是一个服务机构,带领社员发展的。”
    “好吧,你们这边合作社发展有些不一样,看来是要好好学习。”
    王致远想了想还是说道:“绍部长,我说句不好听的,我们国家有那么多人,如果我们不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发展,放任自由,现在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的确有不少人可以发展得很不错,过上很好的生活。
    对于这些有能力的人,只要手段正当,我也是支持的。不怕您笑话,我岳父岳母两个人靠爆爆米花,一个月的收入,比我的工资还高,我在整个地区已经是工资最高的一个人了。
    我们是个大国,可是还有更多的人,他们是贫困的,这部分人的数量是庞大的,这些年走过来,我想绍部长是深有体会的。大多都是靠出卖劳动力来养家糊口,挣的干净辛苦钱,这些人就是我们要组织起来的,让有决心的群众或党员带着大家一起干。
    我就不信大家不能一起过上好日子,即使有地区差异,各个合作社有所差别,但是生活总会比过去好吧。哪怕有一天,我们的合作社失败了,也就大不了让大家单干。
    目前在我们通和专区,合作社的发展还是不错的,您是负责农村工作的,要是认为我们这边的方式还不错,希望您能号召大家学习,然后推广一二。”
    绍部长看着王致远真挚的眼神说:“我知道了,这次我就是来学习的,到时候还要多请教你一下。”
    “有问题您尽管问,对于合作社,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王致远说完,就安排章识言带领绍部长一行人去招待所了
    现在全国合作社还没有多少,一个初级合作社少则一千人,最多不超过三千人,全国也就几千万人加入了合作社,这个比重并不大。王致远以前想将通和县的变化做成纪录片,让全国农村的村民都看看,激发大家的动力。
    可惜农村就没有过放映机,农民没有机会看到,关于通和的一切也就成了传闻,在某些人眼里就是吹牛而已。
    合作社跟公社差别很大,仔细来说并不是一个东西,合作社是大有前途的,这并不是说什么走老路,58年不少农村高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最不会超过1万人),现金就有几百万,发展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