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地震
作者:大道独行AK   脚印浅浅最新章节     
    时间进入一九七六年,也就是当时自己读小学二年级那年,一场北方波及面很广的地震余波来到了我家乡和身边,地震这个术语也就从此第一次被我听及。
    记得那是一个凌晨,随着隔墙大哥“地震哪!”喊声后,我第一个被父亲从西面窑洞拽着胳膊,直拖到了院子中央,此时的我一身光光,依然睡眼迷茫的发懵!
    “赶紧往外跑,去门前大空场等我”!父亲大声喊道。
    母亲这才反应过来,一手拽着我,一手仓促中抱了堆衣物,我们很快穿过自家前面的门洞子,朝外跑去……。
    此时,一轮满月斜挂在天空,气温冷热适度,却略带着微微的凉意。村庄里已经是一片忙乱景象,月色匆匆,村民都在朝大场空地方向跑,不时传递着惊恐,打着招呼。
    其实,大场空地就在我家东南一块高地上,向东也就隔了三户人家,当夜母亲和我却是半天才“逃”到这里,惊慌中咫尺却成了天涯,足见慌乱至极。空场上已经有了很多的村民,拉着草席或塑料布一堆堆围坐着,影色仓促、惊慌。小点的孩子依偎在大人旁边,那刻竟然少了平日的闹腾,气氛恐怖而又凝重。大伯和大哥先于我们到达,早已选了块空地,不多时大妈、大嫂、二哥也跟了过来。母亲让我坐下后,又匆匆返身回家,或许是去拿些衣物或是去照顾家。
    不一会儿,大伯和父亲搀扶着奶奶也过来了,老人家一边走还一边叨咕:“我就不用出来了,没什么的,都这把年纪了,应该没事的,还是去照顾好孩子们吧!”。
    这时,平日里几个小伙伴也围拢过来,我们开始交换起地震那刻彼此的场景,大都是象我一样,在没有感觉情况下被家人唤醒,可笑地是竟然没有感觉到地震是个啥样子,就跟着逃了出来的。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快我们就从惊恐中缓过了神,后来倒觉得伙伴们又可以在一起玩了。月色里我们穿梭在一堆堆大人们中间,绕着、追逐着。这是少见月色下难得的追逐场景,从未有的经历,那刻少了平日里大人们的约束和限制,更准确说是我们安全了,他们没有了再来顾及我们的忧患了,但却更多是在家和空地之间忙着,来回穿梭,一趟趟空手回,又大包小包往外搬运着物品。
    这一个清晨的夜,就在乱哄哄中迎来了东方泛白光,天逐渐亮了,太阳也出来爬高了。折腾一夜空场上的人们,这时安静了,也累了倦了。后来,慢慢开始有女人们陆续起身回家,去料理昨夜狼藉逃离的家,往后男人们也起身走了,再往后才是我们这帮比大人更累的孩子们也起来了。逐渐的村里开始有了萦绕的炊烟,开始做早饭时候了,再后来,有了送饭到大场空地的人群。
    接下来的数日,余震不断,从县城和公社里传来上级的指示,要求村民尽量少回窑洞,因为随后还会有地震、余震发生。消息和传言交织在那个岁月,恐惧、担心也一直纠结和萦绕在人们心中。过了两周后,天开始下起了持续的大雨,一连数日、数周和数月的下,逐渐演变成绵绵的连阴雨,中间还夹杂着数次余震,有些人家的窑洞渗水了,危窑洞的出现多了起来,后来开始有了院墙倒塌、窑洞溜土、坍塌的情况发生。
    地震合着连阴雨,搅乱着人们的心,村民们情绪由开始的焦急也演变为无奈的承受。当时天持续的下雨,地上的土路后来也没有了泥泞,被雨水沁润得滑溜溜的结实,人走上去更多的是光滑,真是不拖泥而带水,而绝非是“拖泥带水”,土地和路面!似乎已没有了再含养、再吸食水分的能力。
    形势愈加严峻,公社、大队干部开始承包各自然村和生产队,协助抗雨、防震指导工作。村里逐渐集中建起了简易抗震、防雨棚。当时棚多半是用玉米结杆铺在支架棍之间,玉米结杆里面要再盖上一层内衬,内衬多为防雨水渗透的塑料布,少部分人家也会用油毡片,最终多数的棚子形成“人”字形状。由于连续的大雨,棚里的门板是不能直接接地的,底下要用砖块支撑起作为床,一则形成空间有利排水,二则隔潮。再后来,防震棚盖的多了,塑料布公社级别的国营商店卖脱销了。我们两家两个防震、防雨大棚的塑料就是大哥去县城才买到的,动手更晚的人家后来去县城也没有了,足见当时塑料的紧俏程度。蜷缩在抗震雨棚里的日子,煎熬着所有人的心,人们的走动少了,没有了太阳的光辉和普照,日子只能在连阴的灰色日子中度过。期间不能出去自由玩耍的我们,无聊而憋屈,日子久了就变得不安分起来,记得有天,觉得实在难受,几个伙伴就打着雨伞,拿着纸牌,瞒过家长们去了生产队一口废弃的窑洞里玩。
    外面虽然大雨滂沱,但毕竟这里可以当成属于我们的天地,玩扑克牌同时,我们还“交流”着听来关于地震的琐事,对地震也开始了幼稚而无边的遐想。在所谓“交流”中间有个关于产生地震原因,现在想起来童话故事一般:地震!就是地下有头很大的黄牛,它沉睡了很多年没有动,今年到了它需要翻身的时候了,所以只要它身体挪动到的地方,就会牵扯着会发生震动,震动大小取决于这头牛翻身的剧烈程度。这就是最初我们理解到的地震,这个“解释”当时的确弄的我们非常害怕,且萦绕了好些的日子,挥之不去,做梦都胆战心惊。记得那天,正在情绪高涨议论的时候,窑洞外传来了好几位家长叫喊我们各自名字的声音,家人在到处寻找我们了,而我们竟然“高谈阔论”中忘记了回家吃中午饭的时间。当气呼呼的家长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也得知就刚才那刻,又发生了一次有感地震,我们居然没有察觉,挺可怕的!如果经过雨水多日侵蚀的窑洞,真要那刻倒塌了,那我们这帮毛孩子肯定就被……,后果不可想象,难怪家长凶巴巴的,经过这件事,随后有段时间我们规矩了许多。
    这样的雨天和余震,后来终于持续到一个至今让我记忆深刻的日子,它戛然而止。当时,大棚建在大空地由于距离家比较远,吃饭、睡觉等都不方便,大哥决定在自己家门前盖一个大点的塑料大棚。再说,谁也说不清往后在外住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说不定要会坚持到年底,有“雨”绸缪是必须的。于是,先一天开始在小雨中,我们两家齐动手,搭起了一间新的大棚骨架,第二天下午开始上塑料布,为此忙碌到了下午大约三点多,眼看着要竣工了,不经意间抬头发现,阴沉天空的西面居然开始泛起了白色,逐渐雨小了、停了,天空中云也淡了,后来西边露出了白色太阳的轮廓,再后来就云开日现,阳光束一下穿过树枝、树叶,洒向大地,空气、水雾萦绕而又清新。笼罩在人们头上数月的阴霾,终于一扫而光,大地重回阳光普照的日子,此时的村口、大场地上,一下冒出很多的人来,恰似久埋地下而又获重生,人们尽情的把自己晾晒在这阳光下。
    后来,季候的变化回归了往日的常态,日子又走向了平安,且数载风调雨顺,但那个下午的情景,却烙印在了我的印象中,永久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