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开张生意好
作者:没有天线的天线宝宝   改造废物老公,从20岁开始养老最新章节     
    “大娘,你想吃点什么?”徐东升从大娘手里接过饭盒,问道。
    这是之前他第一次过来租房子时候,给他介绍廖家房子的大娘。当初他在这边卖包子的时候,大娘还带着孙子过来照顾了不少生意。
    大娘看着还是那么精神,说话声音洪大,“一勺干煸豆角、一勺酸菜肉沫,再一勺炒瓜苗。不要米饭了,家里有。”
    “一共一毛八分。”小卢口算不错,几乎很少出错。
    大娘从口袋里掏钱,看着徐东升给自己打的每一勺都是满满的,比给别人的要多,眼睛都笑眯成一条缝了。
    把徐二哥丢在店里守着,过来凑热闹的二嫂嘴巴都张大了。
    “还能这样卖饭菜?”
    不仅可以,而且买账的人挺多,比他们店里买包子的人看着多,还排起队来了。
    说到底,午饭吃米饭的人是比吃包子的人要多的,更能填饱肚子。
    二嫂在心里嘀咕,老三两口子的脑子转得也太快了,赚钱点子怎么这么多?
    林慧拿了几个盘子去打饭菜,自家人就坐一桌吃饭。
    “拿点青菜就好了,鸡蛋多贵啊!哎哎,荤菜就别装了,我们自家人客气什么,留着卖钱。”徐母心疼,着急得就要上手去抢她的勺子了。
    “外头还有客人呢,等会儿不够卖了!”
    林慧把大盆里的菜给舀见底了,后头的大厨很快就又上了一锅。
    她笑道,“娘你别担心,准备的菜多,不会不够。”
    说着她还舀了一勺西红柿炒蛋进徐母碗里,蛋多西红柿少。
    “咱自家人不能连这都舍不得吃,二嫂你也坐下一起吃。”
    二嫂本来还想客气一下,说回店里吃自家的包子就成,但是闻着这香味,直接一屁股坐下了。
    “行,我也来尝尝你们大厨的手艺。”
    县城的这两个大厨是市里小食堂的大厨给介绍的“同门师兄弟”,在国营饭店坐冷板凳太久了,也想出来干。
    尽管他们的手艺在大饭店也就是一般,但是论起基本功肯定比一般人要扎实,后厨打杂了十几年,做起家常菜那是没得说的。
    “妈妈我要西红柿炒蛋。”
    “我要吃肉。”
    县城小食堂二号不如一号铺子空间大,所以今天过店里来的只有他们家的三个孩子。
    林慧给孩子们一人舀了一小勺倒进碗里,跟米饭搅拌,让他们自己拿小勺子挖着吃。
    徐父徐母也端起碗开吃,“嗯,味道确实不错。”
    “快吃,吃完了我们给客人腾位置,过去帮老三打饭菜。”
    徐父往嘴里塞饭菜,往外看,还有不少人拿着饭盒在等着。有不少人都认识老三,他在外头帮忙招呼客人,忙得满头大汗都没空坐下歇一会儿。
    开业前三天,林慧真是数钱数到手软——全是一堆一堆的毛票,眼睛都要看花了。
    她每个月月底月初都在数钱,这是她最大的乐趣也是她现在主要干的事情了。
    说起来,他们从一开始摆摊卖包子一直到现在开了五家铺子,除了衣服店,卖的还全是以分以毛计的小生意。
    外行人不清楚,这些不起眼的小毛票堆积起来,能吓死人。
    “第一天比较少,收入是15块5毛,第二天第三天明显有回头客了。三天加起来一共是58块6毛4分钱,顶市里那家一天的收入。”
    市里的铺子现在每天收入达到55块钱了,而县城一号小食堂每天收入是45块钱。
    徐东升只穿着一条大裤衩趴在竹席床上,转头看她,“另外两家都有冰箱卖冰棍冰块,还有方便面。”
    林慧把钱用橡皮筋给捆好,“我们再等等,回本了再去买冰箱,存单里的整钱就别动了。”
    “嗯。”
    “对了,你明天几点去市里?”
    市里的衣服批发店早就已经请好了人,但是店长一职还空着,把周正暂时给调过去一段时间。正好林宏暑假也过来帮忙了,他可以先顶上周正的位置。
    衣服店跟饮食店不同,刚开业,名声还没打出去,过来批发的人应该不多,他抽空过去看看情况。
    徐东升的表情突然耷拉下来,“四五点吧,早点去,不用在路上晒太阳。”
    他都快从小白脸变成小黑脸了,脖子后泛着一圈红。
    林慧把钱收好,然后凑过去亲他,“辛苦东家了,给你按个背?”
    徐东升假装思考了一下,然后翻过身来,双手抱她压在身下,循着熟悉的位置贴上去,“你按点别的地方吧。”
    “......”
    这按摩一按就到半夜,徐东升感觉自己才刚闭眼就得起床了。他打着哈欠,下床的时候突然腿软,差点摔了。
    还好没人看见......
    市里的衣服铺子果真像他猜测的一样,第一天寥寥无几的客人到访,还都是单买给自己穿的。
    周正拿红纸写了大字报贴在墙上,还放了鞭炮,第三天才有小商贩过来询问。
    开店前徐东升亲自打电话同自己合作的服装厂、鞋厂、方便面厂等经理商谈折扣价。
    他的进货量已经远超其他的小商家,再加上这么长时间的合作,他从来不压货款,信誉良好,厂子自然愿意给他一个好的价格。
    一件衬衫少上5分钱,一万件就能少500块钱,已经很有诚意了。
    但徐东升还想再要个优惠,提出让厂子出车运货过来。
    他每个月租三辆货车运货的钱就要好几百,现在进货量再加大,镇上整个运输车队都要写上他的名字了。
    厂子经理没有犹豫,答应这个要求,他们单位本来就有自己的运货车。
    这样一来,铺子的成本就又大大压缩了。
    批发店的衣服价格比零售价少了1块钱,小商贩个体户算起这笔账,发现自己挣得不少,名声传出去,来的人就多了。
    徐东升过去的时候,正好遇上一对年轻人在门口来回踱步,摩托车的轰鸣声还把他们吓了一跳。